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林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林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2、焚林之求焚:烧。焚烧山林来求取贤才。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壬行状》:“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
3、芝兰生于深林香草长在深山里依然芬芳。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不因身处逆境而败坏名节《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里,不以无人而不秀;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败节。”
4、杞梓之林比喻众多的人材。唐·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杞梓之林。”
5、肉林酒池指酒肉极多。形容极端奢侈豪华的生活。《元史·裕宗传》:“古有肉林酒池,尔欲吾效之耶!”
6、穷猿投林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晋书·李充传》:“穷猿投林,岂睱择木。”
7、啸聚山林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我这伙好汉,非比啸聚山林之辈。”
8、穷猿奔林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9、披林撷秀犹言去粗存精。唐·芮挺章《国秀集》序:“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
10、林林总总林林:树木聚集成片的样子;总总:全部汇集状。形容人或事物繁多。唐 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11、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12、花林粉阵粉:脂粉。花香林脂粉阵。比喻成群的美女。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排列着花林粉阵。”
13、出林乳虎乳虎:尚在吃奶的小虎。走出树林的小老虎。比喻勇猛的小将。清·钱彩《说岳全传》:“兀术哪里敌得住这三个出林乳虎,直杀得两肩酸麻,浑身流汗。”
14、焚林而畋同“焚林而田”。宋·秦观《李训论》:“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鱼,明年无鱼。”
15、绿林大盗指聚集山林的强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16、寄迹山林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回:“虽欲寄迹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17、深山老林见“深山穷林”。秦牧《莽原语丝》:“还有些人,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采木耳,摘蘑菇。”
18、枪林弹雨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19、桂林一枝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晋书 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20、林下风气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21、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把池水戽干来捕鱼,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22、桂林杏苑古时乡试例在农历八月举行,考中称折桂;会试例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称探杏。因以“桂林杏苑”指乡试、会试。《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虎斗龙争,又见战征之事。”
23、林下风致同“林下风气”。《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24、总总林林形容众多。唐 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25、弃车走林《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
26、笔墨之林斯文萃集的地方。汉 王充《论衡 对作》:“汉家极笔墨之林,书论之造,汉家尤多。”
27、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回:“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
2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毛泽东《矛盾论 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29、瑶林玉树见“瑶林琼树”。宋·向子湮《南歌子·郭小娘道装》词:“瑶林玉树出风尘,不是野花凡草,等闲春。”
30、茂林深篁深篁:丛生的竹林。茂密高大的树林竹丛。清·顾禄《桐桥倚焯录》第一卷:“虎丘山绝岩耸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
31、绿林豪士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四章第二节:“其同乡许振鹏……去之宁波,由王金发介绍,因得入大岚山,连结绿林豪士。”
32、瑶林琼树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太尉神知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33、巢林一枝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语出《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34、弹雨枪林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35、誉满杏林誉:名声;满:充满。杏林春意盎然。赞扬医术高明。
36、池酒林胾《史记 殷本纪》:“扞帝纣呴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后遂以“池酒林胾”形容酒肉极多,生活奢侈。《史记·殷本纪》:“扞帝纣呴大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为长夜之饮。”
37、青林黑塞比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唐 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38、独树不成林独:单独。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古今乐录》:“梁曲曰: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39、言谈林薮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
40、琼林玉质琼:美玉。比喻人的资质洁净纯美。
41、泮林革音《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42、丰草长林①茂草高林。②指隐逸之地。唐·杜甫《进三大礼赋表》:“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
43、山间林下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志愿禅师》:“山间林下颇称道人家风。”
44、绿林好汉绿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带。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母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45、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清·无名氏《木兰从军·陷阵》:“来见这,枪林刀树,杀人如麻。”
46、林下风韵同“林下风气”。明·徐渭《跋书卷尾一》:“谢道韫,虽是夫人,却有林下风韵,是谓秀中现雅。”
47、把臂入林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48、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49、酒池肉林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东汉 班固《汉书 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50、林下清风同“林下风气”。《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艺,必竟脱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种文雅可观,料不是油盐酱醋的恶气。必然言谈举止,都带些林下清风。”
5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52、琼林玉枝琼:赤色玉。比喻人的资质高洁明·康海《王兰卿》第三折:“他小哩怎的便知,根科儿是月窟仙枝,胎胞儿是琼林玉枝,胚团儿是俊才英气。”
53、深山密林见“深山穷林”。鲁迅《彷徨·伤逝》:“我看见怒涛中的渔夫,战壕中的兵士,摩托车中的贵人,洋场上的投机家,深山密林中的豪杰。”
54、失林之鸟失去树林的鸟儿。比喻无处藏身与生活。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何乃进不偶用,退不获安,呼吸若穷池之鱼,行止比失林之鸟,忧伤之心,不能亡已!”
55、林寒涧肃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56、绿林强盗指山林的强盗。鲁迅《书信集 致赵家璧》:“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
57、归老林下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大业已归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携佳孙美妇归,喜如获宝。”
58、归老林泉林泉:山林泉石胜境。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赵雄因见满朝之人都生忌妒,遂上表辞朝而回,归老林泉。”
59、林栖谷隐谓在山林隐居。亦指隐居的人。
60、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