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欢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欢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追欢作乐见“追欢取乐”。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琼英,你到那里,好生追欢作乐,务要丞相欢喜。”
2、买笑寻欢嫖娼狎妓,寻欢作乐。同“买笑追欢”。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二幕:“他仗着有钱有势,到这儿来买笑寻欢,他哪儿有甚么真情真义?”
3、欢声如雷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宋·陆游《太液黄鹄歌》:“须臾传召宴公卿,欢声如雷动天地。”
4、悲欢合散悲:悲哀;欢:欢乐;合:团聚;散:离散。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当花对酒,乐罢哀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
5、贪欢逐乐逐:追逐。无休止寻欢作乐。形容生活放荡腐化。《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贪欢逐乐无时歇,打论摴蒲更不休。”
6、强为欢笑强:勉强。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欢笑的样子。郭沫若《洪波曲》第12章:“但我并不讳言,我是强为欢笑地和各位朋友告了别。”
7、欢迸乱跳形容活泼、欢乐之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8、欢眉大眼欢:欢喜,快乐。眉开眼笑的样子。谷峪《新事新办》:“凤兰欢眉大眼的坐在贵德的旁边。”
9、鼓舞欢忻同“欢欣鼓舞”。
10、郁郁寡欢郁郁:忧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心里发愁;少言少语;闷闷不乐。战国 楚 屈原《九章》:“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11、追欢取乐犹言寻欢作乐。《宣和逸事》前集:“何况徽宗是个风流快活的官家,目见帝都景致,怎不追欢取乐。”
12、男欢女爱男女间亲昵欢爱。晋 陆机《塘上行》:“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13、追欢买笑追求欢乐。多指狎妓饮酒之类。宋·柳永《传花枝》词:“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
14、欢苗爱叶欢:欢喜。指欢乐恩爱的感情。清·洪昇《长生殿·补恨》:“单则为一点情根,种出那欢苗爱叶。”
15、纵情欢乐纵:放纵,听任。放纵心情,寻欢作乐。
16、欢忻踊跃忻:同“欣”。欢乐热烈的样子。《元史·窦默传》:“今天顺人应,诞登大宝,天下生民莫不欢忻踊跃,引领盛治。”
17、承欢献媚承欢:迎合他人博取欢心。以自己的媚态博得别人欢心。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四围小花,好像承欢献媚,服从那大花的样子。”
18、诚欢诚喜诚:真是,的确。形容非常欢喜。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诚欢诚喜,无所恨也。”
19、燕婉之欢燕婉:像燕子那样温婉和谐。比喻和谐温婉的夫妻之情。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1回:“秦晋同盟,成两姓绸缪之好;朱陈媲美,缔百年燕婉之欢。”
20、杯酒言欢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鲁迅《伪自由书·观斗》:“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
21、欢欢喜喜指十分高兴与愉悦。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并不争论,欢欢喜喜地道:‘恁地,便不枉了人。’”
22、私谐欢好私:秘密;谐:和合。指男女间非明媒正娶而发生关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古来才子佳人,往往私谐欢好,后来夫荣妻贵,反成美谈。”
23、追欢卖笑谓出卖色情,供人取乐。明·徐渭《翠乡梦》第二出:“从俺爹爹丧过,宦囊萧索,日穷一日,直弄到我一个亲女儿出身为娼,追欢卖笑。”
24、朝欢暮乐指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警世通言 杜下娘怒沉百宝箱》:“虽则如此,两下情好愈密,朝欢暮乐,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
25、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快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26、千欢万喜形容非常高兴。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阿猫千欢万喜,领谢而去。”
27、欢喜冤家指似怨恨而实相爱的恋人或夫妻。元 乔吉《水仙子 赠朱翠英》:“五百年欢喜冤家,正好星前月下。”
28、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命酒更酌,尽欢而散。”
29、抑郁寡欢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老舍《吐了一口气》:“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
30、膝下承欢膝下:子女幼时依恋于父母膝下;承欢:迎合他人以博取欢心。指殷勤侍奉父母。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8回:“更是二位贤弟不时的在膝下承欢,省得老人家寂寞。”
31、合家欢指全家老小都到场的场面或合拍的照片。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当日连杨衙小夫人张氏都请过来,做个合家欢筵席,这一场欢喜非小。”
32、破涕为欢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笑了起来。形容转悲为喜。唐·杨炯《送梓州周司功》:“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
33、悲欢聚散悲:悲哀;欢:欢乐;聚:团聚;散:离散。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德记·友饯冯商>》:“且痛饮琼浆百盏,何苦惜分离,这悲欢聚散,元无定期。”
34、夹道欢呼夹道:排列在道路两旁。形容欢迎的人们特别高兴或敬仰。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一个个扶老携幼,抱女携男,都来夹道欢呼的站在两旁。”
35、买笑迎欢见“买笑追欢”。《水浒传》第八一回:“俺哥哥要见尊颜,非图买笑迎欢,只是久闻娘子遭际今上,以此亲自特来告诉衷曲。”
36、人欢马叫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
37、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38、鼓舞欢欣同“欢欣鼓舞”。《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个个鼓舞欢欣,出门上马而去。”
39、欢喜若狂欢喜得好像发疯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
40、皆大欢喜皆:都。人人满意;全都高兴。《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41、相得甚欢得:投合。形容双方相处融洽,非常快乐。《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
42、离合悲欢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43、秦欢晋爱秦、晋:春秋时的秦国和晋国。当时秦、晋两国世代通姻,后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秦欢晋爱”或称“秦晋之缘”。形容双方关系十分和美、亲近。亦作“秦晋之缘”。元·向贲《醉花阴》:“秦欢晋爱成吴越,料今生缘分拙。”
44、欢欣踊跃欢欣:欢乐而兴奋。欢乐热烈的样子。三国·魏·应璩《与满公琰书》:“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欢欣踊跃,情有无量。”
45、鱼水相欢犹言鱼水和谐。明·沈仕《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由,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
46、欢声雷动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宋先锋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47、欢呼鼓舞形容欢乐兴奋之极。宋·苏轼《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议札子》:“去岁扈从南郊,亲见百姓父老,瞻望圣颜,欢呼鼓舞。”
48、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49、欢若平生平生:平素;平时。像平素久已相交一样地欢乐。清 张元赓《张氏卮言 陈友石》:“即邀至船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50、欢声笑语欢乐的说笑声。
51、悒悒不欢悒悒:忧愁不安的样子。心里郁闷,感到不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生恚怒,悒悒不欢。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为商榷,辄摇首不愿。”
52、握手极欢握手谈笑。形容亲热友好。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53、欢聚一堂欢乐地聚集在一起。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
54、寻欢作乐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清 吴梅《风洞山》附《先导》:“风尘倾洞,天地丘墟,这班人儿还要演起戏来寻欢作乐。”
55、欢呼雷动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曾朴《孽海花》第23回:“只听那梨花林边,一个大孩子领了八九个狂童,欢呼雷动。”
56、不欢而散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57、买笑追欢嫖娼狎妓,寻欢作乐。宋·吴自牧《梦梁录·酒肆》:“坝头西市坊双凤楼施厨开沽,下瓦子前新楼郑厨开沽,俱有妓女,以待风流才子买笑追欢耳。”
58、坠欢可拾坠欢:指失去的宠爱或欢乐;拾:捡起来。指重寻旧好。南朝·宋·鲍照《和傅大农与僚故别》诗:“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
59、欢忻鼓舞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故因名以劝实,因文以全质,而天下欢忻鼓舞于敦实崇质之中。”
60、卖笑追欢指娼妓取媚于人的营生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再不去卖笑追欢风月馆,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