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怀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被褐怀宝被:通“披”,散开;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身穿粗布衣服,怀中藏着宝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
2、宽大为怀宽大:对人宽宏大量;怀:胸怀。对别人抱有宽大的胸怀。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3、托物感怀假借事物抒发胸怀。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4、怀恶不悛悛:悔改。心藏奸恶,不思悔改。《周书·武帝纪》:“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轶,背言负信,窃邑藏奸。”
5、褚小怀大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6、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7、十月怀胎比喻事情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8、开怀畅饮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们安排酒肴,与众大人每玩赏端阳,开怀畅饮。”
9、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0、怀黄佩紫指怀里揣着金印,腰间佩着紫绶。指身居高官显位。同“佩紫怀黄”。《梁书 陈伯之传》:“,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
11、暮夜怀金比喻暗中行贿。《后汉书·杨震传》:“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12、怀黄握白谓携带着钱财。黄,指黄金;白,指白银。晋·葛洪《抱朴子·勉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13、畏威怀德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国语 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14、直吐胸怀直率而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明·杨循吉《朱先生诗序》:“余观诗不以格律体裁为论,惟求能直吐胸怀,实叙景象,读之可以喻。”
15、触景伤怀见“触景伤情”。《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夜来皓魄当空,澄波万里,上下一碧,灿若独自无聊,触景伤怀,遂尔口占一曲。”
16、怀铅提椠怀:怀藏;铅:铅粉;提:手里拿着;椠:古代书写用的木片。常带书写工具,以备写作的需要。。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杨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17、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曲波《林海雪原》:“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
18、怀真抱素真:纯真。素:质朴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宋书·孝武帝纪》:“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19、遗寝载怀谓心有所念而寝不安席。唐·李元成《应贤良方正科对策》:“且犹郡邑公选,岩穴敷求,遗寝载怀,比岁临问,伫经术以佐职,相艺能以建官,则古之坐明堂,议衢室,安可以俦清问之深也。”
20、闳识孤怀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清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
21、佩紫怀黄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汉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怀黄”指身居高官。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於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22、怀才抱德抱:胸怀。既有才学,又有德行。元·关汉卿《陈母教子》楔子:“怕有那山间林下,隐迹埋名,怀才抱德。”
23、怀璧为罪璧:宝玉。身藏宝玉,因此获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24、怀宝迷邦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25、怀材抱器犹言德才兼备。材,才能;器,器度。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匦使》:“东曰延恩匦,怀材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之。”
26、久怀慕蔺比喻想望十分殷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27、怀才抱器见“怀材抱器”。唐·唐彦谦《楼上偶题》诗:“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
28、讬物感怀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29、投怀送抱指投入别人的怀抱以博取欢心。借指投靠。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凡是富春江上‘江山船’中投怀送抱的船娘,一上岸都以阿狗嫂为居停。”
30、怀觚握椠见“怀铅提椠”。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椠之伦,介景者锵军,祝延者漎萃。”
31、偏怀浅戆偏怀:胸怀狭窄;戆:愚拙。胸怀狭窄,见识浅陋愚拙。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投石。”
32、柔远绥怀安抚远方归顺者。怀,归附。清·林则徐《喻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虽以天朝柔远绥怀,亦不能任其藐玩,应即遵照新例,一体从重惩创。”
33、兄弟孔怀孔:很;怀:思念。兄弟之间非常思念。《诗经·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34、感今怀昔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35、耿耿于怀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宋 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36、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怀:怀藏。胸中怀藏祖国,眼光要放远到全世界。张双林《解读北京人》:“上海人过于讲实惠,讲自家的事,而北京人确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37、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刘白羽《海天集 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38、胸怀坦白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待人诚恳,光明正大。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到任之后,会见大先生胸怀坦白,言语爽利,这些秀才们,本不来会的,也要来会会,人人自以为得明师。”
39、怀珠韫玉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后因以“怀珠韫玉”比喻怀藏才德。“怀珠韫玉”比喻怀藏才德。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40、身怀六甲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41、明月入怀比喻人心胸开朗。南朝 宋 鲍照《代淮南王》诗:“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42、握椠怀铅椠:古代书写的木板;铅:铅粉笔。拿着木板,带着铅粉笔。指写作或校勘。唐·史承节《后汉大司农郑公之碑》:“今故寻源讨本,握椠怀铅,兼疏本传之文。”
43、怀柔天下使天下归服。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腕笼络人心,使之归服。
44、被褐怀珠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45、抱椠怀铅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指勤于写作、校勘。同“握铅抱椠”宋 沈遵《谢两府三启》:“然且抱椠怀铅,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46、怀铅握椠见“怀铅提椠”。唐·刘知畿《史通·采撰》:“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47、骋怀游目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游目:远眺。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8、怀金垂紫旧指官尊位高,荣耀显贵。金:指金印。紫:指系印的紫色丝带。《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使奉节。”
49、耿耿在怀耿耿:形容有心事;怀:心怀。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郭沫若《题画记》:“在日本时我也曾替他题过画,当时是更加没有把握,记得有一张《瞿塘图》,我题的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
50、握瑜怀瑾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51、心怀忐忑心神不宁的样子。指因心虛或忧虑而不能安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巧娘》:“听松声谡谡,宵虫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烧。”
52、怀刺漫灭刺:名帖,名片。身藏名片太久,以致名片字迹模糊消失。形容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53、匹夫怀璧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54、闷怀顿释
55、柔远怀来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56、感物伤怀感:感动;伤怀:伤心。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
57、握素怀铅犹言握铅抱椠。《北史·儒林传序》:“握素怀铅,重席解颐之士,间出于朝廷。”
58、怀珠抱玉见“怀珠韫玉”。《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可为长太息,孰过于斯!”
59、握瑜怀玉瑜:美玉。怀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学才能。《南史·刘虬传》:“是以握瑜怀玉之士,瞻郑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闽乡而叹息。”
60、怀璧其罪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