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根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追根查源 | 同“追本溯源”。 | 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 |
2、知根知底 | 指有较深入的了解。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9回:“惟有第四件最难,必须知根知底之人前去出首;不但出首,还要单上开封府出首去。” |
3、根连株逮 | 犹株连。 | 《元典章·刑部二·系狱》:“小有词诉,根连株逮,动至什伯,系累满途,囹圄成市。” |
4、头重脚轻根底浅 | 头比脚重没有基础。比喻根基不扎实。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5、盘根问底 | 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四回:“无如林之洋虽在海外走过几次,诸事并不留心,究竟见闻不广,被小山盘根问底,今日也谈,明日也谈,腹中所有若干典故,久已告竣。” |
6、根牢蒂固 | 根基牢固。 | 《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从来说‘腊雪培元气’,把麦根培植得根牢蒂固。” |
7、根据槃互 | 指把持据守,互相勾结。 | 《三国志 魏志 曹爽传》:“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 |
8、拔树寻根 | 比喻追究到底。 |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
9、穷根究底 | 追究事物的根底。 | 巴金《秋》:“淑华穷根究底地问道:‘三爸跟你谈过什么事吗?’” |
10、根深本固 | 指根基深厚牢固。 | 《淮南子 泰族训》:“不大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 |
11、根株附丽 | 比喻依附权势。 | 明·唐顺之《与周约庵中丞论项守》:“又自罗翁当国,为缙绅所辐辏,而永嘉之人根株附丽,攫美官鼓声势者尤众。” |
12、拔树搜根 | 比喻追究到底,彻底查问。 | 见“拔树寻根”。 |
13、不根之论 |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
14、绝其本根 | 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 《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
15、咬紧牙根 | 紧紧地咬住牙,不张开嘴巴。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 | 梁斌《红旗谱》第二卷:“他就咬紧牙根,恨恨地说:‘干,割了脖子上了吊也得干!’” |
16、命根子 | 有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9章:“宝生在他们老公母俩心上,真像命根子,宝贝疙瘩。” |
17、槃根错节 | 槃:同“盘”,盘旋;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
18、深根固蒂 | 同“深根固柢”。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 |
19、询根问底 | 谓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 杨朔《雪花飘飘》:“你问我,叫我问谁呢?别总是那个老毛病,询根问底的,追的人心慌。” |
20、立地生根 | 比喻过于性急,立刻就要办好事情。 | |
21、盘根究底 | 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 郭沫若《残春及其他 牧羊哀话三》:“我失悔我不应该盘根究底,这样地苦了他。” |
22、根结盘固 | 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 《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根结盘固,牢不可脱。” |
23、寻根究底 | 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
24、蟠根错节 | 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 清·黄宗羲《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然君以为章句细微,无关重轻,所贵乎学者,必当为世所倚仗,蟠根错节,取定俄顷。” |
25、推究根源 | 推究:推求论究。推求根本,论究来源。 | 《北史·苏绰传》:“欲使察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根源。” |
26、根生土长 |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却不道一般儿根生土长,开花结子,带叶连枝。” |
27、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
28、刨根问底 | 刨出根子追出底细。 | 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
29、根孤伎薄 | 势力孤单,才智浅薄。 | 南朝·宋·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日晏途绕,块然自丧,加以无良,根孤伎薄,既同冯衍负困之累,复抱相如痟渴之疾。” |
30、根牙盘错 | 犹言盘根错节。 | |
31、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 |
32、根株牵连 | 谓一方有祸,另一方如同根与株一般不可避免地受到牵累。 | 《新唐书·李德裕传赞》:“身为名宰相,不能损所憎,显示挤以仇,使比周势成,根株牵连,贤智播奔,而王室亦衰,宁明有未哲欤?” |
33、刨树搜根 | 喻追究底细。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真个的,还把有用精神置之无用之地,费这闲心去刨树搜根不成?” |
34、有根有苗 | 有根据,有线索。 | 《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这事虽奇,却还有根有苗,想得起来。” |
35、深根宁极 | ①谓深藏静处。②根柢牢固。 | 战国·宋·庄周《庄子·缮性》:“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
36、起根发由 | 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 |
37、剪草除根 |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38、根深固本 | 固:坚守。指根茎深厚牢固。 | 《晋书·伏滔传》:“所以杜其萌际,重其名器,根深固本,传之百世。” |
39、刬草除根 | 犹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 语出《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明 陶宗仪《辍耕录连枝秀》:“半世连枝带叶,算从前,历尽虚花,一朝刬草除根,到此际方成结果。” |
40、根深柢固 |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 韩非《韩非子 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
41、剗草除根 | 斩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42、追根求源 | 同“追本溯源”。 |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
43、根连株拔 | 连根拔除。 |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传闻二处所抄不及十四五,盖行赂于权要者十二三,顿寄于亲戚者十三四,郿坞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
44、斩草除根 |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45、翦草除根 | 翦:“剪”的异体字;割断;翦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也作“剪草除根”。 | 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46、六根清净 |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 隋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
47、无根而固 | 固:牢固。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 | 《管子·戒》:“管仲复于桓公曰:‘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
48、根深蒂固 | 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 | 先秦 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49、六根清静 |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 |
50、扎根串连 | 深入群众并将分散的群众串连起来。 | 周鸣钢《没有双手的女英雄》:“她和许多土改干部一样搞好了扎根串连的工作。” |
51、咬菜根 | 能够吃菜根过日子。形容能忍受艰苦的生活。 |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 |
52、深根蟠结 | 犹盘根错节。比喻恶势力根基深厚,勾结紧密。 | 清·夏燮《中西纪事·管蠡一得》:“若其著名之窗口,则地方官之门印胥吏,无非其深根蟠结之党羽。” |
53、根壮叶茂 | 树的根部壮大粗实,枝叶就繁茂旺盛。比喻根基坚牢,发展前景就不可限量。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但能养精神,调元气,吞津液,液精内固,乃生荣华,喻树根壮叶茂,开花结实,胞孕佳味,异殊常品。” |
54、追根穷源 | 同“追本溯源”。 | 惜红馆主《续啼笑因缘》第三十七回:“原来家树、凤喜这头婚姻,追根穷源,自然不能不归功于寿峰父女。” |
55、达地知根 |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
56、移根换叶 | 比喻彻底变换处境。 | 宋 苏轼《意难忘 妓馆》词:“怎禁得栖惶。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 |
57、落地生根 | 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 《人民日报》1969.12.18:“他们纷纷表示,要在农村落地生根,干一辈子革命。” |
58、落叶归根 |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
59、根深固蒂 | 蒂:指瓜、果、茎、枝相连处。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 《明史·杨继成传》:“连路蟠结,根深固蒂,各部堂司大半皆其羽翼。” |
60、单根独苗 | 比喻独生子或唯一的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