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竭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情见势竭 | 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指真情败露,声势衰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
2、穷思竭想 |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
3、气竭声嘶 | 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小气竭声嘶,呼而求饮。” |
4、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 |
5、甘泉必竭 | 甘泉:甜水的泉。竭:尽。甘甜的泉一定会干涸的。比喻有才干的人受累多而往往早衰。亦作“甘井先竭”。 | 《逸周书·周祝解》:“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
6、艰难竭蹶 | 竭蹶:原指走路艰难;后指资财枯竭、匮乏。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苦。 | 荀况《荀子 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
7、筋疲力竭 |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 唐 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
8、竭诚相待 | 竭诚:竭尽诚意。待:对待。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 |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9、力竭声嘶 | 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 | 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结论》:“度未有不索然气沮,力竭声嘶,一蹶再蹶,而吾丧我者。” |
10、尽智竭力 | 智:智慧,聪明;竭:完。比喻用尽心思和力量。 | 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群臣尽智竭力以没其上。” |
11、资斧困竭 | 资斧:旅费,盘缠。指盘缠很少或已经用完。 | 《易经·旅》:“旅于处,得其资斧。” |
12、用心竭力 | 用尽心计和力量。 | 明·无名氏《破天阵》:“如今圣人招贤纳士,豁达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则要你用心竭力也。” |
13、竭力虔心 | 诚心诚意地用全力做某件事情。 | 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
14、尽心竭诚 | 尽心:竭尽心力;竭诚:竭尽忠诚。比喻竭尽心力和诚意。 | 汉·张禹《奏事》:“以臣下各得尽心竭诚,而事公明。” |
15、疲精竭力 | 疲:疲倦;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 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非文公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终至漏晦。” |
16、竭忠尽智 | 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 | 《屈原列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
17、破家竭产 | 见“破家败产”。 |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后唐明宗尝入仓观受纳……曰:‘仓禀宿藏,动经数岁,若取之如此,后岂免销折乎?’吏因诉曰:‘自来主藏者所以至破家竭产以偿欠,正为是。’” |
18、焚林竭泽 |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喻只图眼前利益。 | 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窃恐焚林竭泽之后,能无鱼惊鸟散之忧?” |
19、殚心竭虑 | 殚:竭尽;虑:思虑。竭尽心力思考谋划。 | 《清史稿·耆英传》:“二十六年,京察,以殚心竭虑坐镇海疆。” |
20、情见埶竭 | 同“情见势屈”。 | |
21、取之不竭 | 竭:完。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每天都有千万样新事体出来,我们的素材是取之不竭的。” |
22、穷山竭泽 | 穷:寻求到尽头。寻遍所有的山与河。 |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麟,人罕识之兽也,以见公之穷山竭泽而尽取,至于不识之兽,皆搜索而之。” |
23、枯本竭源 | 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 《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
24、力殚财竭 | 殚:尽。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 | 唐·白居易《止狱措刑》:“及秦之时,厚献以竭人财,远役以殚人力;力殚财竭,尽为完贼,群盗满山,赭衣塞路;故每岁断罪,数至十万。” |
25、尽心竭力 |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用出全部力气。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 |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
26、计穷力竭 | 穷、竭: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乔道清计穷力竭,遂同二将驰入山岭。” |
27、剪枝竭流 | 剪:绞切;竭:干涸。剪断树枝,使支流干涸。比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魏书·高闾传》:“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虽剪枝竭流,终不可绝矣。” |
28、竭尽全力 |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
29、血竭髯枯 | 髯:两颊上的长须。血流尽了,胡须枯索了。形容费尽心血 | 清·周亮工《书影》第六卷:“此六朝以下,温李诸公血竭髯枯,矜诧累日者,子于受戒一刻,随口而答。” |
30、甘井先竭 | 甜水井的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 | 《庄子 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31、我盈彼竭 | 盈:充盈,旺盛;竭:枯竭,衰落。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 |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奉胡公叔宝》:“秦公应变,临阵电拔,锐气尽来,我盈彼竭。” |
32、精疲力竭 | 竭: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净尽。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 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33、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 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 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
34、竭泽焚薮 | 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
35、唇竭齿寒 | 见“唇亡齿寒”。 | 《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
36、滔滔不竭 |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
37、财殚力竭 |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晋书 刘毅传》:“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殚力竭,无以至此。” |
38、才竭智疲 | 竭:尽;疲:疲倦。才能用尽,智力衰退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罢,振于学问不能复进,请一休焉。” |
39、研精竭虑 | 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 宋·张淏《云谷杂记·前辈读书》:“司马温公酷好扬子云《太玄》……自云:‘少好其书,研精竭虑,历年已多,始敢为注。’” |
40、再衰三竭 | 竭:尽了。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士气已经低落;无法再振作。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41、竭智尽力 | 用尽智慧和力量。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复见于王矣。” |
42、疲心竭虑 | 竭:尽。指费尽心思 | 宋·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选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试之官殆废寝食,疲心竭虑,因劳致昏。” |
43、山崩水竭 | 见“山崩川竭”。 |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
44、声嘶力竭 |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 《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
45、悉心竭力 | 悉心:尽心。竭尽智慧和力量。 | 宋·司马光《应诏言朝廷阙失》:“执政者亦悉心竭力以副陛下之欲,耻为碌碌守法循故事之臣。” |
46、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 宋 苏轼《东坡集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47、河清海竭 |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 《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小臣莫效于鸿毛,穿街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 |
48、用之不竭 | 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 | 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49、倾家竭产 | 用尽全部家产。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
50、殚精竭力 | 犹殚精毕力。 |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殚精竭力不能恍惚。” |
51、殚财竭力 | 殚、竭:尽。用尽所有的财力和人力。形容竭尽全力。 | 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禅院碑》:“粤若殚财竭力,刻桷雕题,积四三年,模造化意。” |
52、竭诚尽节 | 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 | 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
53、竭泽而渔 |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
54、殚精竭思 | 殚:竭尽;思:思考。竭尽心力思虑谋划。 | 清·刘开《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有志于文章者,将殚精竭思于此乎?” |
55、财竭力尽 | 竭:完,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汉 古永《黑龙见东莱对》:“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 |
56、殚精竭虑 |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竭:用尽;虑:心思)。 | 明 胡应麟《诗薮》:“其用总之工,传情之文宛,有唐人竭精殚力不能追步者。” |
57、殚智竭力 | 殚:竭尽。用尽智能和力量。 | 《吕氏春秋 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 |
58、尽节竭诚 | 节:节操;竭:完。指竭尽忠诚和节义。 | 《魏书·吕罗汉传》:“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 |
59、彼竭我盈 | 竭:枯竭;衰落;盈:充盈;旺盛。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60、蓄盈待竭 | 蓄:积蓄,储藏;竭:干涸。积蓄部队的锐气,等待对方士气低落时再出击。 | 清·汪宗沂《卫公兵法·将务兵谋》:“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