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属毛离里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诗经·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2、生别死离指亲人之间难以相见的别离和死的永诀明·邵璨《香囊记·寻兄》:“未亡人衔哀惨凄,念一家生别死离,衷情诉与谁!”
3、离经畔道①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
4、鸿离鱼网鸿:鸿雁;离:通“罹”,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无端受害。清·黄遵宪《已亥杂诗》:“鸿离鱼网惊相避,无信凭谁寄与渠。”
5、猛虎离山形容勇猛而迅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5回:“那人使动手中双戟,犹如猛虎离山。”
6、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他人:外人;合:聚合。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2卷:“有句古诗说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贾似道做了国戚,朝廷恩宠曰隆,那一个不趋奉他?”
7、乡土难离乡土:家乡,故土。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
8、离析分崩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郭沫若《新华颂·顶天立地的巨人》:“使那整个的侵略阵营已经开始着离析分崩。”
9、貌离神合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10、病骨支离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宋 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11、麦秀黍离哀伤亡国之辞。《诗经 王风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 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12、离离矗矗浓密挺拔的样子。明·张岱《陶庵梦忆·山艇子》:“竹节促而虬叶毨毨,如猬毛、如松狗尾,离离矗矗,捎捩攒挤,若有所惊者。”
13、离乡背土见“离乡别土”。元·张浩养《一枝花·咏喜雨》套曲:“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得也离乡背土。”
14、调虎离山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15、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汉书·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
16、离析涣奔同“离析分崩”。明·宋濂《进〈元史〉表》:“丰亨豫大之言,壹倡于天历之世;离析涣奔之祸,驯致于至正之朝。”
17、流离失所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18、流离颠沛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19、叶散冰离离:离散。树叶飘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宋书·刘穆之王弘传论》:“而祖宗之遗典,群公之旧章,莫不叶散冰离,扫地尽矣。”
20、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徐特立《抗战给我的机会》:“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变不离其宗。”
21、离乡别土同“离乡背井”。唐·元稹《花栽》诗:“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颓。”
22、骨肉分离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23、澄神离形形容用心太专,如痴如呆。康有为《大同书》绪言:“吾朝夕拥书于是,俯读仰思,澄神离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
24、貌合心离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汉 黄石公《素书 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25、离魂倩女倩女:美丽的少女。旧时指少女为爱情而死。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26、黍离麦秀哀伤亡国之辞。《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27、貌合形离貌:表面上。表面上很合得来,而行动上却又差异很大。晋 葛洪《抱朴子 勤求》:“口亲心离,貌合形离。”
28、故宫离黍故宫:从前的宫殿;黍:指粮食作物。比喻怀念故国的情思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29、惝恍迷离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迷离: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30、物离乡贵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明 沈璟《埋剑记 柔远》:“自古道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语话,信非假,到如今转忆家。”
31、公不离婆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32、拳不离手拳:拳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勤学苦练,长期坚持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七回:“果真拳不离手,待我歇息片时再舞。”
33、承嬗离合继承演变。
34、鱼溃鸟离见“鱼溃鸟散”。《周书·武帝纪下》:“王威既振,鱼溃鸟离,破竹更难,见瓴非易。”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35、流离遇合流离:流转,离散;遇合:指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流离失所又再团聚。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流离遇合,破家失国。”
36、避世离俗逃避浊世,超脱凡俗。东汉 王充《论衡 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37、离本趣末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38、扑朔迷离扑朔:兔脚搔爬;迷离:兔眼半闭。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9、不可须臾离须臾:片刻。一会都不能离开。形容至关重要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40、必里迟离阴历九月九日。《辽史 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
41、离世绝俗犹言离世异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绝俗矣。”
42、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43、怨离惜别怨:幽怨。形容离别之际的愁绪和依依惜别的心情。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下里怨离惜别,分外恩情,一言难尽。”
44、生离死绝形容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晋书·殷仲堪传》:“而一旦幽絷,生离死绝,求之于情,可伤之甚。”
45、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宋 柳永《昼夜乐》:“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46、坐卧不离谓时刻相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八回:“琼英从小聪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脱生,又举目无亲,见倪氏爱他,便对倪氏说,向邬梨讨了叶清的妻安氏进来。因此安氏得与琼英坐卧不离。”
47、悲欢离合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48、遁世离群犹言避世独处。《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
49、流离播迁见“流离播越”。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2回:“一旦变起仓卒,遂至流离播迁,犹幸天命未改,人心未去,天子虽不免蒙尘,储君却已得践祚。”
50、人离乡贱谓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明·沈璟《埋剑记·柔远》:“自古道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语话,信非假,到如今转忆家。”
51、离世遁上超脱世俗,回避君上。《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52、若即若离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53、调虎离窠调:调动,引诱;窠:动物的巢穴。比喻用计使敌方离开有利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天已大明,李文忠把大队人马,径抵应昌城外安营。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离窠之计。”
54、离蔬释屩见“离蔬释蹻”。
55、不即不离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56、迷离徜恍见“迷离惝恍”。
57、离题太远离开主题很远,不着边际。林徽因《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最后如果不算离题太远,我们还要具体地讲一点我们对于作者与作品的见解。”
58、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后汉书 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59、影不离灯影子离不开灯光。没有灯光就看不到影子。比喻两者联系紧密。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这老张婆子影不离灯的一般,又不是外头宽快去外,支了他那里去?”
60、别鹤离鸾比喻离散的夫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君百计营求,归吾妻子,恒耿耿不忘。今君别鹤离鸾,自合为君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