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根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根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追根求源同“追本溯源”。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2、咬定牙根见“咬定牙关”。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李逵浑身脱剥,咬定牙根,手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
3、无根而固固:牢固。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管子·戒》:“管仲复于桓公曰:‘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4、断根绝种断绝后代,即断子绝孙。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八十一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图,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斩灭尸形,断根绝种,勿得飞扬。”
5、根盘蒂结犹根深蒂固。明·李东阳《读唐史》:“惟公言正论,不可则止,而根盘蒂结于君心者,不可猝拔。”
6、有根有据有根据,不是凭空捏造。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八回:“郑恩听了这一席话,欲待不信,这卖油梆子现在,是他掐算出来的,似乎有根有据,怎么不信?”
7、根据槃互指把持据守,互相勾结。《三国志 魏志 曹爽传》:“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
8、剪草除根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9、根深固本固:坚守。指根茎深厚牢固。《晋书·伏滔传》:“所以杜其萌际,重其名器,根深固本,传之百世。”
10、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蒂:花、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清 张南庄《何典》:“引得酒鬼相打,搅出人性命来。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
11、绝其本根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12、根深叶茂树根扎得深;树叶才能茂盛。比喻根基深厚;事物才发达。唐 张说《起义堂颂》:“若夫修德以降命,奉命以造邦,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天人报应,岂相远哉。”
13、穷根究底追究事物的根底。巴金《秋》:“淑华穷根究底地问道:‘三爸跟你谈过什么事吗?’”
14、根株牵连谓一方有祸,另一方如同根与株一般不可避免地受到牵累。《新唐书·李德裕传赞》:“身为名宰相,不能损所憎,显示挤以仇,使比周势成,根株牵连,贤智播奔,而王室亦衰,宁明有未哲欤?”
15、削草除根犹斩草除根。谓从根本上消除祸患。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不争晋公主怀孕在身,产孤儿是我仇人,待满月钢刀铡死,才称我削草除根。”
16、游谈无根谓没有根据信口乱说。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17、槃根错节槃:同“盘”,盘旋;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18、盘根问底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四回:“无如林之洋虽在海外走过几次,诸事并不留心,究竟见闻不广,被小山盘根问底,今日也谈,明日也谈,腹中所有若干典故,久已告竣。”
19、穷根寻叶穷:尽。指弄清来龙去脉或事情的真相。唐·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追逮证验,穷根寻叶,狼虎满路,狴牢塞路。”
20、移根接叶喻指牵引媒介。明 吴炳《情邮记 选艳》:“小人做官媒呵,移根接叶,种就了多少并头莲。”
21、无了根蒂比喻无所凭依;没有本源。语本《汉书·叙传上》:“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呼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语出《汉书·叙传上》:“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呼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
22、移根换叶比喻彻底变换处境。宋 苏轼《意难忘 妓馆》词:“怎禁得栖惶。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
23、根牢蒂固根基牢固。《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从来说‘腊雪培元气’,把麦根培植得根牢蒂固。”
24、削株掘根株:露出地面的的树桩。形容彻底铲除。也比喻除恶务尽。《战国策·秦策一》:“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25、翦草除根翦:“剪”的异体字;割断;翦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也作“剪草除根”。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26、盘根错节盘:弯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根弯曲;枝节交错。形容纵横交错;密密麻麻。也比喻事物关系错综繁杂;难以处理。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一》:“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坚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劳也。”
27、刨树搜根喻追究底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真个的,还把有用精神置之无用之地,费这闲心去刨树搜根不成?”
28、达地知根比喻根底清楚、明白。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29、根深蒂固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先秦 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30、归根结柢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清 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31、铲草除根铲:消灭;除:去掉。除草时要连根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明·沈鲸《双珠记·协谋诬讼》:“自古道杀人见血,铲草除根。”
32、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这事虽奇,却还有根有苗,想得起来。”
33、根浅门微
34、剗草除根斩草除根。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35、引绳批根亦作“引绳排根”。比喻合力排斥异己。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
36、命根子有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9章:“宝生在他们老公母俩心上,真像命根子,宝贝疙瘩。”
37、咬紧牙根紧紧地咬住牙,不张开嘴巴。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梁斌《红旗谱》第二卷:“他就咬紧牙根,恨恨地说:‘干,割了脖子上了吊也得干!’”
38、搜根问底搜:寻求。指追问其原因和结果。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彩云的大姐,正要问那位叫的,只说得半句,被彩云啐了一口道:‘蠢货!谁要你搜根问底?’”
39、根结盘固比喻关系错综牢固。《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根结盘固,牢不可脱。”
40、根朽枝枯朽:腐烂;枯:枯槁。树根腐烂了,树枝就会枯萎。比喻事物失去了根本或在根本上出现问题,就会走向衰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此气是人之根本,根本若绝,则藏腑筋脉如枝叶,根朽枝枯,亦以明矣。”
41、根蟠节错犹言盘根错节。明·李东阳《灵寿杖歌》:“根蟠节错相纠缠,含风饱雪经炎寒。”
42、上根大器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43、盘根究底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郭沫若《残春及其他 牧羊哀话三》:“我失悔我不应该盘根究底,这样地苦了他。”
44、叶落归根树叶飘落;掉在树跟旁。古时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现比喻不忘本源。也作“落叶归根”。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慧能大师》:“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45、穷苗苦根比喻处境贫苦的人。《中国歌谣资料·一颗比一颗甜》:“穷苗苦根带土铲,黄连换来甘蔗杆。”
46、再实之木根必伤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皇后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
47、归根究柢追究底细。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五幕:“归根究柢,害你哥哥的人,就是张大户。”
48、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49、刬草除根犹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语出《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明 陶宗仪《辍耕录连枝秀》:“半世连枝带叶,算从前,历尽虚花,一朝刬草除根,到此际方成结果。”
50、根连株逮犹株连。《元典章·刑部二·系狱》:“小有词诉,根连株逮,动至什伯,系累满途,囹圄成市。”
51、六根清静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
52、根究着实
53、同气连根同气:指有共同的血统关系。比喻兄弟之亲,骨肉相连。苏雪林《玉溪诗迷·乙》:“喻她们为双桐,有同气连根的意思。”
54、追根穷源同“追本溯源”。惜红馆主《续啼笑因缘》第三十七回:“原来家树、凤喜这头婚姻,追根穷源,自然不能不归功于寿峰父女。”
55、有根有底犹言有根有据。浩然《石山柏》:“为了证明他说的这些话有根有底,他又跟我翻起石山柏的历史。”
56、根株附丽比喻依附权势。明·唐顺之《与周约庵中丞论项守》:“又自罗翁当国,为缙绅所辐辏,而永嘉之人根株附丽,攫美官鼓声势者尤众。”
57、根连株拔连根拔除。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传闻二处所抄不及十四五,盖行赂于权要者十二三,顿寄于亲戚者十三四,郿坞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58、根深本固指根基深厚牢固。《淮南子 泰族训》:“不大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
59、根壮叶茂树的根部壮大粗实,枝叶就繁茂旺盛。比喻根基坚牢,发展前景就不可限量。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但能养精神,调元气,吞津液,液精内固,乃生荣华,喻树根壮叶茂,开花结实,胞孕佳味,异殊常品。”
60、知根知底指有较深入的了解。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9回:“惟有第四件最难,必须知根知底之人前去出首;不但出首,还要单上开封府出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