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急就章急就:匆促地完成。指匆促写成的文章或奏章。泛指为了应付需要急急忙忙完成的作品或工作。清·龚自珍《咏史》:“羽出颠倒司农印,幕府纵横急就章。”
2、煨干就湿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干就湿母艰辛。”
3、功不成,名不就就:成。比喻事情没成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若是老爷就是这样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时候,老爷说奴才没有良心……不告诉老爷。”
4、不堪造就堪:能;造就:培养并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5、因陋就寡谓满足于简陋苟且,不求改进。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6、删华就素放弃荣华富贵而过简朴生活。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孟光桓少君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
7、推干就湿同“推燥居湿”。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8、随方就圆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好使的钱,你好随的方就的圆,可又分的愚别的贤。”
9、从俗就简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10、按部就班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11、将计就计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12、功就名成功:功业。就:达到。指成就了功业,也有了名声。明·沈采《千金记·游仙》:“当初一个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轻。”
13、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行将:快要;木:棺材。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14、一挥而就就:成。笔一挥就写(画)成了。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15、骈首就系一并被拘禁。清·唐甄《潜书·远谏》:“嫡庶诸子,骈首就系;后嫔贵主,受辱于人。”
16、陈力就列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17、就日瞻云就:接近;日:比喻帝王;瞻:抬头看。指谒见帝王。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18、各就各位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徐迟《汉水桥头》:“所有的人已各就各位,摆好了阵势。”
19、日就月将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诗经 周颂 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20、因陋就简因:沿袭;陋:简陋;就:将就。马虎凑和;任其简陋;不求改进。指就着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汉 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21、功成名就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22、见好就收趁着形势大好时就收兵。余华《活着》:“赌场无赢家,我是见好就收,免得日后也落到你这种地步。”
23、羽翮已就翮:鸟翼。羽毛已经丰满。比喻已得到辅佐之人,势力已壮大。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24、草创未就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5、从容就义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非常镇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26、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
27、一呵而就一口气完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28、避毁就誉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墨子 耕柱》:“且翟(墨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支之苟道,受枉何伤?”
29、束手就死束:捆绑。捆起手来等死。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束手就死。”
30、去故就新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史记 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张守节正义:“《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31、舍己就人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 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32、撑岸就船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撑岸就船。你不来睬我,老娘倒落得。”
33、束手就殪同“束手待毙”。《明史·黄得功传》:“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
34、俯首就缚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35、束手就禽见“束手就擒”。王闿运《桂阳陈侍郎行状》:“众如言,夜径入山寺,明先唯与徒党十数人居,束手就禽。”
36、避凶就吉避:避开;就:趋。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37、高不辏,低不就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所以高不辏,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见这两个老人家难理会,也有好些不耐烦,所以亲事越迟了。”
38、就汤下面比喻趁机行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63回:“只说是这畜牲怎么这等作变,却不晓得是天师就汤下面,奉承他这一番。”
39、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伤,小可承娘子错爱,将天就地,求之不得,岂敢推托?”
40、援笔而就就:完成。拿起笔来很快就写完了。清·李渔《意中缘·名逋》:“我想求诗求字的,还容易打发。唯有索画一事,最难应酬。须要逐笔画写出来,不是可以倚马而成,援笔而就的。”
41、高低不就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尚未许人。”
42、慷慨就义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明 朱鼎《玉镜台记 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43、避重就轻避重:指避开要紧的事;就轻:指抓小事情。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害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宋 刘挚《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44、驾轻就熟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45、弃短就长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东汉·孔融《肉刑议》:“胡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
46、策名就列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旧唐书 太宗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礼。”
47、高不凑低不就犹言高不成低不就。《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其间也就说过几家亲事,高不凑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
48、移樽就教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49、家成业就谓有了家产。《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50、就事论事就:按照。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宋 杨时《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其善心,而革其非,不止就事论事。”
51、移东就西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52、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53、随行就市谓按市场行情行事。
54、回干就湿谓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德,实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热冲寒劳气力,回干就湿费心怀。”
55、身将就木将:快要;就:趋,进;木;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礼义廉耻,直至身将就木,还遗命叫儿子薄殡殓,勿治丧,勿礼忏。”
56、高不成,低不就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57、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指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曾朴《孽海花》第29回:“无巧不成书!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58、降尊临卑,屈高就下降:降低;临:面临;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低的人交往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多谢也降尊临卑,屈高就下。”
59、高不凑,低不就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高不凑,低不就,打从帮闲的,处馆的两项人见了他,也就做鬼脸,把‘倒运’两字笑他,不在话下。”
60、删芜就简芜:杂乱;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宋·严羽《历代诗话·诗法家数》:“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