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虑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虑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齐心涤虑同“斋心涤虑”。
2、盛必虑衰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汉·耿育《上书言便宜因冤讼陈汤》:“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涸思干虑犹言绞尽脑汁。明·王志坚《表异录·艺文》:“极思为文,曰涸思干虑。”
5、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宋·张淏《云谷杂记·前辈读书》:“司马温公酷好扬子云《太玄》……自云:‘少好其书,研精竭虑,历年已多,始敢为注。’”
6、焦思苦虑着急忧虑,苦心思考。邹韬奋《经历》:“我这时的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绥远的被侵略,每日所焦思苦虑的只是这个问题。”
7、千虑一失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8、防微虑远虑:考虑,思虑。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考虑长远的计策。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群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
9、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0、悉心竭虑悉:全,尽;竭:用尽;虑:考虑,思考。用心思考,竭诚尽力。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原来那时正值天旱,太宗皇帝诏五品以上官员,都要悉心竭虑,直言得失,以凭采用。”
11、不足为虑足:值得;虑:忧。不值得忧虑担心。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12、深计远虑犹深思远虑。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13、革图易虑改变计谋策略。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若乃天启尊心,革图易虑,则我将军匍匐悲号于将军股掌之上。”
14、长念却虑思前顾后,反复考虑。却,后。《史记 秦始皇本记》:“人小乘非位,莫不恍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于户牖之间,况诛猾臣,为君讨贼。”
15、适性忘虑谓顺悦情性忘却忧虑。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本图适性忘虑,反苦思劳神,不如且已。”
16、远图长虑图:谋划。长远的谋划知考虑。汉·蔡邕《汉交祉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心耽其荣,体安其玄,远图长虑,用遗旧居。”
17、思前虑后思:思考,考虑;前:原因。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只是老朱有些任性,敢作敢为,再不思前虑后,小弟每每与他说好话,他再不肯听。”
18、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唐 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19、百虑一致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20、疲心竭虑竭:尽。指费尽心思宋·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选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试之官殆废寝食,疲心竭虑,因劳致昏。”
21、深识远虑深:精到;虑:思考,谋划。有深广的见识,长远的考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列传》:“古之明王,深识远虑,动居其厚。”
22、居安虑危同“居安思危”。《宋书·文五王传》:“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虑危,不可不惧。”
23、无虑无忧同“无忧无虑”。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0回:“无虑无忧来佛界,诚心诚意上雷音。”
24、志虑忠纯志虑:意志和心思。指忠心耿耿,坚贞不二。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5、远虑深思深远的思虑。汉·崔寔《政论》:“昔圣王远虑深思,患民情之难防,忧奢淫之害政。”
26、澄思渺虑深思远虑。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诗赋抄序》:“然而澄思渺虑,顺事婉陈,虽处危急烦扰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
27、远愁近虑形容过多的忧虑。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
28、斋心涤虑净洁身心,清除杂念。宋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方斋心涤虑,以俟陛下反复诘难,庶几竭尽愚衷。”
29、毫无顾虑丝毫没有后顾之忧。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使我们的红军毫无顾虑地在将来顺利的条件下去打南昌,打九江。”
30、深谋远虑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31、殚思极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唐 白居易《策头》一:“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唯以直辞,昧死上对。”
32、先事虑事虑:思考,谋划。在做事之前就作好计划。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捷,捷则事忧成。”
33、无虑无思犹言无忧无虑。《魏书·李顺传》:“故言肆欲,无虑无思。”
34、研精静虑研究精微的事理,静心思考。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研精静虑,贞观厥美。怀秋成章,含笑奏理。”
35、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晋 李密《陈情事表》:“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6、深思熟虑熟:细致。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魏书 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37、苦心焦虑形容用尽心思,想方设法。欧阳山《三家巷》:“经过三番五次的苦心焦虑,仍然找不到完全满意的解决途径。”
38、谋虑深远考虑谋划深远的问题。东汉·班固《汉书·辛庆忌传》:“光禄勋庆忌行义所在,柔毅敦厚,谋虑深远。”
39、远虑深计深远的思虑。《晋书·文六王传》:“宜远虑深计,不可专守一志。”
40、警心涤虑警:警觉;涤:扫除。形容警觉内心,清除杂念。《清史稿·明珠传》:“至于紧要员缺,特令会同推举,原期得人,亦欲令被举者警心涤虑。”
41、沉谋研虑犹深谋熟虑。宋·苏舜钦《复辨》:“不亲烦务,而专以沉谋研虑,将以鼓舞天下之民,以行乎事业也。”
42、杞天之虑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鲁迅《而已集·忧‘天乳’》:“我曾经也有过‘杞天之虑’,以为将来中国的学生出身的女性,恐怕要失去哺乳的能力,家家须雇乳娘。”
43、谨始虑终谓慎之于始并虑及其终。明·鹿善继《答范景龙书》:“惟是世变滔滔,党同伐异,任重道远,谨始虑终,往常书本生活,到此躬行实践,别有光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44、长虑却顾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宋 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纲窃观自古人主,必有亲兵,所以制障表里,为长虑却顾之术也。”
45、后顾之虑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宋·刘弈《上韩范二招讨书》:“贼无后顾之虑,长驱而来。”
46、衡虑困心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语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虑,而后作。”
47、虑周藻密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三册)第二节:“元诗矫宋流弊,而失于多学晚唐,……然其佳者则婉转惆怅,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丽,虑周藻密而不涉于粗疏,意深韵远而不失之径直”。
48、百虑攒心各种思虑一齐聚集在心头。
49、无思无虑没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形容胸襟开阔,也形容无所用心。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50、多谋善虑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5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2、深思远虑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53、困心横虑心意困苦,忧虑满胸。表示费尽心力。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朱熹集注:“事势穷蹙,以至困于心,横于虑,然后能奋发而兴起。”
54、无忧无虑无:没有。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舒畅自然。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55、瞻前虑后瞻:向前望。兼顾前后。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只顾得眼前一点,不晓得瞻前虑后。”
56、虑事多暗考虑事情不明。
57、深惟重虑犹深思熟虑。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今天深惟重虑,明太平以弼朕失。”
58、设心积虑处心积虑;用尽心思。宋·洪迈《容斋续笔·贼臣迁都》:“魏唐之祚,竟为高朱所倾。凶盗设心积虑,由来一揆也。”
59、一致百虑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60、迁思回虑形容反复思考。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