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居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居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2、居功自傲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3、穴居野处居住在山洞里;生活在原野上。形容人类远古时期原始的生活状态。穴:山洞;处:居住。《周易 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4、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5、日居月诸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晋·陶潜《命子》诗:“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6、遁世隐居避世而深居不仕。汉·焦赣《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
7、居不重茵坐卧处不铺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节俭。同“居不重席”。晋 陈元达《谏起仪楼》:“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
8、乐业安居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9、辨物居方居:在,安置;方:方位,地方。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周易 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10、泰然居之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
11、尸居余气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晋书 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12、烟火邻居贴邻;近邻。
13、穷大失居形容多而不适用。《周易 序卦》:“穷大者必失其居。”高亨注:“极大者则骄奢淫暴,必覆败而失其所。”
14、聚族而居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15、凫居雁聚谓群聚一处。宋·王安石《上五事书》:“然而天下之人,凫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无禁也者,数千百年矣。”
16、二者必居其一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17、辞富居贫辞:推辞,推却。原指拒绝厚禄,只受薄俸。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甘于清贫的生活。《孟子·万章下》:“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18、燕雀之居比喻简陋的庐舍。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蒙还燕雀之居,当尽犬鹰之力。兹且相别,后或再逢。”
19、离群索居索:单独;居:起居;生活。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20、斋居蔬食斋居:家居,闲居;蔬食:粗食,素食。闲居在家,粗茶淡饭。形容生活俭朴。《元史·刘秉忠传》:“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
21、群居穴处原始人类聚群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无知,见闻浅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22、居之不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且说秦凤梧跟了张露竹洋行里那班人,天天闹在一起,吃喝顽笑,大家知道他是个有钱的财主,恭维他观察长,观察短,秦凤梧也居之不疑。”
23、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24、奇货可居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不韦列传》:“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5、恶居下流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26、鼎足而居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27、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28、居不重席居:坐;卧;席:席垫用品。坐卧不用两重席垫;指生活俭朴节约。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29、片言居要片言:简短的几句话。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出要点。晋·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30、巢居穴处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北魏 卢元明《剧鼠赋》:“跖实排虚,巢居穴处,惟饮噬于山泽。”
31、街坊邻居街坊:邻居。指邻居人家。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32、悬磬之居磬:石制乐器。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三国·魏·应璩《与韦仲将书》:“夫以原宪悬磬之居,而值皇天无已之雨,薪刍既尽,谷亦倾匮。”
33、辞尊居卑辞:推却。不受尊位,甘居卑下。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34、甘居人后甘心落在别人后面。指人不求上进或有意不前。明 张岱《自为墓志铭》:“夺利争名,甘居人后;现场游戏,肯让人先。”
35、岩居谷饮在山洞里居住,喝山谷里的水。指隐居生活。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
36、处尊居显显:显要,显赫。指有声望有地位。形容职位高,权势大。东汉·王充《论衡·逢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37、蠹居棊处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在各个要害地方。
38、居下讪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有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39、遁世幽居见“遁世隐居”。北齐·刘昼《新论·遇不遇》:“齐之华士,栖志丘壑,而太公诛之之;魏之干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40、居高临下居:处在;临:面对。处于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北齐 魏收《魏书 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
41、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后汉书 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42、枕善而居谓守善不移。北齐·刘昼《新论·慎独》:“故蘧瑷不以昏行变节,颜回不以夜浴改容……斯皆慎乎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变其情也。”
43、居穷守约居穷:处于穷困的境地;守约:简朴。指过着穷困简朴的生活。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晋·潘岳《杨仲武谏》:“虽舅氏隆盛,而孤贫守约。”
44、鸠居鹊巢《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毛传:“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后用“鸠居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措置不当等。《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毛传:“鳲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
45、大名难居《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46、甘居下流甘:情愿,乐意;居:处于;下流:下游,比喻落后。甘心落到别人后面。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二部分:“听说快要升哨官了,儿子又在进学堂,如何能不要面子,甘居下流呢?”
47、别居异财指另立门户,各蓄家产。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异财,甚者不相闻问。”
48、送往事居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生者。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49、居敬穷理敬:戒慎,敬肃;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自处要谨慎严肃,办事学习要穷究事物的道理。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周易·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50、居心何在居心:存心,用意。到底有什么用意。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而且散布到南方各省,到处这么散布,居心何在?”
51、功成不居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52、居安资深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53、居功自满居功:自恃有功;满:满足。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摇旗这样的人,平时居功自满,遇到艰难的时候又不肯同心协力,常发怨言。”
54、岩居穴处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语出《韩非子 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55、推燥居湿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
56、分别部居分别:分辨,区分;部居:按部归类。分类排列。汉·史游《急就篇》卷一:“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
57、适居其反见“适得其反”。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这都是大错特错,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反。”
58、分居异爨指兄弟分家过日子。
59、居官守法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60、岩居川观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