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露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露胆披肝披露肝胆。比喻待人坦诚之至。唐·李远《蝉蜕赋》:“擘肌分理,有谢于昔时;露胆披肝,请从于今日。”
2、圭角不露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3、月露风云比喻无用的文字。《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4、露尾藏头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元 张可久《点绛唇 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5、倾心露胆倾心:竭尽忠诚。形容待人竭尽诚心。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次日又排筵宴,各各倾心露胆,讲说平生之怀。”
6、发奸露覆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序》:“窃怪二千年来,通人大儒,肩背相望,而咸为瞀惑,无一人焉发奸露覆,雪先圣之沉冤。”
7、烟菲露结菲:飘扬。烟雾飘飞露水凝集的样子。比喻书法。《晋书·王羲之传论》:“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菲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8、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唐 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9、出头露面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10、沐露沾霜形容饱经霜露辛苦。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因公入务,怀书将相之门;沐露沾霜,拥箒公侯之门。”
11、露纂雪钞见“露钞雪纂”。郑逸梅《陈瘦愚编年词选》序:“露纂雪钞,累累成帙。”
12、不露锋芒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13、危若朝露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死亡。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14、锋铓毕露见“锋芒毕露”。
15、扬己露才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16、露才扬己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17、披霜冒露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18、露己扬才见“露才扬己”。宋·苏舜钦《投匦疏》:“若出而求陛下之试,是其人非高蹈者,则皆露己扬才,干时谒进者也。”
19、露餐风宿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33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20、仙露明珠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唐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21、大露头角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22、捉衿露肘同“捉衿见肘”。明·焦竑《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子夏之贫。”
23、餐风吸露餐:吃;露:露水。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脱的生活。明·张景《飞丸记·意传飞稿》:“武陵津傍,藐姑山上,餐风吸露乘云,那许尘眸相通。”
24、赤身露体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25、丑态毕露毕:完全。丑恶的形态彻底暴露。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琏亦丑态毕露。
26、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27、暴衣露冠日晒衣裳,露湿冠冕。形容奔波劳碌。《汉书·燕刺王刘旦传》:“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8、露红烟紫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宋·曾巩《芍药厅》诗:“小碧阑于四月天,露红烟紫不胜妍。”
29、不露斤斧斤:斧头。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形容精巧自然。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30、风飧露宿飧:晚餐;露:露水,露天;宿:住宿,过夜。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宋·陆游《壮士吟》:“风飧露宿宁非苦,且试平时铁石心。”
31、暴露无遗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32、风云月露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汉魏 刘桢《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33、服气吞露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明·无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论道姑休养,服气吞露,搬离运坎,施仁布义,必有成仙之日也。”
34、吐肝露胆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明·李贽《复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
35、餐风饮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明 王守仁《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36、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这一来只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37、餐风咽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青天白日》:“餐风咽露,跋涉奔波。”
38、霜露之感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39、霜露之悲对父母先祖的悲思。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40、积露为波比喻积少成多。明 袁宏道《题龙堂僧募册》诗:“衲子欲言面羞涩,试介乌纱作檀越,积露为波江可得,东邻北里贤相识。”
41、霜露之辰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42、财不露白露:显露;白:银子的代称。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明 海瑞《驿传议 无策》:“使客谓有此官银也,廪粮夫马,百计折乾。俗谓财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盗仗戈夺之?”
43、袒胸露背敞开上衣,露出胳膊。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71回:“湛越加咆哮,迫令宫女褫李氏衣,使她袒胸露背,然后取鞭自挞。”
44、张眼露睛谓瞪着眼睛说瞎话。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
45、餐霞吸露餐食日霞,吸饮沆瀣。指超尘脱俗的仙家生活。明 单本《蕉帕记 幻形》:“翦雪披霜号九尾,餐霞吸露历千秋。”
46、秘而不露严守秘密,不肯吐露。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47、吸风饮露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48、春露秋霜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49、捉襟露肘同“捉衿见肘”。清·薛雪《一瓢诗话》:“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一遭牵合,未免捉襟露肘。”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童七道:‘咱实得百十两银接接手才好哩;要不,也就捉襟露肘了。’”
50、不露辞色辞色:言辞神色。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51、餐风宿露宿:住宿,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元 杨暹《西游记》第五本第20出:“师父力多般,餐风宿露忙投窜,宵衣旰食无撺断,受驱驰百万端。”
52、咬人狗儿不露齿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53、抛头露面抛:暴露。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现泛指人公开露面。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
54、人生朝露形容人生短暂
55、身先朝露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元史·齐履谦传》:“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努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
56、电光朝露一闪而过的电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7、锋芒不露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58、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59、甘露法雨甘露:甜美的露水。佛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妙法莲花经·普门品》:“淑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60、不露形色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