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酒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酒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大酒大肉指菜肴丰盛,大吃大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一有钱钞在手,三兄四弟,终日大酒大肉同吃。”
2、酒有别肠指酒量大小,与身材高矮无关。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后晋高祖天福七年》:“他日,又宴,侍臣皆以醉去,独维岳在。曦曰:‘维岳身甚小,何饮酒之多?’左右或曰:‘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3、酒肉兄弟指酒肉朋友。清 张南庄《何典》第二回:“这是前村催命鬼的酒肉兄弟,叫做破面鬼。”
4、槌牛酾酒杀牛滤酒。谓备肴酒以燕享。元·萨都刺《酬江月·过淮阴》词:“槌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5、樽酒论文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后遂以“樽酒论文”谓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6、羊羔美酒羊羔:酒名,因酿制材料中有羊肉,故名。味儿醇厚的好酒。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我虽比他尊贵,但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
7、酒池肉林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东汉 班固《汉书 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8、白衣送酒穿白衣的人来送酒。指人心想事成。南朝·宋·檀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日无酒,出篱边怅望久耶,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使也。”
9、觞酒豆肉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因以“觞酒豆肉”泛指饮食。西汉·戴圣《礼记·坊记》:“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次。”
10、举酒作乐举:举办;乐:音乐。举行酒宴,奏起乐曲。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然传》:“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
11、酒囊饭袋囊:口袋。装酒装饭的口袋。喻指只会喝酒吃饭而毫无能力的人。宋 陶岳《荆湖近事》:“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12、斗酒只鸡一斗酒一只鸡,指简便酒食。以鸡和酒祭奠亡友。三国 魏 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13、酒酣耳热酣:酒喝得痛快。酒喝得正痛快;耳朵发热。形容酒兴正浓。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14、酒食地狱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15、酒阑兴尽阑:尽;兴:兴致,兴夸。酒宴完了,兴致也没了。曾朴《孽海花》第20回:“大家又与青雯谈了些海外的事情,彼酬此酢,不觉日红西斜,酒阑兴尽,诸客中有醉眠的,也有逃席的,纷纷离去。”
16、酒阑宾散阑:尽;宾:客人。酒席完毕,客人归去。唐·蒋防《霍小玉传》:“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
17、金貂换酒取下冠饰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晋书 阮孚传》:“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
18、恋酒迷花恋:沉迷;迷:痴迷;花:娼妓,歌女。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元 无名氏《小孙屠》:“知它是争名夺利?知它是恋酒迷花?使奴无情无绪。”
19、茶余酒后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鲁迅《花边文学 考场三丑》:“人们在茶余酒后作为谈资的,大概是这一种。”
20、尊中酒不空尊:古代盛酒的器皿。杯里经常有酒。比喻招待不停,宾客不绝《世说新语补·豪爽》:“孔北海居家失势,宾客日满其门,爱才乐士,常若不足,每叹曰:‘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优矣。”
21、浆酒藿肉见“浆酒霍肉”。《宋书·周朗传》:“涂金披绣,浆酒藿肉者,故不可称纪。”
22、使酒骂座亦作“使酒骂坐”。汉灌夫为人刚直不阿,好使酒。一日,与魏其侯窦婴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无礼,遂借行酒之机指临汝侯灌贤而骂之,其意实在蚡。蚡乃劾夫骂坐不敬。事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后因称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之人为“使酒骂座”。汉灌夫为人刚直不阿,好使酒。一日,与魏其侯窦婴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无礼,遂借行酒之机指临汝侯灌贤而骂之,其意实在蚡。蚡乃劾夫骂坐不敬。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3、酗酒滋事喝醉酒寻衅生事者。
24、黄公酒垆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25、仗气使酒仗:凭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发酒疯。《北齐书·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
26、持螯把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饮酒之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27、金貂取酒见“金貂换酒”。宋·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词:“银字吹笙,金貂取酒。”
28、杯酒戈矛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负曝闲谈》第25回:“(华尚书)愣了一会,又想周楷这个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教我,我没有理他那个人,这真是杯酒戈矛了。’”
29、金谷酒数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晋 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30、饭坑酒囊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人。汉·王充《论衡·别通》:“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
31、酒酣耳熟酒酣:饮酒尽兴而痛快。耳热:指面红过耳,非常兴奋。形容酒兴很浓,喝得痛快。
32、使酒仗气使:放任;仗:凭借,倚仗。指任性发酒疯。《南史·沈庆之传》:“昭略字茂隆,性狂俊,不事公卿,使酒仗气,无所推下。”
33、甘酒嗜音甘:嗜好。嗜好喝酒和音乐。形容只顾酒色享乐。《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34、酒余茶后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鲁迅《集外集拾遗 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小说是给人消闲的,是为酒余茶后之用。”
35、闲茶浪酒指没正经的吃喝、浪荡。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与您做参辰卯酉,谁待吃这闲茶浪酒!”
36、金钗换酒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唐 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37、酒后之勇借着酒劲充当勇敢。
38、酒足饭饱酒喝个足;饭吃个饱。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39、把酒持螯手持蟹螯饮酒。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语出《晋书 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40、只鸡樽酒见“只鸡斗酒”。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胡紘李沐》:“此非人情,只鸡樽酒,山中未为乏也。”
41、狗猛酒酸比喻环境险恶,使人不敢靠近或指当政者任用小人,阻塞了纳贤之路。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42、有酒胆,无饭力有借着喝酒显示出来的胆量,在平常的生活中则没有勇力。指只有一时冲动的勇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9回:“如今薛蟠本是个怜新弃旧的人,且是有酒胆,无饭力的。”
43、酒地花天形容吃喝嫖赌、荒淫腐化的生活。清·张春帆《宦海》第11回:“当着那一面柳州失守、王观察捐躯致命之时,正是这一边风月珠江木大人酒地花天之际。”
44、诗酒朋侪侪:等辈,同类的人。作诗饮酒的朋友。同“诗朋酒友”。明 叶宪祖《鸾鎞记》第二出:“同消遣,诗酒朋侪尽堪尽日盘桓。”
45、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饮酒善做诗;才情豪放锐敏。斗:古代盛酒器皿。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46、酒不醉人人自醉指人因喝酒而自我陶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
47、红灯绿酒指欢乐的生活。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清·黄遵宪《邻妇叹》诗:“遥闻长官高堂上,红灯绿酒欢未足。”
48、肉山酒海肉积得像山一样高,酒像海水一样多。形容丰盛的酒席。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49、沽酒当垆沽:通“酤”;沽酒:卖酒;垆:古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墩子;当垆:卖酒的坐在垆边。形容名士不遇,埋没民间。也指饮酒作乐。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50、千日醉酒喝了能醉一千天的酒。比喻好酒。
51、肥肉大酒肥:富饶,富足;大酒:美酒。指美好丰盛的饮食唐·杜甫《严氏溪放歌》:“费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52、旧瓶装新酒比喻用旧的形式来表现新的内容。老舍《我怎样写通俗文艺》:“这八篇东西,都是用旧瓶装新酒办法写成的。”
53、旨酒嘉肴旨:味美;嘉:好,美;肴:荤菜。指美酒好菜。西汉·戴圣《礼记·投壶》:“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
54、村酒野蔬乡村酿的酒,田野种的菜。形容酒食淡薄,生活清贫。清 无名氏《说唐》第三回:“守几亩田园,供养老母,村酒野蔬,亦可与知己谈心。
55、借酒浇愁用酒来浇灭郁积心中的气愤或愁闷。明 李开先《后冈陈提学传》:“只恁以酒浇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56、酒肉弟兄在一起只是吃喝玩乐而不干正经事、不能共患难的朋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哥哥放着常来的一班儿好酒肉弟兄,闲常不睬的是亲兄弟,今日才有事,便叫没捉处。”
57、妇人醇酒谓沉湎于酒色。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闲……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閒……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58、酒食征逐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59、醴酒不设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汉书·楚元王传》:“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60、酒色之徒嗜酒好色的人。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