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近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近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远愁近虑形容过多的忧虑。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
2、近亲繁殖指亲缘关系近的家畜个体间交配繁殖。可以用于领导干部在自己权利范围内任人唯亲。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十章:“某省一位县委书记说,由于多年的近亲繁殖,如果查处一个科级干部,就会得罪半个县城。”
3、年近岁逼逼:迫近。指已迫近年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又因年近岁逼,诸事烦杂不算外,又有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单子回来。”
4、道古稽今,言远合近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5、套近乎指用言语或送礼拉近关系。王朔《一点正经没有》:“‘别,别跟我套近乎。’马青皱着脸摇手,盯着于观难过地说,‘哥儿们你太不够意思了。’”
6、近交远攻谓与邻近者交好,而对较远者施用武力。清·夏燮《中西纪事·互市档案》:“如其怨恨有因,即可加意招徕,供我指臂,此近交远攻之计也。”
7、远交近攻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8、日亲日近近:亲近。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9、料远若近料:揣度。预料未来的事态发展就像眼前一样清楚。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适。”
10、近悦远来近:指境内;远:指境外。使邻近的人高兴;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后用以形容邻近的人因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也都闻风前来归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1、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12、近水楼台指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地处优越而获得优先的机会。一般作“近水楼台先得月”。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13、远水不解近渴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14、远水难救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是远水难救近火,可惜这间兴处店面没有货卖。”
15、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俗语。指从未有过冤仇。
16、近火先焦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
17、逐近弃远追求近的,舍弃远的。唐·刘知幾《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今班《志》所引,上自周之幽厉,下终鲁之定哀,而不云《国语》,惟称《史记》,岂非忘本徇末,逐近弃远者乎?”
18、远在千里,近在目前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19、平易近人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20、谑近于虐谑:开玩笑;虐:侵害,伤害。开玩笑近于伤害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这番比喻虽谑近于虐,却非深知此中甘苦者道不出来。”
21、远水救不得近渴远处的水解不了眼前的渴。比喻不在眼前的事物不能救急。宋·陈师道《乌呼行》:“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22、远水救不了近火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晋 傅玄《傅鹑觚集 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24、鞭辟近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宋 程颢《师训》:“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
25、祸近池鱼犹言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而受害。隋·卢思道《劳生论》:“淫刑以逞,祸近池鱼,耳听恶来之谗,足践龙逢之血。”
26、近在咫尺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27、远年近日见“远年近岁”。元·刘君锡《来生债》楔子:“到家中我将这远年近日欠少我钱钞的文契,我都烧了。”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传把那远年近日欠下我的银子,都对付在你身上,你还我银子来。”
28、近乡情怯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9、切近的当①恰切得当。②谓意浅语实。
30、远门近枝比喻远亲近亲。
31、近朱者赤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32、远怀近集谓远近的人都来归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德盛业广则宅心者众,舍瑕录用则远怀近集。”
33、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34、远水不救近火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35、舍近求远舍:放弃;求:追求。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36、笃近举远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37、不近人情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38、远近驰名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达木汀的毛笔字是远近闻名的。”
39、远水解不了近渴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清 曹雪芹《红楼梦》:“这也容易,只是'远水解不得近渴'。”
40、和蔼近人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41、舍近谋远舍:放弃;谋:营求;放弃近的,谋求远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42、远水救不得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43、不近道理不近人情,不讲道理。《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须亏我。”
44、舍近务远放弃近的,谋求远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
45、鞭约近里犹言鞭辟近里。宋 朱熹《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鞭约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46、随近逐便就近,图方便。《隋书·李密传》:“若随近逐便,先向东都,唐袆告之,理当固守。”
47、急功近名急于求成,贪图虚名。《清史稿·高其倬等传论》:“为政持大体,与夫急功近名,流于苛刻。”
48、远处夸称,近方卖弄夸称:夸奖。在远近各处夸奖、称颂,炫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6回:“全靠恩官作成,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49、身远心近谓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晋·干宝《搜神记·紫玉》:“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50、近在眉睫睫:眼睫毛。近得像在眼前一样。也形容事情紧迫。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51、相亲相近近:亲近。形容彼此亲爱和好。唐·杜甫《江村》:“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52、远井不解近渴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53、左右亲近常在左右的人。指为君主亲信之臣。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
54、年近岁除除:逝去。指已迫近年底。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2回:“年近岁除,怎好只管打扰?”
55、年近古稀古稀:指七十岁。年纪将近七十岁。
56、急功近利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57、近水楼台先得月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58、远年近岁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张郎,将俺那远年近岁欠少我钱钞的文书,都与我搬运将出来,算一算是多少。”
59、言近指远见“言近旨远”。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60、语近词冗谓文辞浅近,但不简炼。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三》:“翟公巽谓范蔚宗书语近词冗,事多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