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寡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寡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款学寡闻形容学问浅、见识少。庄周《庄子 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2、以众暴寡,以强凌弱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于是一乡自为一国,一姓自为一群,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3、寡鹄孤鸾孤鸾:无偶的友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鹄:比喻寡妇。指失偶的男女。汉·王褒《洞箫赋》:“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
4、重厚寡言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金史 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5、索然寡味寡:少,缺少。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然以空疏者为之,则枯木朽荄,索然寡味,仅得其转折波澜。”
6、清汤寡水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没有味道。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煮一蒸钵白菜,清汤寡水,看不见一点油星子。”
7、孤儿寡妇死了父亲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妇女。泛指失去亲人,无依无靠者。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龟传》:“战夫身膏沙漠,居人首系马鞍。或举国掩尸,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城空,野无青草。”
8、抚孤恤寡恤:救济。指养育孤儿,救助寡妇。明·无名氏《鸣凤记·桑林奇遇》:“守经行权,各有其时,抚孤恤寡,存乎一念。”
9、浅见寡识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今辄条数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浅见寡识。”
10、仁柔寡断谓柔弱而缺乏主见。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11、强不犯弱,众不暴寡犯:侵犯;暴:损害。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
12、寡闻少见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东汉 班固《汉书 匡衡传》:“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大察,寡闻少见者戒于雍蔽。”
13、曲高和寡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4、兵微将寡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15、孤鸿寡鹄孤:孤单;鸿:鸿雁;寡:失偶的妇人;鹄:天鹅。孤独失伴的天鹅。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向日蚕桑动,忽相逢孤鸿寡鹄,无门投控,飞鸟依人情可悯。”
16、沉重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17、寡恩少义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这刘敏虽生在这寡恩少义的老子手内,有一个知疼着热的亲娘母子,二人相偎相靠,你惜我怜,还好过得日子。”
18、孤俦寡匹孤独无伴侣。明·沈鲸《双珠记·从军别意》:“恳乞恁途中同情体恤;念背井离乡,孤俦寡匹。”
19、寡廉鲜耻寡、鲜:少;廉:廉洁;不贪污;耻:羞愧;羞耻。原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没有操守;不知羞耻。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20、清简寡欲欲:欲望。保持心地清净,很少欲望。《晋书·张协传》:“转河间内史,在郡清简寡欲。”
21、柔茹寡断柔茹:柔软。指处事软弱,不果断。亦作“柔懦寡断”。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22、鸾孤凤寡见“鸾孤凤只”。明·吴廷翰《集贤宾·题情》:“叹鸾孤凤寡,啼痕榅透香罗帕。”
23、少言寡语谓平时说话不多。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一章:“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
24、鳏寡孤独鳏:年老无妻;寡:年老无夫;孤:年幼丧父;独:年老无子。失去配偶或老年丧子;幼年丧父的人。也泛指无劳动力又无亲人赡养的人。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25、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6、轻言寡信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你不要非真当假,大丈夫言出无差,轻言寡信休要耍。”
27、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28、沉厚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旧五代史 梁书 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29、众寡莫敌寡:少。少数敌不过多数。《周书·李贤传》:“彼既同恶相济,理必总萃于我,其势不分,众寡莫敌。”
30、寡恩薄义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31、寡见鲜闻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32、孤独鳏寡泛指无依无靠的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3、恤孤念寡恤:体恤,周济。救济孤儿,关心寡妇。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据居士恤孤念寡,敬老怜贫,世之少有也。”
34、众寡势殊众:多;寡:少。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晋 桓冲《上言吉挹忠节》:“襄阳失守,边情沮丧,加众寡势殊,以至陷没。”
35、黄皮寡廋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同“黄皮刮廋”。熊伯涛《宁都兵暴前后》:“一群饿得黄皮寡廋的人,伸着两只皮包骨头的手。”
36、省愆寡过省:减少;愆:失误。减少过错。清·林则徐《通饬各属命盗各案赶紧审解札》:“要知早结一日,少抢一人,皆可省愆寡过,复何惮而不为乎?”
37、鳏寡茕独茕,无兄弟。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同“鳏寡孤独”。唐 李白《虞诚令李公去思颂碑》:“公勖之亲邻,厄以凶事,而鳏寡茕独,众所赖焉。”
38、菲才寡学菲:微薄;寡:少。才能微小,学识肤浅。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3回:“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
39、将寡兵微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40、孤儿寡母指男子死后遗留的孩子和妇女。《晋书·石勒载记》:“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41、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42、寡见少闻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43、寡不胜众同“寡不敌众”。《吕氏春秋·壅塞》:“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
44、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45、少私寡欲寡:少;欲:欲望。指仆人的欲望很小。《庄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
46、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先秦 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47、孤子寡妇指男子死后遗留的孩子和妇女。战国·楚·宋玉《高堂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48、孤男寡女指单身男女。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焉有孤男寡女共于幽室,况黑夜之中,不起奸淫的道理?”
49、众寡不敌人少敌不过人多。晋 陈寿《三国志 郭淮传》:“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50、道寡称孤谓自封为王,称霸一方。明·无名氏《陈仓路》第三折:“都待要分疆土,霸山川,寻战讨,相攻拒,出来的道寡称孤。”
51、陵弱暴寡谓欺凌弱小者和少数。语出《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语出《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52、怜孤惜寡怜:哀怜,同情;惜:怜惜。怜悯同情孤苦无依的孤儿寡妇。明·徐元《八义记·赵宣训子》:“怜孤惜寡念贫穷,今日收留我运通。”
53、沉密寡言犹沉默寡言。《宋书·徐羡之传》:“[羡之]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
54、优柔寡断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55、鲜廉寡耻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上之上》:“朝廷不复敦尚名节,故士大夫鲜廉寡耻,不知君臣之义。”
56、沉默寡言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57、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三国·魏·曹植《蝉赋》:“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58、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59、罕言寡语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60、称孤道寡孤、寡:古代皇帝自称。自封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辈儿称孤道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