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流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流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甘处下流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无锡杨氏女》:“尔为尔之官,我为我之丐,何预尔事邪?不顾而去,此子甘处下流,真别有肺肠者。”
2、迈越常流迈:超过。超过一般人。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阁下挺拔英气,迈越常流,独契圣谟,以昌鸿业。”
3、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4、名流巨子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凭着个人奋斗而出人头地,不是变成百万富翁,就是当上名流巨子。”
5、飞短流长指散布流言;拨弄是非;制造错误舆论。飞:飞传;流:散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6、砥柱中流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内三门峡、黄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当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7、握炭流汤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文选·陆倕<石阙铭>》:“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国枯朽。”
8、人欲横流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宋 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9、儒雅风流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10、光昌流丽光昌:光明昌大。流丽:流畅而华丽,常用以形容诗文和书法。“光昌流丽”成语的含义有二个:①形容工作顺利发展,事业昌盛,形势大好。②形容文笔流畅华美。
11、流血成渠渠:水渠。形容被杀的人极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5回:“四国兵将无不贾勇争奋,杀得齐兵尸横原野,流血成渠。”
12、锋发韵流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13、伏尸流血伏尸:横尸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杀人众多。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14、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15、马如流水形容人马熙攘。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16、百世流芬美名永传于后世。同“百世流芳”。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芬。”
17、涕泗交流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北齐 魏收《魏书 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18、百世流芳美名永传于后世。明 徐霖《绣襦记 逼娃逢迎》:“贱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烟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
19、流风遗俗流风:遗风;俗:习俗。流传下来的风尚习俗。指人虽去世,风范犹存。宋·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虽更衰乱,先王之典刑犹存,流风遗俗,未尽混然也。”
20、流天澈地形容液体漫溢。
21、饮流怀源指喝水时应该想想水源。比喻不能忘本。北周·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22、流言风语犹言流言蜚语。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蛤蟆滩曾经转播过生宝和这女人的流言风语。”
23、雨散风流比喻离散。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24、枕流漱石旧时指隐居生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25、风流千古指风雅之事久远流传。宋 李流谦《青玉案》词:“风流千古,一时人物,好记尊前语。”
26、泫然流涕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涕:泪水。伤心地流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27、应对如流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28、诗酒风流作诗饮酒。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故称。金·元好问《鹧鸪天》词:“身外虚名一羽轻,封侯何必胜躬耕。田园活计浑闲在,诗酒风流属老成。”
29、流落不偶流落:留居他乡,穷困潦倒;偶:遇。指潦倒失意,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宋·陆游《陈长翁文集序》:“得志者司诏令,重金石;流落不偶者,娱忧纾愤,发为诗骚。”
30、骋目流眄骋目:放眼四望;眄:斜着眼睛看;流眄:转动眼睛。形容极目四处远望。《梁书·沈约传》引《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
31、破烂流丢破烂不堪的样子。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当驾官即开了,捧出丹盘来看,果然是件破烂流丢一口钟。”
32、同流合污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33、流水行云①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②比喻旋踵即逝的东西。③比喻自然流畅,不拘泥。宋·洪咨夔《朝中措·寿章君举》:“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34、风流儒雅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35、风流佳话风流:指男女相互爱悦之事;佳话:流传一时的好事或趣事。关于男女恋爱婚配的逸闻趣谈。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诸王见说,俱各拍手跌足,大笑起来道:‘妙,妙,妙!咱们多做个保亲,正是风流佳话。’”
36、岁月如流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南朝·陈·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岁月如流,人生何几!”
37、缪种流传缪:荒谬;种:种子。指荒谬的东西流传下去。《宋史 选举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缪种流传。”
38、云散风流比喻事物四散消失。清·龚萼《答姜云标》:“乃云散风流,各为饥寒所迫,敛眉就食,俯首觅衣。”
39、香象绝流见“香象渡河”。明·袁宗道《杂说》:“至如般若缘深,灵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绝流。”
40、头破流血打破了头,血流满面。形容遭受惨败或严重的打击的样子。宋·刘彦明《敦煌实录》:“贼欲破棺,撰叩头、数请,头破流血,贼义而释之,由是显名。”
41、逆流而上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42、急流勇退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43、漱流枕石犹言漱石枕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44、淫学流说淫:浮华;流说:指不合正道的邪说。浮华的学问,不合正道的邪说。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淫学流说。”
45、血流没足足:脚。形容死伤很多,流血淹没了脚面。《三辅旧事》:“武帝发兵攻卫太子,连闻五日,白虎门前沟中,血流没足。”
46、流离遇合流离:流转,离散;遇合:指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流离失所又再团聚。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流离遇合,破家失国。”
47、寻流逐末犹舍本求末。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而讲话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
48、星流影集集:聚集,会合。像流星飞驰,影子汇聚。形容行动迅速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星流景集,飙雷霆击,长驱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49、流风遗泽流风:遗风;泽:恩泽。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和德泽。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太祖经始大基,流风遗泽,所被者远,五圣遵业至今,百有二十余年。”
50、洪水横流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51、河海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史记·李斯列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2、酝藉风流酝藉:宽和有涵容。形容人的风度潇洒温文。《旧唐书·权德舆传》:“动作语言,一无外饰,酝藉风流,为时称向。”
53、同源共流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54、流离颠疐见“流离颠沛”。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又从而排陷之,卒使流离颠疐,无所为而死。”
55、流连忘反留恋不舍,忘记返回。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56、令行如流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孙膑兵法·奇正》:“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
57、倜傥风流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风流:英俊有才学。英俊潇洒,不拘礼法。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南邑某生,少而聪慧,既长,丰神韶秀,倜傥风流。”
58、源广流长源:源头;流:流程。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唐·陆贽《晋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源广流长,庆深祚远。”
59、溯流徂源同“溯流穷源”。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
60、汗流至踵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