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疾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疾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高材疾足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2、疾风扫落叶疾:急速,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所向无阻。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3、悼心疾首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旧唐书·田布传》:“况其临命须臾,处之不挠,载形章表,益深衷悃,问使发缄,悼心疾首。”
4、愤时疾俗同“愤世嫉俗”。《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5、疾恶如雠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明史 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雠。”
6、高才疾足同“高才捷足”。宋·陈杰《金石客》诗:“高才疾足长叹息,御卿无权挽无力。”
7、亟疾苛察指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
8、大声疾呼疾:急。急切地大声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觉。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9、疾风甚雨指大风急雨。语出《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10、甘心首疾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11、犬马之疾谦称自己的疾病。汉·张衡《东京赋》:“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
12、疾如雷电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汉·荀悦《汉纪·高祖纪》:“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13、疾之若仇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晋书·阮籍传》:“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14、疾风彰劲草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晋书 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15、疾首蹙頞疾首:头痛;蹙:皱。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16、愤世疾俗见“愤世嫉俗”。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17、疾首痛心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曹海凝墓志》:“民嗟邑主,疾首痛心。”《南史 虞寄传》:“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寄所以疾首痛心,泣尽继之以血,万全之策,窃为将军惜之。”
18、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19、畅叫扬疾指大吵大闹。“暢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元 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可笑愚痴,不辨个高低,畅叫扬疾。”
20、无疾而终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到三十六岁,忽对人说:‘玉帝命我为江涛之神,三日后,必当赴任。’至期无疾而终。”
21、疾恶如仇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22、膏肓之疾指不可医治的绝症。《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23、采薪之疾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见“采薪之忧”。
24、攻疾防患匡正过失,防止祸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25、烟霞痼疾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旧唐书 隐逸传 田游岩》:“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
26、疾如旋踵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27、出丑扬疾暴露丑恶。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这一场出丑扬疾,安排下佯小心,妆大胆,丹方一味。”
28、河鱼腹疾指腹泻。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29、疾言怒色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清 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30、疾言倨色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二弟]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说自已德行不足,不能化诲……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才起身。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
31、振笔疾书振:挥动;疾:迅速。挥动笔杆,急速地写起来。形容文思敏捷或写字的速度很快。《清朝野史大观·学使以快短明衡文》:“题纸一下,不可构思,振笔疾书,奔往交卷。”
32、含垢藏疾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33、除疾遗类遗:留下。类:种。只治表面的病,又留下了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34、疾风骤雨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35、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36、暴风疾雨暴:急骤,猛烈;疾:迅疾。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清史稿 灾异志三》:“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
37、含蓼问疾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38、疾声厉色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明 马愈《马氏日抄 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
39、疢如疾首疢:热病;疾首:头痛。内心烦热得头痛脑胀。形容忧伤成疾或心神不宁。《诗经·小雅·小弁》:“疢如疾首。”
40、疾雷不及掩耳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41、疾霆不暇掩目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42、剽疾轻悍剽:轻捷;悍:勇敢。作战勇猛,动作迅捷,而性格急躁轻敌。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讯》:“剽疾轻悍,勇敢轻敌。”
43、疾言遽色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44、疾声大呼疾:急速。急促而大声的呼喊,以引起注意。《宋史·辛弃疾传》:“咸淳间史馆校勘谢坊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呼其不平。”
45、千夫所指,无疾将死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迨于身无襦,妇无袴,千夫所指,无疾将死,穷败之念无时不萦于心。”
46、积忧成疾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崔发驱曳中人,诚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
47、纳污藏疾纳:接受;疾:弊病,缺点。包藏容纳罪过缺失。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48、疾痛惨怛疾:病;惨怛:忧伤,痛悼。痛苦的情怀与悲惨的惦念。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49、一手独拍,虽疾无声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50、疾恶如风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后汉书 陈蕃传》:“震(朱震)字伯厚,初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府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
51、积劳成疾劳:劳累;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52、疾风扫秋叶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53、纤芥之疾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病。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苟无系于社稷之存亡,则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虽有诚臣,亦以为纤芥之疾也。”
54、疾雷不及塞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55、妒贤疾能见“妒贤嫉能”。《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至林甫,[帝]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56、痛心疾首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57、疾风迅雷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西汉 戴圣《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58、不徐不疾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59、疾雨暴风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60、疾走先得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同“疾足先得”。汉 焦赣《易林 损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