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居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居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送往事居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生者。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2、处尊居显显:显要,显赫。指有声望有地位。形容职位高,权势大。东汉·王充《论衡·逢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3、推燥居湿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
4、遁世隐居避世而深居不仕。汉·焦赣《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
5、甘居下流甘:情愿,乐意;居:处于;下流:下游,比喻落后。甘心落到别人后面。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二部分:“听说快要升哨官了,儿子又在进学堂,如何能不要面子,甘居下流呢?”
6、辨物居方居:在,安置;方:方位,地方。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周易 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7、择邻而居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诗:“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8、褎然居首褎然:出众的样子。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清·王韬《征设香山南屏乡义学序》:“太守少尝读书于米利坚者十年,两试太学,褎然居首。”
9、群居穴处原始人类聚群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无知,见闻浅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10、居下讪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有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11、燕雀之居比喻简陋的庐舍。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蒙还燕雀之居,当尽犬鹰之力。兹且相别,后或再逢。”
12、居之不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且说秦凤梧跟了张露竹洋行里那班人,天天闹在一起,吃喝顽笑,大家知道他是个有钱的财主,恭维他观察长,观察短,秦凤梧也居之不疑。”
13、岩居穴处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语出《韩非子 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14、尸居余气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晋书 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15、后来居上居;处在。后来的人坐在了上面的位子。指后起的胜过先前的;后辈胜过前辈。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16、居轴处中谓身居重要职位。《献帝春秋》:“公居轴处中,入则享于上席,出则为众目所属。”
17、送往视居见“送往事居”。晋·葛洪《抱朴子·臣节》:“送往视居,则竭忠贞而不回。”
18、居移气,养移体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19、九世同居九世:九代。九代人居住在一起不分家。《新唐书·孝友传序》:“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东安王乐、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抚,表其门。”
20、屯积居奇谓把奇货储存起来,待机高价出售。邓子恢《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通过重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屯积居奇,贱买贵卖和充斥市场的洋货,吸吮着闽西人民的鲜血。”
21、斋居蔬食斋居:家居,闲居;蔬食:粗食,素食。闲居在家,粗茶淡饭。形容生活俭朴。《元史·刘秉忠传》:“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
22、片言居要片言:简短的几句话。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出要点。晋·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23、奇货可居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不韦列传》:“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4、耻居人下以地位在人之下为耻,形容胸怀大志。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伏念某本无他长,耻居人下。常想英豪之行事,堕乃尘凡。”
25、居安思危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6、巢居穴处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北魏 卢元明《剧鼠赋》:“跖实排虚,巢居穴处,惟饮噬于山泽。”
27、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28、居利思义指临财不苟得。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29、居诸不息居诸:语助词,借指光阴;息:停止,休息。时光不断地推移。形容时光流逝南朝·梁·萧纲《善觉寺碑铭》:“居诸不息,寒暑推移。”
30、居心叵测叵:不可;测:推测;料想;居心:存心;指怀着某种念头。存心险恶;估摸不透。清 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覆靡常。”
31、分别部居分别:分辨,区分;部居:按部归类。分类排列。汉·史游《急就篇》卷一:“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
32、居心不良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33、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34、遁世幽居见“遁世隐居”。北齐·刘昼《新论·遇不遇》:“齐之华士,栖志丘壑,而太公诛之之;魏之干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35、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唐 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36、日居月诸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晋·陶潜《命子》诗:“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37、鹊巢鸠居《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38、野居穴处穴:山洞;处: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汉·陆贾《新语·道基》:“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家室。”
39、分居异爨指兄弟分家过日子。
40、居停主人居停:寄居之处。寄居之处的主人。指房东。《宋史·丁谓传》:“帝意欲谪(寇)准江淮间,谓退,除道州司马。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准也。”
41、尸居龙见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庄子 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42、位居极品极:顶点。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宋史·职官志》:“遂为内臣之极品。”
43、居不重茵坐卧处不铺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节俭。同“居不重席”。晋 陈元达《谏起仪楼》:“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
44、居安资深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45、闲居无聊闲居:独居。单独生活,无所事事。形容寂寞孤单。清·孔尚任《桃花扇·侦戏》:“昨闻侯生闲居无聊,欲寻一秦淮佳丽,小弟已替他物色一人,名唤香君。”
46、鼎足而居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47、别籍异居指另立门户,彼此分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法律禁止兄弟在父母生存时别籍异居……朝廷宁愿放免丁役,不许无故析户分居。”
48、居心何在居心:存心,用意。到底有什么用意。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而且散布到南方各省,到处这么散布,居心何在?”
49、久居人下现指处境或职务长期处于他人之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隐士听了,大叫:“妙极!弟每时谓兄必必非久居人下者,……。”
50、辞富居贫辞:推辞,推却。原指拒绝厚禄,只受薄俸。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甘于清贫的生活。《孟子·万章下》:“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51、凿穴为居凿:打孔,挖洞。开凿山洞用作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士生活。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台佟传》:“佟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
52、饮食起居指人的日常生活。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公为辅弼,饮食起居,如陋巷之士。”
53、辞尊居卑辞:推却。不受尊位,甘居卑下。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54、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55、功臣自居居:当,任。做了一些成就就以有功之臣而自任。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可能生长。”
56、居心不净居心:存心;净:干净。存心不善。指存心不纯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57、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后汉书 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58、二者必居其一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59、荡析离居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尚书 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60、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