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何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何至于此 | 怎么会到这样的境地。指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 | 《旧唐书·李密传》:“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曰:‘何至于此?’” |
2、更待何时 | 更:再,复。指不必再等待,已到了该说该做的时候。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横,到这里却去不得,似这般瞎汉不打更待何时?” |
3、相去几何 | 去:距离。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 |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
4、莫之谁何 | 莫:没有。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 | 明·归有光《备倭事略》:“今倭贼冯陵,所在莫之谁何。” |
5、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堪:胜任。树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 | 北周·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6、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
7、末如之何 | 犹言无法对付,莫可奈何。 | 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吾所以不能默者,冀夫可上可下者,可引致耳。其不移者,古人已末如之何也。” |
8、无计奈何 | 谓无法可施。语本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 | 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 |
9、何患无辞 |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 《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1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
11、噬脐何及 |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脐),其及图之乎?” |
12、没法奈何 | 指没有办法,无计可施。 | 朱自清《那里走 我们的路》:“所以那些没法奈何的人,我想都将向这三条路里躲了进去。” |
13、何其衰也 | 怎么这么衰颓啊! | |
14、没可奈何 | 指没有办法,无计可施。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清早是死不起床的,点名时监学向床上去拉他,也拉他不动,监学把他也没可奈何。” |
15、相煎何急 | 煎:煮;何:多么;急:紧迫。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16、从何说起 | 从哪里开始说。 | 曾朴《孽海花》第20回:“这一席话,不觉把雯青说得呆了半晌,方挣出一句道:‘这从何说起呢?’” |
17、如之奈何 | 怎幺办。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
18、不可奈何 | 奈何:对付,处置。指没有办法。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 |
19、何其相似乃尔 | 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 |
20、何其毒也 | 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 | |
21、傅粉何郎 | 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养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
22、不奈之何 | 指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相国老夫人听得悲泣,不奈之何,故谒微生,愿求脱命计。” |
23、周妻何肉 | 周:指南齐的周颙;何:指梁代的何胤。周颙有妻子,何胤吃肉,二人学佛修行,各有带累。比喻饮食男女影响事业。 | 唐·李延寿《南史·周颙传》:“太子曰:‘累伊何?’对曰:‘周妻何肉。’” |
24、何罪之有 |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 《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
25、伊何底止 | 同“伊于胡底”。 | 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
26、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 巴金《秋》尾声:“谈话中也常提到四妹,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27、谭何容易 | 谭:同“谈”;何容:岂可,怎能容许;易:轻易。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 |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盖做一富人,谭何容易,必至殚心极虑者数十年。” |
28、该当何罪 | 当:承担。应该承担什么罪。 | 曾朴《孽海花》第二回:“你还想引诱良家子弟,该当何罪?” |
29、其奈我何 | 奈:如何。能把我怎么样?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0章:“段还以为‘我不自动辞职,总统其奈我何’!” |
30、干卿何事 | 干:关涉;卿:你的尊称。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 | 宋·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31、日饮亡何 | 每天饮酒,不过问其它的事情。语出《汉书·爰盎传》:“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 | 语出《汉书·爰盎传》:“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 |
32、无如奈何 | 无可奈何。 | 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此人则是贪恋酒色,无如奈何。” |
33、无如之何 | 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 | 《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
34、亡可奈何 | 无可奈何。谓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 | |
35、弋者何慕 | 弋者:射鸟的人。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比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 | 唐·张九龄《感遇》诗:“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
36、何必当初 |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
37、何郎傅粉 | 傅粉:抹粉。原指何晏脸色白净,如同擦了粉一般。后指美男子。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
38、何足介意 | 何:怎么;介意:放在心上。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度尚传》:“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
39、人生何处不相逢 | 〖释义〗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
40、后悔何及 | 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 《周书·崔谦传》:“舍此不为,中道而退,便恐人皆解体,士各有心。一失事机,后悔何及。” |
41、悔之何及 | 悔:后悔。后悔也来不及了。 | 《孔子家语·致思》:“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 |
42、今夕何夕 |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 《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
43、夫复何言 | 夫:语助词;复:再。还能再说什么呢。 | 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夫复何言!” |
44、百身何赎 | 身:指生命;何:怎能;赎:抵换。意思是自己就有一百条命也抵换不回来。 | 南朝 梁 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 |
45、不知何许人 | 许:处所。不知道是哪里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 |
46、成也萧何败萧何 |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 《警世通言 王娇鸾百年长恨》:“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 |
47、彼何人斯 | 斯:助词,啊。他是什么人啊。 | 《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
48、谈何容易 | 哪里说得上容易呀!常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览焉。’先生曰:‘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 |
49、何所不为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 《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
50、无可柰何 | 见“无可奈何”。 | |
51、无何有之乡 | 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
52、何所不至 | 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 |
53、何足为奇 |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孙先生,恰才你摆的阵势,都是可破的,何足为奇。” |
54、无奈我何 | 不能把我怎么样。即无法对付我。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4回:“我主意拿的老老的,你纵有通天本领,也无奈我何。” |
55、于心何忍 |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
56、徒唤奈何 | 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 | 冰心《往事》:“因为文字原是最着迹的,云霞却是最灵幻的,最不着迹的,徒唤奈何!” |
57、追悔何及 | 悔恨以往的事情,但已无法改变了。亦作“追悔不及”。 | 《旧五代史·庄宗本纪八》:“将士经年离隔父母,不取敕旨归宁,上贻圣忧,追悔何及!”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慎守诀》:“世上之人,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焉;不早自防,追悔何及?” |
58、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 《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
59、无何有乡 | 无何有之乡。 | 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我们小小一点沉闷会被它荡到无何有乡去了。” |
60、何思何虑 | 虑:忧。指没有什么可思虑的。形容胸襟开阔或无所用心。 | 《周易·系辞》:“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