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精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拣精剔肥 | 拣:挑选;精:瘦肉;肥:肥肉。指刻意选择,多方挑剔。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都氏只是拣精剔肥,东推西阻,媒婆说得丑些,又落得好推。” |
2、龙马精神 | 龙马: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马;也指骏马。比喻人的精神健旺。 | 唐 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
3、历精图治 | 振奋精神,力图治理好国家。 | 《宋史·神宗纪赞》:“历精图治,将大有为。” |
4、精神焕发 | 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 宋 周密《癸辛杂识后集 太学文变》:“江东李谨思、熊瑞诸人,倡为变体,奇诡浮艳,精神焕发,多用《庄》《列》之语,时人谓之换字文章。” |
5、厉精为治 | 厉:振作,振奋;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 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
6、精妙绝伦 | 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形容极为精妙。 | 宋 周密《武林旧事 灯品》:“灯只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
7、勇猛精进 |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 《无量寿经》上卷:“勇猛精进,志愿无惓。” |
8、精诚贯日 | 精:精神,精力;精诚:至诚;贯:用绳子穿起来,引申为贯通。形容极端忠诚。 | 元·白朴《沁园春·十二月十四日为平章吕公寿》:“把金汤固守,精诚贯日,衣冠不改,意气横秋。” |
9、没精没彩 | 犹没精打彩。 |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他心头突然一沉……没精没彩地踱到学校里。” |
10、精强力壮 | 精力充沛。 | |
11、专精覃思 | 覃:深入地。精心专研,深入思考。 | 《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北齐书·冯伟传》:“后还乡里,闭门不出将三十年,不问生产,不交宾客,专精覃思,无所不通。” |
12、无精打彩 | 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言毕,只是长吁短叹无精打彩的,不象往日高兴。” |
1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
14、精义入神 | 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 | 《周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
15、微言精义 | 微:精深;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16、短小精悍 | 精悍:精明勇猛。指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勇猛。比喻文章等精炼简短而有力。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
17、目乱精迷 | 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 |
18、精贯白日 | 形容极端忠诚。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 |
19、析精剖微 | 指剖析精微深奥的道理。 | 清恽敬《读<大学>一》:“盖知者至广极大,析精剖微不可端倪者也。” |
20、没精打彩 | 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好没意思的。” |
21、精神涣散 | 精神:神志,心神;涣散:分散,散漫。形容精神分散不集中。 | 汉·焦延寿《易林》第14卷:“精神涣散,离其躬身。” |
22、潜精研思 | 谓专心钻研。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
23、精白之心 | 精白:精纯洁白。指纯洁的心。 | 汉·桓宽《盐铁论·讼贤》:“二公怀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 |
24、历精为治 | 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 |
25、研深覃精 | 覃:深入。研究深刻的事理,深入精微的学问。 | 宋·钱易《南部新书》序:“潜心国史,博闻强记,研深覃精,至于前言往行。” |
26、习无不精 | 习:学习;精:精通。学习没有不精通的。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
27、刳精鉥心 | 极言用心劳苦。 | |
28、养精蓄锐 |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
29、聚精会神 |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30、研精阐微 | 研究阐明精深微妙之理。 | 清·薛福成《书工商核给凭单之例》:“而一二千年以来,亦竟无一人研精阐微,为斯民辟妙用,为天下扩美利者,此无他,政权不足以鼓舞之也。” |
31、拣精择肥 | 拣:挑选。精:瘦肉。肥:肥肉。比喻过分挑剔。 | 清·李渔《风筝误·糊鹞》:“又不要他花钱费钞,他偏会得拣精择肥。” |
32、刳精呕血 | 见“刳精鉥心”。 | |
33、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 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亏:毁坏。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 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
34、励精图治 |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 《宋史 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
35、颐精养神 | 见“颐养精神”。 | 唐·房玄龄《晋书·郑冲传》:“公宜颐精养神,保卫太和,以究遐福。” |
36、精神百倍 | 形容特别有精神。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想罢,取下玉牌,把朱草从根折断,齐放掌中,连揉带搓,果然玉已成泥,其色甚红。随即放人口内,只觉芳馨透脑。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 |
37、聚精凝神 | 聚:集合,会集。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 | 冰心《寄小读者》:“忆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过礼物攒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层层打开包裹的光景。” |
38、厉精求治 | 厉:振作,振奋;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 《新唐书·魏知古等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悼。” |
39、精疲力尽 | 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
40、精力充沛 |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 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
41、精金美玉 | 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 | 宋 苏轼《答黄鲁直书》之一:“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 |
42、人逢喜事精神爽 | 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 |
43、殚精竭力 | 犹殚精毕力。 |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殚精竭力不能恍惚。” |
44、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 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 | 李锐《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学生时代》:“他们对于中国的旧东西和外国的新东西……是‘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是‘斟酌国情,两无所偏’。” |
45、去芜存精 | 芜:芜杂。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 《人民日报》:“上海京剧院将这样一出冷了多年的老戏,经过去芜存精加以重新编排,使其重放麟派艺术的光彩。” |
46、精雕细刻 | 精心细致地雕刻。也比喻对文艺创作的苦心琢磨和做事精细。 | 《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
47、取精用弘 | 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 《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
48、体大思精 | 体:体制,规模;思:思虑;精:精密。指著作规模宏大,思虑精密。 | 南朝 宋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
49、精锐之师 | 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 | 《后汉书·铫期传》:“明公据山河之固,拥精锐之师,以顺万人思汗之心,则天下谁人不从?” |
50、精采秀发 | 精采:精神、神采;秀发:焕发。形容人的精神焕发。 | 《晋书·慕容超载记》:“精采秀发,容止可观。” |
51、精神抖擞 | 抖擞:振奋的样子。精神振作。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
52、精彩逼人 | 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语精彩感人。 | 宋 洪迈《夷坚丙志 徐大夫》:“君精彩逼人,虽老而健。” |
53、取精用宏 | 精:精华。用:采用;享用。宏:通弘;大。从大量的事物中取其最好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
54、金精玉液 | 旧指一种仙药。也指珍贵的饮料。 | 《汉武帝外传》:“太上之药,有风实云子,金精玉液。” |
55、兵在精而不在多 | 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 《五代史平话 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
56、精心励志 | 精心:专心,细心;励:磨练。磨炼意志,使心意纯正专一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9回:“此时若能精心励志,尚可救其一二焉。” |
57、研精殚思 | 同“研精竭虑”。 | 明·宋濂《〈葬书新注〉序》:“金华郑君彦渊,其尊吴氏不下于则章,昼夜研精殚思,正其句读,观其会通,探其旨趣。” |
58、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59、厉精图治 | 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3卷:“熙宁中,王介甫初参大政,神考方厉精图治。” |
60、精兵简政 | 精减人员;紧缩机构。 | 《南史 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