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治乱安危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宋·苏轼《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
2、胡为乱信为:做,干。胡乱地做事,盲目地迷信。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
3、杂乱无章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4、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虾荒蟹乱荒:灾荒。虾蟹太多,稻谷遭殃。指兵荒马乱的征兆。宋·傅肱《蟹谱》:“吴俗有虾荒蟹乱之语,盖取其披坚执锐,岁或暴至,则乡人用以为兵证也。”
6、变古乱常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论》:“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7、乱首垢面犹蓬头垢面。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世文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8、家烦宅乱家中上下不得安宁。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
9、贼子乱臣见“贼臣乱子”。唐·魏徵寿《隋书·许善心传》:“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
10、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1、乱弹琴比喻胡扯或胡闹。曲波《林海雪原》:“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12、乱世英雄乱世:动乱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13、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4、妄言则乱妄:胡乱。胡言乱语就会出乱子。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天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
15、神昏意乱神:精神;意:心意。神志昏沉,心意烦乱。清·李心衡《金川琐记·陈生》:“问所往,俱无知者。神昏意乱,本立不复能动。”
16、染神乱志谓思想受到迷惑扰乱。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笔头虽写得数句诗,所谓本心不正,脉理皆邪,读之将恐染神乱志,非徒无益。’某佩服其言。”
17、禁暴正乱禁:制止。正:纠正。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亦作“禁暴止乱”、“禁暴诛乱”、“禁乱除暴”、“救乱除暴”、“拨乱诛暴”、“止暴禁非”、“禁暴静乱”。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18、蜂狂蝶乱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明 王玉峰《焚香记 允谐》:“那淫奔坞,多少蜂狂蝶乱,毕竟傍谁虚度。”
19、乱箭攒心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见父亲倒在一个壁角边乱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20、七慌八乱形容非常慌张混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21、悖言乱辞指胡言乱语。《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22、坐怀不乱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23、活蹦乱跳欢蹦乱跳。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24、淆乱视听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先拔志始》卷下:“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害正党邪,淆乱视听。”
25、返正拨乱返:回复;正:正常;拨:治理;乱:乱世。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向不遇返正拨乱之主,君臣父子之别;弈叶文武之雄,注意生灵之切。”
26、临危不乱临:面临;危:危险;乱:慌乱,紊乱。指面临危险心情不慌乱。梁实秋《槐园梦忆》:“此次事件端赖季淑临危不乱,镇定应付,使我得以幸免于祸灾。”
27、旗靡辙乱谓阵脚已乱,抵挡不住。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8、天花乱坠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法华经 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29、祸乱交兴兴:起。灾祸和战乱交相兴起,天下不安。《周书·苏绰传》:“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
30、酒能乱性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酒能乱性,色是败真。财乃致命,气动杀身。”
31、红紫乱朱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 赵岐 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32、郑声乱雅郑声:春秋时郑国的音乐,靡靡之音;雅:庄严的雅乐。郑国淫靡的声乐扰乱了庄严的雅乐。比喻以邪侵正。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33、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34、拨乱为治犹拨乱反治。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谈故一 土鲁番表文》:“皇上拨乱为治,如月恒之无不临。”
35、一乱涂地形容乱到不可收拾。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36、碎琼乱玉指雪花。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37、鸦飞鹊乱①犹言絮絮咶耳。②形容纷乱。明·冯梦龙《山歌·鱼船妇打生人相骂》:“一张嘴尝是鸦飞鹊乱,久惯是牛皮鸟筋。”
38、快刀斩乱麻快:锋利。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北齐书 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39、辙乱旂靡形容军队溃败逃窜。同“辙乱旗靡”。
40、拨乱之才拨:治理。平定乱世、能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事到骑虎之势,家国所关,非真拨乱之才,一代伟人,总难立脚。”
41、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42、眉留目乱神色不宁的情状。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空使我意沉吟,眉留目乱羞难道。”
43、乱头粗服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明 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44、乱七八遭见“乱七八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
45、撺哄鸟乱撺哄:起哄。乱哄哄群鸟飞舞。形容你一言我一语,嘈杂混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众人起初吃酒写合同时,大家撺哄鸟乱,心下还有信有不信的意思。”
46、神经错乱①指精神病。②谓精神和思虑迷糊不清,失去常态。冰心《寄小读者》:“一刹那烦我神经错乱的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的将他盖上。”
47、始乱终弃乱:淫乱,玩弄。先乱搞,后遗弃。指玩弄女性的恶劣行径。唐 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
48、忙忙乱乱事情繁忙而没有秩序。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1回:“各处去寻,寻了半晌,一个个忙忙乱乱的走将进来。”
49、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今日听在下说一桩意外姻缘的故事,唤做‘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50、兵荒马乱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51、治乱存亡安定、祸乱、存续、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微》:“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52、治乱扶危治:治理。治理乱世,扶持危局
53、胡吹乱嗙嗙:自夸,吹牛。形容乱说大话,信口吹牛。曾朴《孽海花》第22回:“老实告诉你说吧,别花言巧语了,也别胡吹乱嗙了,要我上你家里去老虎头上抓毛儿,我不干!”
54、乱作一团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55、违法乱纪违犯法令,破坏纲纪。任斌武《无声的浩歌》:“毫无疑问,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违法乱纪事件。”
56、以危为安,以乱为治治:合理。把危亡当作安定,把祸乱当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远见,看不到潜在的危机。汉·贾谊《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57、以暴易乱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南朝·宋·范晔《宦者传论》:“虽袁绍龚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58、以文乱法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59、家翻宅乱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60、胡思乱量犹胡思乱想。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