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枯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枯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枯耘伤岁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荀子 天论》:“楛耕伤稼,耘耨失薉。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枯耕伤稼,枯耘伤岁。”
2、一将功成万骨枯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3、枯木朽株朽:腐烂。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朽的树木。比喻老弱无用的人或衰微的力量。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4、石泐海枯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清·倪会鼎《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
5、根朽枝枯朽:腐烂;枯:枯槁。树根腐烂了,树枝就会枯萎。比喻事物失去了根本或在根本上出现问题,就会走向衰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此气是人之根本,根本若绝,则藏腑筋脉如枝叶,根朽枝枯,亦以明矣。”
6、摧枯拉朽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7、枯木逢春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8、熬枯受淡指忍受清苦的生活。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9、枯株朽木比喻无用的人或物。宋 陈亮《又癸卯秋书》:“如亮已为枯株朽木,与一世并无所关涉,惟于秘书,不敢不致其区区耳。”
10、枯树逢春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景德传灯录·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11、枯鱼衔索穿在绳上的干鱼。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
12、朽株枯木同“枯木朽株”。宋·陆游《忽得京书有感》诗:“白发苍颜七十翁,朽株枯木略相同。”
13、枯肠渴肺枯:枯竭。形容人十分饥渴。《唐诗纪事》:“开妒满饮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饥。”
14、功成骨枯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它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15、生肉枯骨枯骨:白骨。使死者再生,枯骨长肉。形容施惠很深。《晋书·刑法志》:“至义畅于三代之际,遗风播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
16、枯形灰心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极端消极。《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
17、枯朽之馀谓衰病残年。
18、枯骨之馀谓将死之人。
19、枯本竭源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20、枯木发荣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三国·魏·曹植《七启》:“夫辩言之艳,能使穷泽生流,枯木发荣。”
21、枯鱼涸辙枯鱼:干鱼;涸辙:干的车辙沟。比喻陷入困境。《庄子 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22、得失荣枯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元 沈和《赏花时 潇湘八景》套曲:“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
23、摧枯拉腐见“摧枯折腐”。《三合会讨满清檄文》:“摧枯拉腐,破釜沉舟。”
24、一将成功万骨枯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洪楝园《后南柯·甲阵》:“一将成功万骨枯,手提髑髅血模糊。”
25、摧枯折腐折断枯树枝烂木头。比喻极容易做到。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弇传》:“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26、石烂海枯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清·王维城《新乐府》之二:“报施适当非为过,虎头蛇尾事可耻,石烂海枯团体固。”
27、索尽枯肠索:寻找,搜索;枯肠:枯渴的肠。比喻费尽心思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0回:“来秋的令烦得很,令人索尽枯肠。”
28、枯槁之士枯槁:瘦瘠。指隐居山林的隐士。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29、石枯松老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30、世路荣枯世路:世间人事的经历;荣枯:兴盛和衰败。世间人事的兴盛和衰败。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诗:“从君勇断抛名后,世路荣枯见几回?”
31、搜索枯肠枯肠:心肠都枯干了。比喻写作思路贫乏。形容极力冥思苦想的样子。明 邵璨《香囊记》:“老夫如今年迈,没心绪搜索枯肠,偷今换古,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
32、枯鱼病鹤比喻处境穷困之士。明·高濂《玉簪记》:“似枯鱼病鹤,空怀霄汉,挨着寒鸡茅店。”
33、泽及枯骨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34、枯鱼之肆枯鱼:干鱼;肆:铺子。卖干鱼的铺子。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庄周《庄子 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35、形容枯槁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枯槁:枯萎;枯干。战国 楚 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36、海枯见底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唐·杜荀鹤《感遇》:“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37、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38、枯树生花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39、涸辙之枯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
40、摧枯振朽犹摧枯拉朽。《周书·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悠悠邃古,未闻斯酷。岂非摧枯振朽,易为力乎。”
41、枯木生花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
42、枯树生华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43、枯树开花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亦谓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或指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出现的奇迹。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44、枯脑焦心谓竭尽心力。《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云南杂志>》:“是留东同人枯脑焦心日夜经营者也。”
45、海枯石烂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46、燎发摧枯燎发:火烧毛发;摧枯:折断枯木。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隋书·音乐志下》:“攻如燎发,战似摧枯。”
47、山枯石死极言年代久远。明·刘基《沁园春》词:“任龙蛇歌怨,桑榆烟尽,山枯石死,毕竟何成。”
48、嘘枯吹生嘘:呵气。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的吹气使枯干。比喻在言论中有批评的,有表扬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太传》:“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
49、石烂江枯直到石头变土,江水干涸。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王骥]乃与思禄约,许土目得部勒诸蛮,居孟养如故,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
50、朽木枯株株:树根。朽烂的树根,枯干的树木。比喻老朽无能之辈。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俺道您琼材玉树,却元是朽木枯株。”
51、枯木死灰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52、血竭髯枯髯:两颊上的长须。血流尽了,胡须枯索了。形容费尽心血清·周亮工《书影》第六卷:“此六朝以下,温李诸公血竭髯枯,矜诧累日者,子于受戒一刻,随口而答。”
53、拉朽摧枯同“摧枯拉朽”。《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54、枯木再生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宋 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55、枯骨生肉犹言起死回生。《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56、枯蓬断草干枯、断折的蓬草。因易随风飘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姑娘离家以后,像是枯蓬断草一样,到处漂流。”
57、枯杨之稊枯:枯槁;稊:植物的嫩芽。枯萎的杨树又长出了芽。比喻老夫娶少妻。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4卷:“余自伤年老,不欲为枯杨之稊。”
58、枯体灰心见“枯形灰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4卷:“所有计念,从忌心生,若枯体灰心,则万病具泯。”
59、冢中枯骨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60、枯燥无味单调呆板;毫无趣味。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