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怪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怪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成精作怪精:精灵;怪:妖怪。变成精灵妖怪危害人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阴灵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
2、不足为怪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
3、逞怪披奇炫耀奇异。明·方孝孺《息耕亭记》:“尚修其辞,逞怪披奇,穷精备思,遐观千载,竟亦何裨,此谓名劳。”
4、刁钻古怪刁钻:狡诈。为人行事狡诈怪僻。也形容问题、题目冷僻、怪异。明 吴承恩《西游记》:“又各挂着一个粉漆牌儿,一个写着‘刁钻古怪’,一个写着‘古怪刁钻’。”
5、降妖捉怪迷信指降伏妖精,捉住鬼怪。比喻制服凶恶的人。明·周楫《西湖二集·马神仙骑龙升天》:“闻说叶天师惯会降妖捉怪,明日便张天师吃鬼迷也。”
6、怪事咄咄同“咄咄怪事”。
7、迂怪不经经:常规、规则。迂曲怪诞不合常理。《隋书·王劭传》:“劭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录口勒,又采迂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
8、恬不为怪恬:安然;为:认为。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东汉 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
9、诡形怪状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宋·胡仔《山谷下》:“戴叔伦诗云:‘诡形怪状翻合宜。’”
10、鬼怪妖魔泛指各种害人的妖怪,比喻社会上作恶害人的恶势力和坏人。清·无名氏《说唐》第62回:“原来是鬼怪妖魔都来拜我生日。”
11、子不语怪子:孔子;语:谈论。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12、百怪千奇形容花样繁多。清 李渔《闲情偶寄 饮馔 蔬食》:“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无一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
13、礼多人不怪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
14、怪诞不经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原序》:“有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
15、断怪除妖谓铲除妖魔鬼怪。明·无名氏《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锋断怪除妖,是是是,赁道法驱邪斩虎。”
16、搜奇抉怪搜:搜索。抉:抉择,挑选。奇、怪:奇异的,罕见的。搜索新奇的,挑选罕见的。多指诗文刻意求新求奇。亦作“搜奇检怪”。唐·韩愈《荆谭唱和诗序》:“志存乎《诗》、《书》、寓辞乎咏歌,往复循环,有唱斯和,搜奇抉怪,雕镂文字。”
17、捏怪排科作怪、捣鬼、为难之意。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着那等干眼热滑张杓,任从那些打草惊蛇,尽教他捏怪排科斯间谍。”
18、懦词怪说荒诞无稽之谈。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洪范>洛书义》:“《易经大全》、《书经大全》言九圈十圈之河图洛书,懦词怪说布满篇章。”
19、素隐行怪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20、狂朋怪友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同“狂朋怪侣”。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见你每朝逐日,伴着那火狂朋怪友,饮酒作乐。”
21、见怪不怪,其怪自绝怪:奇异的;绝:绝迹,了却。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谢觉哉《作风漫谈》:“既是毫无根据,那见怪不怪,其怪自绝,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22、荒怪不经极其荒唐,不合常理。宋·王楙《野客丛书·相如上林赋》:“其夸苑囿之大,固无荒怪不经之说,后世学者,往往读之不通。”
23、见怪不怪,其怪自坏怪:奇异的;坏:败。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24、怪形怪状奇异古怪的形态、样子。
25、天灾物怪灾:灾祸。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明史·王家屏传》:“天灾物怪,罔彻宸聪,国计民生,莫关圣虑。”
26、怪里怪气形状、装束、声音等奇怪,跟一般的不同。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朱汉才用手电筒照着图解,叫着各种怪里怪气的名称。”
27、装妖作怪装扮妖怪骗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测。清 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 白堤政迹》:“只应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
28、咄咄怪事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29、大惊小怪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30、殊形怪状殊:特殊。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唐·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31、恢恑憰怪谓离奇怪异。《庄子·齐物论》:“恢恑憰怪,道通为一。”
32、索隐行怪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汉书 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33、跷蹊作怪跷蹊:奇怪。奇怪多端。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只因这封简帖儿,变出一本跷蹊作怪底小说来。”
34、斗怪争奇谓以奇怪取胜。清·郁永河《土番竹枝词》之八:“铜箍铁镯俨刑人,斗怪争奇事事新。”
35、少见多怪少见:见识少。见识太少;遇到事情就以为奇怪。多形容见闻浅陋。汉 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36、谲怪之谈谲怪:怪诞。荒诞不稽的言论。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日,谲怪之谈也。”
37、枭蛇鬼怪比喻丑恶之徒。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112》:“这即使是对头,是敌手,是枭蛇鬼怪,我都不问。”
38、失惊倒怪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天花雨》第十四回:“回家方稀奇事,失惊倒怪落三魂。”
39、奇奇怪怪指事物或行为稀奇特异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却有个波俏的女子,也因灯夜游玩,撞着个狂荡的小秀才,惹出一场奇奇怪怪的事来。”
40、千奇百怪许许多多奇特怪异的事物。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
41、丑人多作怪长相丑陋的人经常做出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来为难别人。茅盾《叩门》:“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42、妖形怪状装束奇特,举止轻佻。多形容女性。巴金《谈<寒夜>》:“他看不惯媳妇‘一天打扮得妖形怪状’上馆子,参加舞会,过那种‘花瓶’的生活。”
43、成妖作怪怪:妖怪。变成精灵妖怪危害人间。明·罗贯中《平妖传》第22回:“似此成妖作怪,决留他不得了,只教他离了我家便了。”
44、奇谈怪论非常古怪又不合情理的谈论、文章。清 钱泳《履园丛话 春旧 仲子教授》:“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华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异物,无一人与言者。”
45、见怪非怪,其怪自害怪:奇异的。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明·无名氏《白兔记·牧牛》:“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46、丑八怪相貌丑陋的人。老舍《我这一辈子》:“一个漂亮小伙子所最怕的恐怕就是娶个丑八怪似的老婆吧。”
47、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怪:奇异的。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无如愚夫愚妇始终不悟耳。”
48、妖声怪气说话腔调妖里妖气,姿态怪异而轻佻。
49、失惊打怪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指大惊小怪。宋 洪迈《夷坚三志已 善谑诗词》:“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50、精奇古怪形容十分奇特,不同一般。明·汤显祖《还魂记·硬拷》:“你精奇古怪虚头弄。”
51、鬼形怪状犹言奇形怪状。《禅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边,蓦然城门开处,突出四个夜叉,生得鬼形怪状,面目狰狞,种种奇异之像。”
52、诡谲怪诞怪诞:奇异古怪。形容十分古怪离奇。宋·陆九渊《书与包洋道》:“一旦骇于荒唐缪悠之说,惊于诡谲怪诞之辞,则其颠顿狼狈之状,可胜方哉?”
53、怪模怪样形态奇怪。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龙老三你还不把那些衣服脱了,人看着怪模怪样!”
54、犀角烛怪借以赞美诗文的深刻。《晋书·温峤传》:“峤旋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怪状。”
55、狂朋怪侣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宋·柳永《戚氏》词:“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56、离奇古怪十分奇特少见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
57、兴妖作怪原指妖怪装神弄鬼或兴事害人。现多比喻无事生非;制造事端;暗中破坏捣乱。元 无名氏《碧桃花》:“你既然还有阳寿,阴曹地府不管,你却这等兴妖作怪。”
58、饰怪装奇谓故为怪异。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变调》:“今之梨园,购得一新本,则因其新而愈新之,饰怪装奇,不遗余力。”
59、陆离光怪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清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见船上扎着无数五色的彩球,夹着各色的鲜花,陆离光怪,纸醉金迷。”
60、奇离古怪犹言希奇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