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居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离群索居 | 索:单独;居:起居;生活。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 
| 2、居仁由义 | 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 
| 3、岩居川观 | 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 | 《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 | 
| 4、烟火邻居 | 贴邻;近邻。 | |
| 5、居功自满 | 居功:自恃有功;满:满足。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摇旗这样的人,平时居功自满,遇到艰难的时候又不肯同心协力,常发怨言。” | 
| 6、聚族而居 | 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 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 
| 7、分居异爨 | 指兄弟分家过日子。 | |
| 8、斋居蔬食 | 斋居:家居,闲居;蔬食:粗食,素食。闲居在家,粗茶淡饭。形容生活俭朴。 | 《元史·刘秉忠传》:“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 | 
| 9、适居其反 | 见“适得其反”。 | 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这都是大错特错,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反。” | 
| 10、别财异居 | 指各蓄家产,另立门户。 | 《宋史 太祖纪二》:“癸亥,诏: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 | 
| 11、久居人下 | 现指处境或职务长期处于他人之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隐士听了,大叫:“妙极!弟每时谓兄必必非久居人下者,……。” | 
| 12、褎然居首 | 褎然:出众的样子。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 | 清·王韬《征设香山南屏乡义学序》:“太守少尝读书于米利坚者十年,两试太学,褎然居首。” | 
| 13、分别部居 | 分别:分辨,区分;部居:按部归类。分类排列。 | 汉·史游《急就篇》卷一:“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 | 
| 14、居安资深 | 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 15、安土重居 |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 《后汉书 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 16、处尊居显 | 显:显要,显赫。指有声望有地位。形容职位高,权势大。 | 东汉·王充《论衡·逢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 
| 17、功成不居 |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 
| 18、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 19、群居和一 | 和一:和谐一致。在一起相处得非常和谐一致。 | 战国·赵·荀况《荀子·策辱》:“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 
| 20、鹑居鷇饮 | 同“鹑居鷇食”。 | 《隋书·薛道衡传》:“鹑居鷇饮,不殊于羽族。” | 
| 21、野处穴居 | 处:居住;穴:山洞。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 《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 
| 22、泰然居之 | 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 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 | 
| 23、送往视居 | 见“送往事居”。 |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送往视居,则竭忠贞而不回。” | 
| 24、尸居龙见 |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 《庄子 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 
| 25、遁世隐居 | 避世而深居不仕。 | 汉·焦赣《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 | 
| 26、鸠居鹊巢 |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毛传:“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后用“鸠居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措置不当等。 |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毛传:“鳲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 | 
| 27、九世同居 | 九世:九代。九代人居住在一起不分家。 | 《新唐书·孝友传序》:“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东安王乐、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抚,表其门。” | 
| 28、蠹居棋处 | 比喻坏人深入社会,散布各处。 | 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孽臣奸隶,蠹居棋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 | 
| 29、野居穴处 | 穴:山洞;处: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 汉·陆贾《新语·道基》:“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家室。” | 
| 30、悬磬之居 | 磬:石制乐器。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 | 三国·魏·应璩《与韦仲将书》:“夫以原宪悬磬之居,而值皇天无已之雨,薪刍既尽,谷亦倾匮。” | 
| 31、居之不疑 | 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且说秦凤梧跟了张露竹洋行里那班人,天天闹在一起,吃喝顽笑,大家知道他是个有钱的财主,恭维他观察长,观察短,秦凤梧也居之不疑。” | 
| 32、居必择邻 | 居:住;择:选择。住家必须选择好邻居。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上》:“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 | 
| 33、居停主人 | 居停:寄居之处。寄居之处的主人。指房东。 | 《宋史·丁谓传》:“帝意欲谪(寇)准江淮间,谓退,除道州司马。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准也。” | 
| 34、后来居上 | 居;处在。后来的人坐在了上面的位子。指后起的胜过先前的;后辈胜过前辈。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 35、耻居王后 | 指在文名上耻于处在不及己者之后。 | 《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 
| 36、后来者居上 | 后来的超过先前的。 | 《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 37、居不重席 | 居:坐;卧;席:席垫用品。坐卧不用两重席垫;指生活俭朴节约。 |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 
| 38、功臣自居 | 居:当,任。做了一些成就就以有功之臣而自任。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可能生长。” | 
| 39、恶湿居下 | 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 《孟子·公孙丑上》:“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住。” | 
| 40、择邻而居 | 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诗:“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 
| 41、居安虑危 | 同“居安思危”。 | 《宋书·文五王传》:“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虑危,不可不惧。” | 
| 42、居官守法 | 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 《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 43、居高临下 | 居:处在;临:面对。处于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 | 北齐 魏收《魏书 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 | 
| 44、日月不居 | 形容时光流逝。 | 《北史·隋纪·炀帝》:“日月不居,倏经三纪。” | 
| 45、穴居野处 | 居住在山洞里;生活在原野上。形容人类远古时期原始的生活状态。穴:山洞;处:居住。 | 《周易 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 
| 46、送往事居 | 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生者。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 
| 47、来者居上 |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 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 48、鹊巢鸠居 |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 
| 49、恶居下流 |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 《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 
| 50、位居极品 | 极:顶点。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 | 《宋史·职官志》:“遂为内臣之极品。” | 
| 51、燕雀之居 | 比喻简陋的庐舍。 |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蒙还燕雀之居,当尽犬鹰之力。兹且相别,后或再逢。” | 
| 52、枕善而居 | 谓守善不移。 | 北齐·刘昼《新论·慎独》:“故蘧瑷不以昏行变节,颜回不以夜浴改容……斯皆慎乎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变其情也。” | 
| 53、凿穴为居 | 凿:打孔,挖洞。开凿山洞用作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士生活。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台佟传》:“佟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 | 
| 54、耦居无猜 | 耦:通“偶”。住在一起,关系融洽,没有猜忌。 | 清 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46首:“得与云、山、书、史,耦居无猜,不可谓非人生之幸。” | 
| 55、终老隐居 | 终老:直到老死,一辈子。指隐居直到老死。 | 《宋史·刘爚传》:“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适,筑云庄山房,为终老恤居之计。” | 
| 56、岩居谷饮 | 在山洞里居住,喝山谷里的水。指隐居生活。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 | 
| 57、深居简出 | 简:少。指人呆在家里;不常出门。 | 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 | 
| 58、鼎足而居 |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 59、乐业安居 | 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 
| 60、起居无时 | 起居:作息,日常生活。形容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 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