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甲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弃甲曳兵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解甲休士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汉·张昶《西岳华山堂阙碑铭》:“昔萧相辅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阵而不战。”
3、丢盔弃甲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4、卷甲韬戈卷起铠甲,收起武器。谓停止战斗。《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5、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晋书 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6、解甲休兵见“解甲休士”。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7、被甲执兵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8、卷甲衔枚谓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北史·隋纪下·炀帝》:“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
9、腹中鳞甲鳞甲:比喻人多巧诈之心。比喻居心险恶。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10、坚甲利刃见“坚甲利兵”。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11、解甲归田解:脱下;甲:铠甲。脱掉军装;回家种地。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12、躬擐甲胄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13、被甲载兵身穿铠甲,手拿武器。指全副武装,披坚执锐。唐·韩愈《画记》:“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
14、缮甲厉兵缮甲:修理铠甲;厉:磨砺;兵:武器。指作军事准备。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
15、卷甲束兵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16、甲乙丙丁古代天干排序的前一到四位。指事物的顺序或事物大概轮廓。林语堂《中国文化之精神》:“事理本是连续的、整个的,一经逻辑家之分析,乃成断片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
17、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18、抛戈卸甲抛:抛弃;戈;长矛;甲:盔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元·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一折:“则要你输,不要你赢,可抛戈卸甲,佯输诈败。”
19、积甲如山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清 张惠言《馆试灵台偃伯赋》:“受降则积甲如山,振旅则执同听凯。”
20、被甲持兵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上》:“勃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勃常被甲持兵。”
21、片甲无存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存”。明 梁辰鱼《浣纱记 交战》:“杀得他只轮不返,片甲无存,望风而逃,渡江去了。”明 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一回:“末将明日使姜尚无备,再杀他个片甲无存,早早奏凯。”
22、解甲投戈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23、丢盔抛甲见“丢盔卸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4、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明·刘基《丙申岁十月还乡作》诗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铸甲销戈会有期。”
25、片甲不存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明 梁辰鱼《浣纱记 死忠》:“我夫差收楚服越……昨遣太宰先领一枝军支,与齐战于艾陵之上,杀得他片甲不存。”
26、丢盔撂甲丢:抛;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四章:“许多人丢盔撂甲,矿帽不时碰落在煤堆中,慌乱得半天摸不着……”
27、朽戈钝甲喻装备极劣的军队。明·张煌言《答唐枚臣书》:“朽戈钝甲,与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
28、抛戈弃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29、片甲不留甲:铠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用来防身护体的战衣。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形容全军被消灭。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23回:“为足的在此扎营,意欲等候番兵来,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30、龟龙片甲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唐·张怀瓘《书议》:“麟凤一毛,龟龙片甲,亦无所不录。”
31、金戈铁甲同“金戈铁马”。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簇拥着鼓吹鸣笳,他虽是违条犯法,咱无甚势剑铜铡。”
32、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33、花甲之年花甲:用天干和地支互相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也叫做一个甲子;花甲;指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对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34、抛盔弃甲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58回:“孝德念动真言,借一阵飞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抛盔弃甲而逃。”
35、丹黄甲乙点校书籍,评定次第。清·钱谦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句读之有析,文理之不通,而俨然丹黄甲乙,衡加于经传,不已傎乎!”
36、甲坚兵利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37、整甲缮兵整顿甲胄,修理兵器。谓作好战备。《宋书·何承天传》:“斥候之郊,非耕牧之所;转战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虽时有古今,保民全境,不出此途。”
38、櫜甲束兵谓脱去铠甲,收起兵器。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唐·孔颍达疏:“《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师行过周,王孙满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
39、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宋史·韩世忠传》:“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40、按甲休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41、倒戈弃甲倒:颠倒,翻转;弃:抛弃。比喻放下武器认输。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若上识天时,下穷人事,倒戈弃甲,束手归命,犹不庙绝血食。”
42、擐甲执兵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43、韬戈卷甲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旧唐书·陈少游传》:“韬戈卷甲,伫候指挥。”
44、积甲山齐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45、解甲释兵解:解除;释:卸下。放下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战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7回:“庆氏有马,惊而逸走,军士逐而得之,乃尽絷其马,解甲释兵,共往观优。”
46、偃兵息甲偃:放倒。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争。后魏·高允《征士歌》:“于是偃兵息甲,修立文学。”
47、片甲不回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三国志平话》中卷:“张飞笑曰:‘吾用一计,使曹公片甲不回。’”
48、胸中甲兵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魏书 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49、按兵束甲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50、腹中兵甲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51、凤毛龙甲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明·袁中道《石浦先生传》:“旧有传奇二种,置于笥中,为鼠子嚼坏,凤毛龙甲,竟不存于世。”
52、裹粮坐甲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53、弃甲丢盔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54、胸有鳞甲比喻存心险恶。
55、丢盔卸甲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56、解甲倒戈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北史·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誓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57、一鳞片甲见“一鳞半甲”。清·赵翼《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呜呼公已骑箕去,故纸残零亦何有。一鳞片甲乃幸存,其字其诗遂不朽。”
58、年登花甲花甲:用干支纪年,指六十岁。年纪已到六十岁。
59、案兵束甲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60、被甲据鞍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後汉书 马援传》载:汉 马援年六十二,请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许。“援自请曰: ‘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