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悖言乱辞 | 指胡言乱语。 | 《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
2、以文乱法 |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
3、贼臣乱子 | 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 |
4、活蹦乱跳 | 欢蹦乱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
5、乱箭攒心 | 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见父亲倒在一个壁角边乱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
6、靡旗辙乱 | 靡:倒下。指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 《宋书·沈攸之传》:“未有凭陵我郊沂,侵轶我河县,而不焚师殪甲,靡旗辙乱者也。” |
7、粗服乱头 |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
8、拨乱返正 | 拨:治理;乱:乱世;返:回复;正:正常。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宋·李纲《上皇帝封事》:“拨乱返正,以图中兴。” |
9、没撩没乱 | 指没有情绪。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过了两三日,众多闲汉都来伺候,见衙内心焦,没撩没乱,众人散了。” |
10、拨乱诛暴 | 拨:治理;诛:杀戮。平定乱世,诛杀强暴,使天下太平。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
11、胡思乱想 | 胡:乱;随意。不切实际;毫无根据地瞎想。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文》:“苦心未能静安,则总是胡思乱想,如何是能虑。” |
12、快刀断乱麻 | 快:锋利。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 |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
13、神经错乱 | ①指精神病。②谓精神和思虑迷糊不清,失去常态。 | 冰心《寄小读者》:“一刹那烦我神经错乱的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的将他盖上。” |
14、理不忘乱 |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 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
15、眉留目乱 | 神色不宁的情状。 |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空使我意沉吟,眉留目乱羞难道。” |
16、天下大乱 |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
17、乱坠天花 | 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切实际。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把个现在功德,说得乱坠天花,眼灼灼就似活现一般。” |
18、乱世凶年 | 时世动乱,年成极坏。 | |
19、酒能乱性 |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酒能乱性,色是败真。财乃致命,气动杀身。” |
20、旗靡辙乱 | 谓阵脚已乱,抵挡不住。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21、钗横鬓乱 | 鬓:耳边的头发;钗:妇女的首饰,由两股合成。耳边的头发散乱,首饰横在一边。形容妇女睡眠初醒时未梳妆的样子。 | 宋 王安石《扇子词》:“青冥风霜非人世,鬓乱钗横特地寒。 |
22、逆道乱常 | 指违背道德纲常。 |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
23、眼花雀乱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行者急回头,炒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 |
24、蟹荒蟹乱 | 荒:灾荒。虾蟹太多,稻谷遭殃。指兵荒马乱的征兆。 | 元·高德基《平江纪事》:“大德丁未,吴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吴谚有蟹荒蟹乱之说,正谓此也。” |
25、定乱扶衰 | 定:平定;扶:帮助,扶持。平定祸乱,扶持衰弱。 | 清 刘熙载《艺概 诗概》:“刘越石诗定乱扶衰之志,郭景纯诗余残去秽之情。” |
26、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晋·龚壮《上李寿封事》:“管、蔡既兴,谗谀滋蔓,大义灭亲,拨乱济危。” |
27、胡诌乱傍 | 吹牛,信口开河。 | 古立高《隆冬》:“那寡妇在屋里也听见了,开始以为孔驰仁胡诌乱傍,而且也听不十分懂,后来越听越觉着并非单纯虚张声势,于是也慌了神。” |
28、胡诌乱说 | 胡诌,随意胡说。 |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则你休听他这酒魔的汉呵,一谜里便胡诌乱说。” |
29、胡拉乱扯 | 见“胡拉混扯”。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8回:“我虽然不幸吃了这碗饭,然而始终只有一个客,自问和那胡拉乱扯的还不同。” |
30、人荒马乱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 |
31、病急乱求医 | 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他真是病急乱求医!” |
32、七零八乱 | 形容非常零乱不堪。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迁的七零八乱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
33、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34、拨乱反正 |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回复;正:正常。指整顿混乱局面;使秩序恢复正常。现在也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事理。 | 《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东汉 班固《汉书 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
35、取乱侮亡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 |
36、禁乱除暴 | 禁:制止;乱:混乱;暴:强暴。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 | 清·汪琬《复仇或问》:“诸凡国法所不及加,与有司所不得而执者,不许其复仇,则无以禁乱除暴也,” |
37、拨乱兴治 | 拨:治理;兴:兴起。平定乱世,进行治理。 | 晋·常璩《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为会稽太守,拨乱兴治,立文学,学徒以千数。” |
38、淆乱是非 | 淆乱:混淆,混乱。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6回:“该大臣等相顾不发一策,事事仰劳神算,已属全无心肝,乃犹徇情掩饰,淆乱是非,致令外议沸腾。” |
39、乱臣贼子 |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40、欢迸乱跳 | 形容活泼、欢乐之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
41、破鼓乱人捶 | 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 冯骥才《神鞭》:“好啊!破鼓乱人捶呀!等三爷把傻巴儿的辫子揪下来,就砸你的铺子!” |
42、意乱心慌 | 心中惊慌忙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 |
43、乱点鸳鸯 | 鸳鸯:水鸟名;羽毛美丽;雌雄常在一起;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夫妻。使两对或几对夫妇互易错配。现指不顾具体情况胡乱搭配。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3回:“唐帝乱点鸳鸯的,把几个女子赐与众臣配偶,不但男女称意,感戴皇恩。” |
44、胡诌乱道 | 胡诌,随意胡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 |
45、雨零星乱 | 同“雨零星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王矮虎、一丈青赶了一直,赶不上,呼延灼自投东北上去了。杀的大败亏输,雨零星乱。” |
46、心忙意乱 | 犹心慌意乱。 | 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要有心忙意乱光景,倘或迟误,枭首示众。” |
47、治乱安危 | 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 | 宋·苏轼《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 |
48、怪力乱神 |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 |
49、扶危定乱 | 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廷扶危定乱。” |
50、红紫乱朱 |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 《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 赵岐 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
51、染神乱志 | 谓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笔头虽写得数句诗,所谓本心不正,脉理皆邪,读之将恐染神乱志,非徒无益。’某佩服其言。” |
52、迷留没乱 | 心神不定的样子。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
53、蜂狂蝶乱 | 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 | 明 王玉峰《焚香记 允谐》:“那淫奔坞,多少蜂狂蝶乱,毕竟傍谁虚度。” |
54、七慌八乱 |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
55、乱碰乱撞 | 指到处碰壁,没有目标。 | |
56、淆乱视听 | 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 | 《先拔志始》卷下:“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害正党邪,淆乱视听。” |
57、世扰俗乱 | 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 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 |
58、妄言则乱 | 妄:胡乱。胡言乱语就会出乱子。 |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天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 |
59、胡诌乱扯 | 胡诌八扯。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9回:“独眼窝翻译官胡诌乱扯地对杨徳说:‘皇军扫荡兴县,大大的胜利!’” |
60、治乱兴亡 | 安定、祸乱、兴盛、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 | 《周书·苏绰传》:“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治乱兴亡,无不皆由所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