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积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积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积微致著积:集聚;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晋·葛洪《抱朴子·疾廖》:“积微致著,累浅成深,鸿羽所以沉龙舟,群轻所以折劲轴。”
2、含瑕积垢比喻蒙受耻辱。明·唐顺之《与郭似庵巡按书》:“况仆含瑕积垢以此终世,惟应躬耕灌园,矢沟壑之志,保桑榆之路,补东隅之失,庶几不诒田夫野人讪笑。”
3、积毁销骨积毁:不止一次的毁谤;销:熔化。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比喻毁谤中伤的可怕。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积日累月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宋 无名氏《靖康要录》卷一:“若积日累月,万机之微,所失可胜言耶!”
5、积谗磨骨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文选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梁书 江淹传》引作“积谗糜骨”。
6、积素累旧指多年交往。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昔宁戚商歌,以干齐桓;越石负刍,而寤晏婴:非有积素累旧之欢,皆涂觏卒遇而以为亲者也。”
7、积年累岁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贼人]只得招出实话来:乃是积年累岁遇着节令盛时,即便四出剽窃,以及平时略贩子女,伤害性命。”
8、积水成渊比喻积小成大。《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9、积忧成疾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崔发驱曳中人,诚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
10、堆金积玉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宋 李之彦《东谷所见 贪欲》:“堆金积玉,来处要明。”
11、积毁销金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文选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
12、囤积居奇把稀有的货物储藏起来。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出卖;牟取暴利。囤:积存;居:储藏;奇:紧俏或稀有的货物。《谈<憩园>》:“头脑灵敏点的或者更贪心的老爷们还要干点囤积居奇的生意。”
13、积厚成器指根基深厚,养成才干。《旧唐书 韩弘传》:“降神挺材,积厚成器,中蕴深闳之量,外标严重之姿。”
14、堆山积海形容东西极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15、积劳成疾劳:劳累;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16、积甲山齐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17、日累月积见“日积月累”。《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先帝于大臣好为形迹,小过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积,以致祸败。”
18、积沙成滩比喻积少成多。《人民日报》1970.12.30:“虽然鱼群分散,但捕一网得一网,积沙成滩,化小胜为大胜,使淡季也取得较好的收获。”
19、积薪候燎比喻自取灭亡。燎,火炬。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永宁寺》:“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
20、祸稔恶积犹言祸盈恶稔。谓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明·刘基《郁离子·灵丘丈人》:“至于祸稔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阱也。”
21、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22、积玉堆金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唐·李贺《嘲少年》诗:“堆金积玉夸豪毅。”
23、愆戾山积愆:过失;戾:罪过。罪过很多,累积如山。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刘封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臣委质以来,愆戾山积。”
24、积小致巨致:达到;巨:大。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小到大。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臣闻众小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至显。”
25、积年累月积年:多年;累月:连月。指经过的时间长。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后娶》:“况夫妇之义,晓夕移之;婢仆求容,助相说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26、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使小姐振厥家声,又何须悬头刺股、积雪囊萤,那里也齐家治国、显姓扬名。”
27、深仇积恨深:重大,深重;积:积久而成。极深持久的仇恨。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28、积重不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三》:“故余谓偏伐阳者,韩非刑名之学;偏补阳者,商鞅富强之术。初用皆有功,积重不返,其损伤根本则一也。”
29、积德累功积累仁德与功业。三国·魏·高贵乡公《改元大赦诏》:“宣力之佐,比积德累功,忠勤帝室。”
30、设心积虑处心积虑;用尽心思。宋·洪迈《容斋续笔·贼臣迁都》:“魏唐之祚,竟为高朱所倾。凶盗设心积虑,由来一揆也。”
31、屯粮积草储存粮食和草料。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
32、积小成大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汉书 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为小恶者,如积小以成大;从微至着,为一恶以至于万恶,一一而皆有祸应。”
33、积草囤粮积:积累;囤:囤积。指储存粮食和草料等战备物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5回:“蜂屯蚁聚施威武,积草囤粮待战争。”
34、铢积锱累同“铢积寸累”。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老儒故善治生……铢积锱累,得四十金。”
35、存心积虑谓长期、一贯的思想、想法。宋·苏辙《进策五道·臣事下》第三道:“社稷之臣可使死宗庙,郡县之臣可使死封疆,文吏可使死其职,武吏可使死其兵,天下之人,其存心积虑,皆以为当然,是以寇至而不惧,难生而无变。”
36、积德裕后指积累德行,则后世昌盛。清 朱仕琇《又答李磻玉书》:“姊丈以一身榰柱百世之重,今继嗣未立,诚可忧也。况姻母太夫人年亦高矣,尤不能不以此为念也。积德裕后,古岂吾欺,今犹未验,何也!”
37、屯积居奇谓把奇货储存起来,待机高价出售。邓子恢《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通过重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屯积居奇,贱买贵卖和充斥市场的洋货,吸吮着闽西人民的鲜血。”
38、日积月累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39、养小防老,积谷防饥积:聚,储蓄。生养儿子是为了方便老年生活,储存谷物是为了防备荒年挨饿。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40、积微成着微:细微;着:显着。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着。《荀子 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着,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41、积习难改积习:长期养成的习惯。长期养成的习惯难以一下改正。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像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
42、堆积成山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
43、积羞成怒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44、铄懿渊积谓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明·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然其铄懿渊积,庇于后来者远矣。”
45、积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集,亦作“积”。
46、积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7、积薪厝火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48、积习成常积习:长期的习惯;常:普通,平常。一种做法长期去做便成为惯例,被视作正常。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暑亵薄日,自使人黑,积习成常,以黑为美。”
49、积习难除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同“积习难改”。郭沫若《序〈白毛女〉》:“我们早就呼喊着人民文艺的创造但积习难除,一拿起笔来,总要忸怩作态的。”
50、积财吝赏积:聚;吝:舍不得。虽然广有钱财,却舍不得赏赐部下。形容十分吝啬。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吾为汝御后,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51、积不相能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淡,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52、潜精积思见“潜精研思”。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53、积习生常指积弊已久,习以为常。晋 左思《三都赋》序:“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54、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宋·左圭《百川学海》:“临刑无惧色,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55、积基树本缔造基础,树立根本。晋 干宝《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56、累块积苏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周穆王》:“暨及化人之功,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
57、堆积如山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58、积劳成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同“积劳成疾”。《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59、积时累日形容时间长久。许地山《〈空山灵雨〉弁言》:“在睡着时,偶得趾离过爱,引领我到回忆之乡,过那游离的日子,更不得不随醒随记,积时累日,成此小册。”
60、积谷防饥储存粮食,防备饥荒。《敦煌变文集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人家积谷本防饥,养子还徒被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