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华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务实去华华:浮华。讲究实际,去掉浮华。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所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2、繁华胜地繁华:繁盛华丽。热闹的名胜之地。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因游学来至嘉禾地方,这是古秀州,乃江南繁华胜地。”
3、华颠老子华:头发花白;颠:头颅。指头发花白的老头子。曾朴《孽海花》第18回:“最难得的,仍是原班,不弱一个!不是绿鬓少年,都换了华颠老子了。”
4、衔华佩实衔:包含;华:比喻文采;佩:佩带;实:果实,比喻文章的思想内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开花结果。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徵圣》:“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
5、轩裳华胄轩裳:贵族的车子和衣裳;华胄:显贵的后代。指显贵家族的子弟唐·孙恂《猎狐记》:“秀才轩裳华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操履。”
6、鹤归华表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晋·陶潜《搜神後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後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7、繁华损枝华:花。繁盛的花朵有损于花枝。比喻文采太华丽,将损及文章内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
8、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元史·乌古孙泽传》:“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9、富贵荣华荣:植物枝叶繁茂;华:草木开花。荣华:比喻兴旺繁盛。地位显赫;昌盛兴旺。汉 王符《潜夫论 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
10、悃质无华华:浮夸。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诚意,毫不虚假。明·艾南英《答夏彝仲文书》:“独取太史公所自为赞论序略者读之,其句字可谓悃质无华矣。”
11、秋实春华比喻德行和才华。清 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参见“春华秋实”。
12、风华绝代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13、纷华靡丽纷华:繁华富丽;靡丽:奢侈,华丽。形容繁华富丽,奢侈讲究。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安帝纪》:“嫁娶送终,纷华靡丽。”
14、鸿图华构宏大华美的建筑景观。明·张居正《宫殿纪》:“高皇帝定鼎金陵,文皇帝建都燕蓟,我皇上龙飞襄郢,三大都在寰宇间,皆据百二之雄胜,萃岳渎之灵秀。鸿图华构,鼎峙于南北。”
15、含英咀华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唐 韩愈《进学解》:“沈浸醲郁,含英咀华。”
16、踵事增华踵:追随,继续。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17、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18、雍荣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19、虚度年华白白地度过年岁。虚:指没有收获、成就。《忆邓拓 邓拓与人民日报》:“他认为: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虚度年华。”
20、风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时。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那轿中走出来一个风信年华的丽人,便是年羹尧的爱妾。”
21、才华超众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22、年华虚度虚度:白白渡过。白白地度过年岁李欣《除夕夜话》:“即使到了除夕,我们也不使年华虚度,要守住每一秒。”
23、放马华阳谓不再用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四》:“武王伐纣,天下既定,王巡岳渎,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其中多野马。”
24、才华盖世盖:覆盖。才能很高;远远超出当代的人。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他做宗人府主事时候,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是个才华盖世的名王。”
25、直扑无华质朴无文采。罗惇曧《文学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词尚整饰,《书》垂《典》《诰》,尤多叶韵,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日直扑无华,遂称复古也。”
26、悃愊无华悃愊:至诚;华:浮夸。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实意,毫不虚假。《后汉书·章帝纪》:“安静之吏,悃愊无华。”
27、华衮之赠华衮:古代帝王的礼服。形容贵重的赠与。晋·范宁《谷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一言之贬,辱过市井之挞。”
28、风华浊世指佼佼不凡。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他一看,见是个风华浊世的佳公子,先觉得人如其文。”
29、褫其华衮,示人本相褫:剥夺;衮:礼服;示:展示。剥开华美的外衣,在人前显示本来面目。比喻揭穿别人的伪装。鲁迅《书信集·至曹聚仁》:“此种物件,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乌烟瘴气,莫名其妙。”
30、水木清华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晋 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31、掇菁撷华掇:拾取;菁:精华。撷:摘取。选取事物的精华。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上》:“《文选》主于修辞,一知半解文章家有偏霸也;《文粹》掇菁撷华,迹选之鼓吹;《文鉴》主于政事,意不在文。”
32、铁树开华见“铁树开花”。《续传灯录·或庵师体禅师》:“淳熙己亥八月朔示微疾,梁翰别郡守曾公。逮夜半书偈辞众曰:‘铁树开华,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掷笔云寂。”
33、天华乱坠见“天花乱坠”。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聚徒一千二千,说法如云如雨,讲得天华乱坠,只成个邪说争竞是非。”
34、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而且正当花信年华,就如秋月将满,春花方盛,令人一见便觉不可错过。”
35、华而不实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36、直朴无华华:文采。质朴而没有文采。罗悴悬《文学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词尚整饰,《书》垂《典》《诰》,尤多叶韵,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曰直朴无华,遂称复古也。”
37、华屋秋墟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38、遗华反质谓舍弃浮华而返归朴质。《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做诗〉》:“颓纲既振,品物咸秩。神道见素,遗华反质。”李善注:“华谓采章,质谓淳朴也。遗,弃也。”
39、朱轮华毂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
40、声华行实声:声誉;华:显耀;行:品行;实:朴实。声望很高,品行朴实。唐·韩愈《举荐张藉状》:“声华行实,光映儒林。”
41、水石清华见“水木清华”。《宋书·隐逸传论》:“且岩壑闲远,水石清华,虽复崇门八袭,商城万雉,莫不蓄壤开泉,仿佛林泽。”
42、年华垂暮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宋 张元干《庐川词 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43、芳年华月芳年:妙龄。指美好的年华。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44、枯杨生华枯:干枯;华:同“花”。枯萎的杨树重新开花。比喻老年女子嫁了做官的丈夫,好景不长。《周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
45、含菁咀华见“含英咀华”。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盖人人能矣。”
46、开华结果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万寿普信禅师》:“无影树栽人不见,开华结果自馨香。”
47、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48、一现昙华比喻事物或人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华,同“花”。景定成《稚伶刘箴俗哀词》之三:“翻成薄命红颜女,一现昙华惹世疑。”
49、华发苍颜颜:容颜。头发花白,面容苍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宋·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50、朴实无华质朴实在而不浮华。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51、光华夺目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醒世恒言 灌园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
52、华不再扬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晋·陆机《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扬。”
53、枯树生华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54、删华就素放弃荣华富贵而过简朴生活。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孟光桓少君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
55、一梦华胥《列子·黄帝》:“扞黄帝呴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56、马入华山《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57、金华殿语金华殿:宫殿名。指一般水平的讲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58、豆蔻年华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唐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9、及笄年华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
60、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