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肩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肩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摩肩如云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许多碧眼紫髯的伟男,蜷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
2、骈肩累迹同“骈肩累迹”。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3、谄笑胁肩讨好地强装笑脸,缩敛肩膀。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初刻折案惊奇》卷十三:“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当面只是甜言蜜语,谄笑胁肩,赚他上手。”
4、踵接肩摩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5、胁肩絫足同“胁肩累足”。
6、架肩击毂肩膀相挨,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拥挤。唐·高彦林《唐阙史·卢渥》:“及赴任陕郊,洛城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互设祖筵,遮于行路,洛城为之一空。都人观者架肩击毂。”
7、比肩叠迹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
8、鸢肩羔膝肩似鸢耸,膝屈似羔。形容卑微之态。明·方孝孺《答俞子严书》:“不复能鸢肩羔膝,卑声诡笑,曲身俯首,称诵人美而求其喜悦。”
9、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10、克肩一心指能一心以事君。语出《书 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传:“用布示民必以德义,长任一心以事君。”
11、摩肩击毂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12、骈肩叠迹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清·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京师为四方之会,万民之所聚处,仕宦宾旅,骈肩叠迹。”
13、两肩荷口犹言两个肩膀扛张嘴,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干事。
14、比肩接迹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明 瞿佑《剪灯新话 修文舍人传》:“贤者槁项黄馘而死于下,不贤者比肩接迹而显于世。”
15、骈肩累足同“骈肩累迹”。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16、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
17、挨肩擦膀指身体相贴近。也形容人群拥挤。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你怎么偏要挨肩擦膀的,舒着手往我怀里摸甚么?”
18、耸肩缩背两肩耸起,背脊弯曲。形容衰老的状态。也形容因怕冷而缩做一团的样子。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3回:“又是风雪,地下踏着寒冰,冻得耸肩缩背,战战兢兢。”
19、比肩迭踵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沉旧人,胜朝遗耈,比肩迭踵,同掌丝纶。”
20、勾肩搭背搭背:搭腰。指相互亲密拥抱或并行。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卷:“只见尼姑与那些女娘,或是搂抱一会,或是勾肩搭背、偎脸接唇一会。”
21、胁肩谄笑耸起双肩;做出谄媚的笑容。形容巴结奉承别人的丑态。胁肩:耸肩;形容恭敬的样子。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22、望其肩项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议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23、亚肩叠背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24、胝肩茧足指艰辛劳作。明宋濂《瞿员外墓志铭》:“凡负贩者必多给其直,家人怪问其故,府君曰:‘彼人胝肩茧足以求升合利,吾忍与之较耶?”
25、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明·宋濂《赠传神陈德颜序》:“余自近岁以来,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谢绝已久。”
26、肩摩毂接肩相摩,毂相接。本形容行人车辆拥挤,后亦借指人才辈出,络绎不绝。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肩摩毂接,竞爽一时,殆古今所罕也。”
27、比肩齐声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三国志·吴书·吾粲传》:“虽起孤傲,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
28、肩背相望谓相继而起,连续不断。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今夫旦中之医,弟与悔木标榜而起,贵邑中不乏肩背相望。”
29、挨肩迭背形容人群拥挤。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30、耸肩曲背耸起两肩,弯曲背脊。形容衰老或寒酸貌。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那些请来帮阅卷的,又都是些耸肩曲背的,酸的怕人。”
31、摩肩接踵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32、挨肩擦背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紧紧挨着;也形容人多而拥挤。《清平山堂话本 错认尸》:“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
33、亚肩迭背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34、胁肩低眉缩着肩膀,低着眉头。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虽器不益于旦夕之用,才不周于立朝之俊,不亦愈于胁肩低眉,谄媚权右。”
35、架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拥挤。宋·无名氏《灯下闹谈·升斗得仙》:“李相公砡镇扬日,夜梦长衢而行,见一金字牌屹于路左,观者架肩接踵而至,遂诣看焉。”
36、击毂摩肩形容车马众多。《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37、驾肩接迹见“驾肩接武”。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道悟禅师》:“学徒依附,驾肩接迹;都人士女,向风而至。”
38、并肩作战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39、比肩连袂肩膀相并,衣袖相连。形容连接不断。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游恒山日记》;“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
40、鸢肩豺目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梁冀传》:“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
41、摩肩擦踵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
42、比肩迭迹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
43、挨肩擦脸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狎昵之状。《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65回:“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百般轻薄起来。”
44、束肩敛息缩肩屏息。形容恭顺的样子。
45、挨肩叠背形容人群拥挤。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叠背。”
46、肩从齿序并肩相从,依年齿以序长幼。谓僚友交游。宋·欧阳修《与员外书》:“修本愚无似,固不足希执友之游;然而群居平日,幸得肩从齿序,跪拜起居,窃兄弟行。”
47、骈肩接迹同“骈肩累迹”。宋·刘炎《迩言》:“游者骈肩接迹,观者啧啧咏叹。”
48、挨肩搭背挨肩:肩和肩相靠。搭背:手搭在别人背上。形容极其亲昵的样子。《官场维新记》第九回:“小玉凤见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连忙抛了各客,溜进房间里来,与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在一块儿。”
49、拱肩缩背拱肩:肩往上耸。耸起肩膀,弯曲着腰。形容衰老或不健康的体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只有他穿着几件旧衣裳,越发显的拱肩缩背,好不可怜见的!”
50、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51、比肩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旧唐书 元行冲传》:“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52、鸢肩鹄颈如鸢之耸肩,如鹄之伸颈。形容伏案苦思的样子。李涵秋《杂咏》之三:“鸢肩鹄颈作诗苦,寒不能衣饥不煮。”
53、肩负重任担当重要工作或任务。曲波《林海雪原》:“栾超家和陈小柱,未得饱赏威虎山的美景,肩负重任,离开威虎山,直奔神河庙。”
54、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游嵩山日记》:“伊阙摩肩接毂,为楚豫大道。”
55、毂击肩摩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临葘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56、肩摩踵接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 幽怪二》:“终日人鬼杂处,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闻问。”
57、望其肩背形容赶上或达到。清·吕留良《与吴孟举书》:“德器必能脱去凡近,所造日高,非弟所能望其肩背也。”
58、接踵比肩踵:脚后跟。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59、骈肩累踵同“骈肩累迹”。清·王韬《瀛需杂志》:“二十八日为城隍夫人诞辰,城中热闹,无异于城外,几于倾邑若狂,士女往观者,骈肩累踵。”
60、肩摩毂击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