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奸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奸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党恶佑奸偏护奸恶。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2、捉奸见双,捉贼见赃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3、进善惩奸进用善良,惩治奸恶。唐·周昙《咏史诗·虞舜》:“进善惩奸立帝功,功成揖让益温恭。”
4、刬恶锄奸铲除凶恶奸邪之人。《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刬恶锄奸。”
5、捉贼要赃,捉奸要双赃:赃物;奸:通奸。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长!捉贼要赃,捉奸要双,当了妇救会长就不说理了。”
6、肆奸植党肆:放肆;植党:营私结党。放肆胡为,培植党羽。《明史·冯恩传》:“宗铠同官孙应奎复言,鋐肆奸植党,擅主威福,巧庇龙等,上格明诏,下负公论,且纵二子为奸利。”
7、奸人之雄奸人:奸恶诈伪的人;雄:指杰出人士。奸恶诈伪之人的魁首。多指权诈欺世的野心家。战国·赵·荀况《荀子·非相》:“夫是之谓奸人之雄。”
8、大慝巨奸慝:邪恶。指邪恶奸险的人。明·文秉《先拨志始》下卷:“大慝巨奸,或燕处于园亭,或潜藏于京邸,奥援有灵,朝廷无法。”
9、洞见其奸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元史·许衡传》:“李林甫妒贤嫉能,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
10、洞察其奸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11、卖俏行奸谓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俺好意的张筵置酒,你走将来卖俏行奸。”
12、捉奸见双,抓贼见赃奸:通奸;赃:赃物。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你且忍耐,此事须要三思而行。自古道:‘捉奸见双,抓贼见赃。’倘或不了事,枉受了苦梦。”
13、破奸发伏揭露隐藏的坏人。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徙陇城郡,历比、驾二部外郎,在郡未几,破奸发伏,有神明之号。”
14、狼狈为奸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15、呆里撒奸形容外表痴呆,内心奸诈。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休要呆里撒奸;你待要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
16、老奸巨猾老:很;极;奸:奸诈;巨:大;极;猾:狡猾。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宋史·食货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县;舞法扰民;盖甚至前日。”
17、捉奸见双,拿贼要赃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02回:“‘捉奸见双,拿贼要赃’……无有对证,如何诬赖孤家呢!”
18、奸狡诡谲奸:奸诈;狡:狡猾;诡谲:狡猾。指为人奸诈狡猾。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却说城中有一人姓张,名委,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
19、擒奸讨暴暴:豪强。指捕捉奸人,讨伐强暴。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
20、祛蠹除奸驱除祸害,消除奸佞。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且说李御史到了福建,巡历地方,祛蠹除奸,雷厉风行,且是做得利害。”
21、发擿奸伏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22、偷奸取巧用投机取巧的办法不付出力气而得到好处。
23、擒奸摘伏擒获暴露的坏人,揭露隐藏着的歹徒。《续古文苑·无名氏<唐莫州唐兴军都虞候郑府君墓志铭>》:“擒奸摘伏,抚弱遏强,井邑肃然。”
24、稔恶藏奸长期作恶,包藏祸心。《清史稿 世宗纪》:“丙申,上以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稔恶藏奸,终为边患,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征讨准噶尔。”
25、行奸卖俏谓恣淫行邪,弄姿作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那张荩及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舍,行奸卖俏,是他的本等。”
26、奸回不轨奸回:奸恶邪癖;轨:比喻规矩、法度。奸恶邪癖,不守法度。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奸回不轨。”
27、表里为奸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王虎谷封事》:“王虎谷为祠祭郎中,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
28、发奸摘覆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彼铺张于条教号令之末,矜诩于发奸摘覆之神,曷足语知道?”
29、老奸巨滑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
30、得售其奸售:推销,推行。得以推行他的奸计。章炳麟《为辛亥同志俱乐部纠正段祺瑞废止法统令通电》:“主权所在,名器不可假人,勿令矫伪者得售其奸也。”
31、发摘奸隐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32、深奸巨猾犹老奸巨猾。《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33、洞烛其奸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34、文奸济恶掩饰奸诈,助长恶行。金·王若虚《论语辨惑》:“盖其心术不谨,趋向一差,则要利盗名,文奸济恶,皆学之力也。”
35、剗恶锄奸剗:通“铲”。铲除凶恶奸邪的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剗恶锄奸。”
36、剪恶除奸剪、除:扫除。扫除恶人与奸人。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0回:“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剪恶除奸。”
37、知奸亦有大罗罗:捕鸟等的网。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三》:“宋人语曰:‘一雀过,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不失其一而已矣。’”
38、拿贼要赃,拿奸要双赃:赃物;奸:通奸。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元·马致远《还牢末》第一折:“那梁山泊果然有个李逵,原来孔目结交贼人?二嫂,你晓得拿贼要赃,拿奸要双,如今那匾金环子在谁人收着?”
39、擿奸发伏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40、发奸露覆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序》:“窃怪二千年来,通人大儒,肩背相望,而咸为瞀惑,无一人焉发奸露覆,雪先圣之沉冤。”
41、发奸擿伏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东汉 班固《汉书 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42、破柱求奸《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后以“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43、捉奸捉双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况且‘捉奸捉双’,我和你又无实迹凭据,随他说长道短。”
44、巨奸大猾奸:奸诈;猾:狡猾。指阅历深而非常阴险狡猾的人。唐·韦嗣立《论刑法多滥疏》:“务于穷竟,连坐相牵,数年不绝,遂使巨奸大猾,伺隙乘间。”
45、作奸犯罪作奸犯科。司马紫烟《荒野游龙》第二章:“她不禁一叹道:‘月黑风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时刻,老天爷好象在帮坏人的忙呢!’”
46、奸臣当道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指坏人当权。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5回:“此时因纣王失政,妲己残害生灵,奸臣当道,豺狼满朝,故此天心不顺。”
47、擒奸擿伏捕捉奸人,揭发隐恶。《纪闻·苏无名》:“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
48、洞悉其奸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49、奸夫淫妇指通奸的男人和放荡不羁的女人。指淫乱的男女。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奸夫淫妇,虽该重罪,已死勿论。其余一干人犯,释放宁家。”
50、发奸摘隐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再说陆公在任,公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
51、摘奸发伏摘:通“擿”,揭发;发伏:检举;伏:隐藏。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汉·荀悦《汉纪·宣帝纪》:“真摘奸发伏如神,皆此类也。”
52、大奸极恶指极为奸诈且作恶多端的坏人。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亦不消说得。”
53、嬴奸买俏犹言狎妓买笑。
54、党恶朋奸党:袒护;朋:朋比。袒护恶人,勾结坏人。形容与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其有党恶朋奸,甘为逆羽,杀无赦!”
55、朋比作奸见“朋比为奸”。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
56、朋比为奸朋比:朋党比周的略语;同类人互相勾结;为:做;奸:邪恶;坏事。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宋 高登《高东溪集》:“此曹当尽伏诛,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为奸,蒙蔽天日。”
57、作奸犯科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律条。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58、诈奸不及犹言十分奸诈。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迳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
59、姑息养奸无原则地一味宽容;就会助长坏人坏事。姑息: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60、奸官污吏奸:邪恶;吏:官吏。贪赃枉法的官吏。清·林觉民《绝笔书》:“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