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将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将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兵老将骄老:衰。士兵疲惫,将领骄傲。元·郑廷玉《楚昭王》第四折:“我想子胥深入敌境,兵老将骄,可不战而破。”
2、精兵强将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3、将夺固与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先秦 李耳《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4、熊虎之将熊虎:猛兽。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5、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
6、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7、慷慨输将毫不吝啬地捐献财物帮助人。多用在对社会对群众。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
8、鸿鹄将至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9、兵多将广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10、激将法用反话去激人,促使人决心去做的策略。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切敌人的‘挑战书’,旁人的‘激将法’,都应束之高阁,置之不理,丝毫也不为其所动。”
11、拘神遣将拘:拘使。指力量无穷。神通广大,能指挥天兵天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4回:“芳官竟是个狐狸精变的,就是会拘神遣将的符咒也没有这么快。”
12、虾兵蟹将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明 吴承恩《西游记》:“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
13、出将入相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北魏《元英墓志》:“出将入相,朝望攸居。”
14、将伯之助将:请求;伯:长者。请求长者帮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诗经·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15、强兵猛将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
16、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楼》:“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将李代桃,一举四得,倒也是个妙计。”
17、覆军杀将覆:消灭。消灭军队,杀死大将。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月战》:“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军者,有覆军杀将者。”
18、临敌易将易:改变,变换。临到作战之前调换将领。《隋书·李德林传》:“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
19、将功折罪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出来。”
20、大厦将倾高大的房屋即将倒塌。比喻即将崩溃的形势。明 梁辰鱼《浣纱记 论侠》:“我一身去国常回顾,若使齐事了便归乡土,只怕有大厦将倾,一木怎扶!”
21、将遇良才将:将领;良才:高才;本领高的人。多指双方本领相当;能人碰上能人。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
22、物极将返见“物极则反”。清·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一》:“子亦知物极将返乎?天生物,命官理之,有所溃,有所郁。”
2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24、兵强将勇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七回:“宋江等将勇兵强,打破了宛州、山南两座城池。
25、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存:存留;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26、帝王将相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7、将胸比肚犹将心比心。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28、搴旗取将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吴子 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29、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30、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4回:“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31、谋臣武将指有计谋的大臣和勇猛的战将。汉 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32、将无作有把没有的事情当作有。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不要你将无来作有,则要你依前来依后。”
33、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34、将顺其美将顺:随势相助。美:好事,美德。顺势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顺从其美”。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35、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36、净盘将军盘:盘子。指十分贪吃的人。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37、将伯之呼指求人帮助。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欲再至靖江,作将伯之呼。”
38、兵不由将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39、破军杀将①军被破,将被杀。谓全军覆没。②攻破敌军,杀死敌将。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
40、尽盘将军尽:完;盘:盘子。指十分贪吃的人。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吃的醉醺醺,吃的来东倒西歪,尽盘将军。”
41、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42、将门有将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43、棋逢敌手,将遇良才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44、将本求财见“将本求利”。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将本求财,在家出外,诸般儿快。”
45、将机就机指随机行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4回:“那段氏刁顽,如或不允这头亲事,设或有个破绽,为害不浅。只得将机就机罢。”
46、败将残兵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47、将错就错将:依顺;顺从;就:迁就。既然错了;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楷禅师》:“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
48、侯王将相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49、使羊将狼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50、斩将搴旗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51、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将才难得。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52、千夫所指,无疾将死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迨于身无襦,妇无袴,千夫所指,无疾将死,穷败之念无时不萦于心。”
53、一将功成万骨枯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54、挟人捉将挟:挟制。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挟人捉将干般勇。武艺精熟敢战争。”
55、玉山将崩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56、登台拜将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57、兵微将寡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58、宿将旧卒宿将:有丰富经验的老将。指有丰富经验的将领和士兵。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
59、斩将夺旗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同“斩将搴旗”。《群音类选 官腔类 八义记 拷问如姬》:“只消受得瘗粉埋香,索强似斩将夺旗。”
60、登坛拜将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唐 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