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林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林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瑶林琼树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太尉神知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2、林下风度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3、披林撷秀犹言去粗存精。唐·芮挺章《国秀集》序:“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
4、归老林泉林泉:山林泉石胜境。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赵雄因见满朝之人都生忌妒,遂上表辞朝而回,归老林泉。”
5、焚林之求焚:烧。焚烧山林来求取贤才。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壬行状》:“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
6、长林丰草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7、钟鼎山林比喻富贵和隐逸。宋·辛弃疾《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词:“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8、出林乳虎乳虎:尚在吃奶的小虎。走出树林的小老虎。比喻勇猛的小将。清·钱彩《说岳全传》:“兀术哪里敌得住这三个出林乳虎,直杀得两肩酸麻,浑身流汗。”
9、丰草长林①茂草高林。②指隐逸之地。唐·杜甫《进三大礼赋表》:“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
10、寄迹山林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回:“虽欲寄迹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11、林寒涧肃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2、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13、泮林革音《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14、绿林大盗指聚集山林的强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15、啸傲林泉啸傲:逍遥自在。形容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晋·陶潜《饮酒》诗:“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北史·韦敻传》:“所居之宅,枕带林泉。”
16、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17、青林黑塞比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唐 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18、池鱼林木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19、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
20、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21、桂林一枝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晋书 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22、杞梓之林比喻众多的人材。唐·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杞梓之林。”
23、穷猿奔林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24、归老林下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大业已归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携佳孙美妇归,喜如获宝。”
25、誉满杏林誉:名声;满:充满。杏林春意盎然。赞扬医术高明。
26、林寒洞肃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北朝 后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7、焚林而猎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28、林下风范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29、杏林春满满:充满。杏林春意盎然。赞扬医术高明。
30、言谈林薮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
31、林下风韵同“林下风气”。明·徐渭《跋书卷尾一》:“谢道韫,虽是夫人,却有林下风韵,是谓秀中现雅。”
32、穷猿投林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晋书·李充传》:“穷猿投林,岂睱择木。”
33、林下风气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34、瑶林玉树见“瑶林琼树”。宋·向子湮《南歌子·郭小娘道装》词:“瑶林玉树出风尘,不是野花凡草,等闲春。”
3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36、酒池肉林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东汉 班固《汉书 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37、绿林豪杰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清 李渔《玉搔头 逼氛》:“有谁人道我的不是,又喜得有两个绿林豪杰率众来归,要助我力图大事。”
38、绿林豪士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四章第二节:“其同乡许振鹏……去之宁波,由王金发介绍,因得入大岚山,连结绿林豪士。”
39、山林隐逸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听他说话,像几个山林隐逸。”
40、弃车走林《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
41、山间林下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志愿禅师》:“山间林下颇称道人家风。”
42、林下高风同“林下风气”。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3回:“因访知老先生令爱小姐,乃闺中名秀,又擅林下高风,诚当今之淑女。”
43、林下风致同“林下风气”。《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44、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回:“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
45、林林总总林林:树木聚集成片的样子;总总:全部汇集状。形容人或事物繁多。唐 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46、竹林之游指晋朝名士嵇康与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等人常于竹林之下宴集、赏游。比喻所谓无视名利的君子之交。《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47、声振林木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48、弹雨枪林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49、独树不成林独:单独。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古今乐录》:“梁曲曰: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50、深山老林见“深山穷林”。秦牧《莽原语丝》:“还有些人,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采木耳,摘蘑菇。”
51、深山穷林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唐·柳宗元《零都郡复乳穴记》:“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穷林,冰雪之所储,豺虎之所庐。”
52、焚林而狩同“焚林而田”。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
53、琼林玉树琼:美玉。泛指精美华丽的陈设。唐 蒋防《霍小玉传》:“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
54、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把池水戽干来捕鱼,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55、见树不见林只看见眼前的树木,却看不到背后的森林。
56、焚林竭泽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喻只图眼前利益。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窃恐焚林竭泽之后,能无鱼惊鸟散之忧?”
57、总总林林形容众多。唐 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58、桂林杏苑古时乡试例在农历八月举行,考中称折桂;会试例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称探杏。因以“桂林杏苑”指乡试、会试。《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虎斗龙争,又见战征之事。”
59、笔墨之林斯文萃集的地方。汉 王充《论衡 对作》:“汉家极笔墨之林,书论之造,汉家尤多。”
60、芝兰生于深林香草长在深山里依然芬芳。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不因身处逆境而败坏名节《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里,不以无人而不秀;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