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浪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大浪淘沙 | 淘:用水冲洗。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 粟裕《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
2、浪迹天涯 | 浪迹:到处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到处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无定。 | 唐 卢氏《逸史》:“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 |
3、谑浪笑敖 | 形容戏谑笑闹。 | 《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
4、狂风巨浪 | 猛烈的风,巨大的浪。指来势迅猛或同时有强劲冲击力的变化。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打鱼的人要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 |
5、长风破浪 |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 《宋书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6、萍踪浪迹 |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 明 徐霖《绣襦记》:“相公这样人家,萍踪浪迹,你那里去寻他?” |
7、白浪掀天 | 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 唐 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
8、谑浪笑傲 | 形容戏谑笑闹。 | 《诗经 邶风 终风》:“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
9、浮笔浪墨 | 谓多余累赘的文字。 | 清·恽敬《答来卿》:“禹之功德从何处赞扬?故止此数言唱叹之。知此,虽著述汗牛充栋,岂有浮笔浪墨耶?” |
10、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老舍《多鼠斋杂谈》:“他便也只会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攻击别人,且自鸣得意。” |
11、浪迹萍踪 | 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 吴梅《风洞山 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迹萍踪向何处投。” |
12、惊涛骇浪 |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13、浪迹江湖 |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
14、风流浪子 | 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 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七卷:“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流浪子。” |
15、浪迹天下 | 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 宋 李楙《野客丛书 李白事说者不一》:“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
16、风萍浪迹 | 浪迹:到处飘游。比喻漂泊不定。 | 柔石《二月》:“萧涧秋在这六年之中,风萍浪迹,跑过中国底大部分的疆土。” |
17、趁浪逐波 | 趁:追逐;逐:追逐。追逐波浪漂流。比喻没有一定的主见,随大流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不是我自间阔,趁浪逐波,落落托托。” |
18、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休养》:“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19、虚生浪死 | 虚:空,徒然;浪:滥,放纵。活得毫无意义,死得毫无价值。形容虚度一生 | 《旧唐书·越王贞传》:“诸王必须以匡救为忠,不可虚生浪死,取笑于后代。” |
20、放浪形骸 |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 《晋书 王羲之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21、鲸涛鼍浪 | 犹言惊涛骇浪。 | 梁启超《覆金山中华会馆书》:“苟其不死也,则如从军者掷身于硝烟弹雨之间,航海者赌命于鲸涛鼍浪之窟,其不死自若也。” |
22、骇浪惊涛 | 骇:使惊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 唐 田颖《玉山堂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23、狂蜂浪蝶 | 比喻轻薄放荡的男子。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紫燕黄莺,绿柳丛中寻对偶;狂蜂浪蝶,夭桃队里觅相知。” |
24、鲸波鼍浪 | 见“鲸涛鼍浪”。 | 清·王韬《西人重日轻华》:“逮至明代,欧洲诸国日强,精于驾舟,不惮远涉,往往于鲸波鼍浪中探测新地,以为通商互市之区。” |
25、无风作浪 | 没有风却掀起了波浪。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 鲁迅《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原文云:却于‘她’字没有讽过。答曰:那是译 She 的,并非无风作浪。” |
26、放浪江湖 |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江湖:指四方。在江湖上无拘无束地生活。 |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翱翔天地,放浪江湖。” |
27、狂涛骇浪 | 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 | 清 梁启超《近代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其立于城上之罗兰夫人及狄郎的士党,遂不得不为狂涛骇浪之所淘尽矣。” |
28、闲茶浪酒 | 指没正经的吃喝、浪荡。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与您做参辰卯酉,谁待吃这闲茶浪酒!” |
29、惊涛巨浪 | 同“惊涛骇浪”。 | 清·李调元《大风渡黄河歌》:“我闻黄河天上来,惊涛巨浪相喧豗。” |
30、掀风鼓浪 |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 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借着诺蒙坎停战协定的订立和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传闻,掀风鼓浪,挑拨中苏两大民族间的感情。” |
31、浪蕊浮花 | 指寻常花草。 | 宋·苏轼《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浪蕊浮花不辨春,归来方识岁寒人。” |
32、放浪不拘 | 见“放浪不羁”。 | 老舍《四世同堂》三七:“她又常和妓女们来往,她满意自己的权威,可是也羡慕她们的放浪不拘。” |
33、浮浪不经 | 浮浪:行为轻薄放荡;不经:不守礼法规则。形容行为放纵任性,不受约束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 |
34、鲸波鳄浪 | 鲸:鲸鱼;鳄:鳄鱼。比喻险恶的环境或激烈的斗争。 | 清·南荃居士《海侨春传奇·疯诉》:“望鲸波鳄浪连天涌,莽天涯沓沓濛濛。” |
35、狂风恶浪 |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
36、游蜂浪蝶 | 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 明 顾大典《青衫记 裴兴私叹》:“不相饶,游蜂浪蝶簇花梢,生来懒去追欢笑。” |
37、无风起浪 | 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 唐 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 |
38、随风逐浪 | ①奔波;颠沛。②犹言随大流。 | 唐·吴融《商人》诗:“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
39、乘风破浪 |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40、惊涛怒浪 | 同“惊涛骇浪”。 | 宋·韩拙《论观画别识》:“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竑腾沸,喷溅漂流。” |
41、兴风作浪 |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作:兴起。 | 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
42、大风大浪 |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
43、逐浪随波 | 喻指一个人缺乏主见;总是随顺时尚;人云亦云。逐浪:追逐浪潮;随波:随顺波流。 |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漂俱灭者亦甚众多。” |
44、风吹浪打 | 狂风猛吹;巨浪拍打。比喻恶劣的环境;险要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磨难。 | 清 洪昇《长生殿 埋玉》:“可怜一对鸳鸯,风吹浪打,直恁的遭强霸。” |
45、浮迹浪踪 | 谓行踪不定。 | 明·陈铎《山坡羊·怨别》套曲:“一任他浮迹浪踪,终须是有个相逢。” |
46、浪蝶游蜂 | 犹言浪蝶狂蜂。比喻寻花问柳的浪荡子。 | 明·高濂《玉簪记·姑阻》:“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须教是裾马襟牛。” |
47、浪子宰相 | 指北宋徽宗时宰相李邦彦。 | 《三朝北盟会编》:“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而都人亦呼季彦为浪子宰相。” |
48、轻浪浮薄 | 轻:轻佻;浮薄:不庄重。形容行为放荡不庄重。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填词觅句,无所不能,便是弄管调弦,也无所不会,是个第一等轻浪浮薄子弟。” |
49、推涛作浪 | 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 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呼风唤雨,推涛作浪,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 |
50、濯缨沧浪 | 濯:洗涤;缨:帽带。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比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
51、逆风恶浪 | 比喻险恶的形势。 |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师满腹牢骚及烦躁,也还是听到铃声,奔赴教室,顶着‘四人帮’掀起的逆风恶浪,为学生们上课。” |
52、兴波作浪 | 兴:掀起;作:兴起。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7回:“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 |
53、飘萍浪迹 | 飘泊无定。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飘蓬浪迹,幸蒙令尊一见如故,解衣推食,恩已过甚。” |
54、无风不起浪 | 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 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无风不起浪,咱能听说,想必不会在天外头,只要下狠心,不愁找不着。” |
55、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四:“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有这个信心。” |
56、浪酒闲茶 | 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浪酒闲茶,卧柳眠花,半世禁害杀,自矜自夸。” |
57、风口浪尖 |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 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
58、铺张浪费 | 铺张:讲排场。过分地讲究排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
59、长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岁月匆匆。 |
60、沧浪老人 | 指隐者、渔父。 | 《楚辞 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