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露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饮风餐露饮食风露。比喻远离世俗而生活或旅途艰辛。明·无名氏《破天阵》第一折:“黄冠鹤氅,息气养神,导咽还丹,饮风餐露。”
2、天机不可泄露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露。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同“天机不可泄漏”。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时老先生尚不曾高发,天机不可泄露,所以晚生就预先回避了。”
3、电光朝露一闪而过的电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抛头露面抛:暴露。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现泛指人公开露面。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
5、崭露头脚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6、原形毕露原形:本来面目;毕露:完全暴露。本相完全暴露了。清 钱泳《履园丛话》:“(狐女曰)将衣求印,原冀升天,讵意被其一火,原形毕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7、露宿风餐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8、服气吞露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明·无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论道姑休养,服气吞露,搬离运坎,施仁布义,必有成仙之日也。”
9、秘而不露严守秘密,不肯吐露。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10、暴衣露冠日晒衣裳,露湿冠冕。形容奔波劳碌。《汉书·燕刺王刘旦传》:“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11、露面抛头抛:暴露。露出头和面孔。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倘久后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抛头,尸骸残暴,惹天下诸侯笑我为无谋之辈;不若先杀其妻妇,然后自刎,庶几不失丈夫之所为。”
12、赤身露体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13、凶相毕露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毕:完全。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吴丙治向他征收税款时,他凶相毕露地威胁:‘谁有钱给你,小心你的脑袋吧!’”
14、真相毕露真面目完全显露出来。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经陛下醉之以酒,酒醉则真相毕露。”
15、藏头露尾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16、雨露之恩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泽、恩情。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天文》:“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17、露头露脸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18、餐风吸露餐:吃;露:露水。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脱的生活。明·张景《飞丸记·意传飞稿》:“武陵津傍,藐姑山上,餐风吸露乘云,那许尘眸相通。”
19、扬己露才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20、春露秋霜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21、积露为波比喻积少成多。明 袁宏道《题龙堂僧募册》诗:“衲子欲言面羞涩,试介乌纱作檀越,积露为波江可得,东邻北里贤相识。”
22、霜露之悲对父母先祖的悲思。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23、显露头角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24、霜露之辰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25、倾心露胆倾心:竭尽忠诚。形容待人竭尽诚心。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次日又排筵宴,各各倾心露胆,讲说平生之怀。”
26、出头露面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27、崭露头角崭:崭然;突出的样子;露:显露;头角:比喻人的气概和才华。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28、月露风云比喻无用的文字。《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29、露钞雪纂谓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元·黄溍《题李氏白石山房》诗:“露钞雪纂久愈富,何啻邺侯三万轴。”
30、餐霞吸露餐食日霞,吸饮沆瀣。指超尘脱俗的仙家生活。明 单本《蕉帕记 幻形》:“翦雪披霜号九尾,餐霞吸露历千秋。”
31、露才扬己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32、泄露天机比喻泄露秘密。宋 陆游《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临池勤苦今安有,漏壁工夫古亦稀;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
33、不露锋铓比喻才干不外露。宋·沉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34、张眼露睛谓瞪着眼睛说瞎话。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
35、半吐半露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36、沐露梳风谓受风露轻拂、浸润。宋·王十朋《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半含欲吐不胜情,沐露梳风睡明月。”
37、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唐 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38、囊锥露颖比喻显露才华。《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于试效。”
39、不露形色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40、餐风咽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青天白日》:“餐风咽露,跋涉奔波。”
41、露胆披肝披露肝胆。比喻待人坦诚之至。唐·李远《蝉蜕赋》:“擘肌分理,有谢于昔时;露胆披肝,请从于今日。”
42、烟菲露结菲:飘扬。烟雾飘飞露水凝集的样子。比喻书法。《晋书·王羲之传论》:“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菲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43、捉襟露肘同“捉衿见肘”。清·薛雪《一瓢诗话》:“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一遭牵合,未免捉襟露肘。”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童七道:‘咱实得百十两银接接手才好哩;要不,也就捉襟露肘了。’”
44、显山露水比喻出名,显露才能。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
45、发奸露覆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序》:“窃怪二千年来,通人大儒,肩背相望,而咸为瞀惑,无一人焉发奸露覆,雪先圣之沉冤。”
46、风云月露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汉魏 刘桢《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47、暴露无遗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48、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49、朝露溘至形容人生短促好似朝露那样。
50、圭角不露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51、出乖露丑乖:荒谬;丑:可耻。在众人面前丢脸出丑。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小姐,若真个打起官司来,出乖露丑,一发不好。”
52、露纂雪钞见“露钞雪纂”。郑逸梅《陈瘦愚编年词选》序:“露纂雪钞,累累成帙。”
53、披露腹心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以至于终,实不藏情。”
54、本相毕露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
55、浮云朝露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周书 萧大圜传》:“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系景,实不愿之。执烛夜游,惊其迅迈。”
56、身先朝露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元史·齐履谦传》:“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努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
57、不露圭角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58、露红烟紫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宋·曾巩《芍药厅》诗:“小碧阑于四月天,露红烟紫不胜妍。”
59、出头露脸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伯伯不守戒律,伯母何必出头露脸,送与官打,被他燥皮,又要吃惊吃吓。”
60、霜露之疾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西汉·司马迁《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