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甲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韬戈卷甲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旧唐书·陈少游传》:“韬戈卷甲,伫候指挥。”
2、卷甲束兵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3、枕戈坐甲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文帝纪上》:“如其首鼠两端,不时奉诏,专戮违旨,国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见。”
4、一鳞片甲见“一鳞半甲”。清·赵翼《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呜呼公已骑箕去,故纸残零亦何有。一鳞片甲乃幸存,其字其诗遂不朽。”
5、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宋史·韩世忠传》:“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6、案兵束甲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7、丢盔抛甲见“丢盔卸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8、丢盔卸甲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9、解甲休兵见“解甲休士”。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10、甲乙丙丁古代天干排序的前一到四位。指事物的顺序或事物大概轮廓。林语堂《中国文化之精神》:“事理本是连续的、整个的,一经逻辑家之分析,乃成断片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
11、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明·刘基《丙申岁十月还乡作》诗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铸甲销戈会有期。”
12、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13、解甲投戈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14、裹粮坐甲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15、腹有鳞甲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16、擐甲挥戈擐:穿上。甲:铠甲。戈:武器。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全副武装,英勇顽强。亦作“擐甲操戈”、“擐甲持戈”。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17、腹中鳞甲鳞甲:比喻人多巧诈之心。比喻居心险恶。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18、弃甲丢盔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9、案甲休兵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史记 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20、甲第星罗甲第:封侯者的住宅,泛指显贵的宅第。富丽堂皇的宅院像繁星一样密布。形容富家大院众多。宋·杨侃《皇畿赋》:“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
21、晋阳之甲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公羊传 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荀寅、士吉射。
22、躬擐甲胄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23、披袍擐甲披:穿着;擐:套穿。穿着战袍,套起铠甲。形容做起战斗准备。元·无名氏《鞭打单雄信》第三折:“俺元帅遇难逢危,迭不的披袍擐甲。”
24、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25、弃甲投戈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彭芬《署督部堂与司道绅耆致全省官绅电》:“仍先广行谕告,使众周知:但能弃甲投戈,决不究其既往。”
26、被甲执兵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27、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28、张甲李乙犹言张三李四。汉·张奂《诫兄弟书》:“不自克责,反云张甲谤我,李乙怨我,我无是过,尔亦已矣。”三国·魏·曹操《与王修书》:“张甲李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
29、丢盔弃甲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30、只鳞片甲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鲁迅《<艺术论>译本序》:“这里的三篇信札体的论文,便是他的这类著作的只鳞片甲。”
31、按甲休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32、缮甲治兵缮甲:修治铠甲。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诗经·郑风·叔于田序》:“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
33、解甲休士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汉·张昶《西岳华山堂阙碑铭》:“昔萧相辅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阵而不战。”
34、甲第连天甲第:富豪显贵的宅第。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唐 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35、卷甲衔枚谓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北史·隋纪下·炀帝》:“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
36、文搜丁甲文章精妙感动神灵。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诗泣鬼神,宝气腾吴练;文搜丁甲,精芒全烁秦金。”
37、金戈铁甲同“金戈铁马”。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簇拥着鼓吹鸣笳,他虽是违条犯法,咱无甚势剑铜铡。”
38、丢盔撂甲丢:抛;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四章:“许多人丢盔撂甲,矿帽不时碰落在煤堆中,慌乱得半天摸不着……”
39、抛盔弃甲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58回:“孝德念动真言,借一阵飞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抛盔弃甲而逃。”
40、解甲归田解:脱下;甲:铠甲。脱掉军装;回家种地。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41、胸有甲兵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备。比喻胸怀韬略。明·沈采《千金记·遇仙》:“才兼文武,惭非伊吕之俦;胸有甲兵,颇让孙吴之术。”
42、櫜甲束兵谓脱去铠甲,收起兵器。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唐·孔颍达疏:“《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师行过周,王孙满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
43、弃甲曳兵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44、牢甲利兵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
45、积甲如山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清 张惠言《馆试灵台偃伯赋》:“受降则积甲如山,振旅则执同听凯。”
46、被甲载兵身穿铠甲,手拿武器。指全副武装,披坚执锐。唐·韩愈《画记》:“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
47、偃兵息甲偃:放倒。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争。后魏·高允《征士歌》:“于是偃兵息甲,修立文学。”
48、解甲释兵解:解除;释:卸下。放下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战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7回:“庆氏有马,惊而逸走,军士逐而得之,乃尽絷其马,解甲释兵,共往观优。”
49、龟龙片甲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唐·张怀瓘《书议》:“麟凤一毛,龟龙片甲,亦无所不录。”
50、卷甲韬戈卷起铠甲,收起武器。谓停止战斗。《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51、片甲不还见“片甲不回”。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二十七回:“咱留一支军马守关,以待刘总督后队官军,杀教他片甲不还,方称畅快!”
52、胸中鳞甲比喻存心险恶。《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53、片鳞碎甲犹片鳞半爪。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虽然,其前此各著述,片鳞碎甲,发明此主义者,固已不少。”
54、花甲之年花甲:用天干和地支互相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也叫做一个甲子;花甲;指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对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55、积甲山齐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56、朽戈钝甲喻装备极劣的军队。明·张煌言《答唐枚臣书》:“朽戈钝甲,与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
57、风兵草甲犹言草木皆兵。《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58、贯甲提兵贯:穿;甲:盔甲;兵:武器。身穿盔甲,手提武器。形容杀气腾腾的样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赶席,如何又劳师动众?不入水府,扎营在此,又贯甲提兵,何也?”
59、片甲不留甲:铠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用来防身护体的战衣。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形容全军被消灭。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23回:“为足的在此扎营,意欲等候番兵来,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60、丹铅甲乙见“丹黄甲乙”。清·戴名世《<陈大士稿>序》:“千子慨然悯之,取一代之文,丹铅甲乙,辨其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