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歌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引吭高歌 | 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噪子;大声歌唱。 | 晋 张华注《离经》:“搏则利嘴,呜则引吭。” |
| 2、舞裙歌扇 | 见“舞衫歌扇”。 | 宋·晁补之《南歌子》词:“东园捶鼓赏新醅,唤取舞裙歌扇,探春回。” |
| 3、弦歌之声 | 弦歌:弦乐。弹琴和唱歌的声音。泛指教学活动。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
| 4、聋者之歌 |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 《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
| 5、舞燕歌莺 | 莺:黄莺。指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形容一派太平景象。 | 明·张凤翼《灌园记·齐王拒谏》:“计日周秦兼并,烽烟罢警,正好酣柳眠花,舞燕歌莺。” |
| 6、酣歌恒舞 | 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 《尚书 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
| 7、载歌载舞 | 载:又、且。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
| 8、轻歌妙舞 | 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5回:“轻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怡。” |
| 9、牛角之歌 | 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 |
| 10、独弦哀歌 | 弦:琴弦。指独自弹奏弦乐器,哀声歌唱。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 |
| 11、舞榭歌台 | 供歌舞用的台榭。 | 南宋·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 12、燕市悲歌 |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后以“燕市悲歌”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
| 13、凤歌鸾舞 | 神鸟歌舞。比喻美妙的歌舞。 | 宋·赵善括《醉蓬莱》词:“桂子兰孙,凤歌鸾舞,介我公眉寿。” |
| 14、选妓征歌 | 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
| 15、悲歌击筑 | 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 《史记 刺客列传》载: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 |
| 16、可歌可泣 | 可:值得;歌:歌颂;赞扬;泣: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并令人感动的流泪。 | 明 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
| 17、楚歌之计 | 《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后因用“楚歌之计”谓攻心之术。 | 《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
| 18、击筑悲歌 | 击:敲击;筑:古乐器名。敲击着筑,唱着悲壮的歌。形容慷慨悲歌。 | 《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19、燕舞莺歌 | 见“燕舞莺啼”。 | 宋·朱淑真《春日行》:“燕舞莺歌昼晷永,帘幕无人门宇静。” |
| 20、悲歌慷慨 | 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 | 宋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
| 21、放歌纵酒 | 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22、弹剑作歌 | 比喻怀才不遇。 | 唐·李白《行路难·其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 23、涂歌里咏 | 同“涂歌邑诵”。 |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欢若亲戚,芬若椒兰。” |
| 24、长歌代哭 | 长歌:放声歌咏,借指写诗文。用放声歌咏来代替痛哭泣,借以抒发胸中的悲愤。 | 清·秋瑾《挽故人陈阙生》序:“手挽一章,亦长歌代哭之意。” |
| 25、村歌社鼓 | 民间的歌谣、鼓乐。 | 元·姚守中《粉蝶儿·牛诉冤》套曲:“为伍的是伴哥王留,受用的是村歌社鼓。” |
| 26、楚舞吴歌 | 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 | 元·萨都刺《江南乐》诗:“翡翠冠高罗袖阔,楚舞吴歌劝郎酌。” |
| 27、酣歌醉舞 | 见“酣歌恒舞”。 | 茅盾《血战后一周年》:“不见他们朝朝暮暮酣歌醉舞么?” |
| 28、正气之歌 | 形容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精神。 | 宋·文天样《正气歌》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诃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
| 29、醉舞狂歌 | 形容沉迷于声色歌舞之中。 | 宋·范成大《玉楼春》词:“蓝桥仙路不崎岖,醉舞狂歌容倦客。” |
| 30、轻歌曼舞 | 轻:轻快;慢:体态柔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 《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
| 31、铁板歌喉 | 形容豪迈的演唱。 | 清·郑燮《道情》曲之七:“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
| 32、大风之歌 | 指汉高祖的《大风歌》。比喻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 | 唐·宋之问《奉和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
| 33、歌声绕梁 |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
| 34、凤舞鸾歌 | ①形容美妙的歌舞。②仙舞的两支曲名。 | 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凤舞鸾歌兮俨欲飞,披烟弄月兮宵未归。” |
| 35、缓歌慢舞 | 缓:柔软。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 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 36、歌莺舞燕 |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 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
| 37、歌功颂德 | 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 38、清歌妙舞 | 指清亮的歌声,美妙的舞蹈。 | 唐 宋之问《有所思》:“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
| 39、歌楼舞榭 |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 | 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 |
| 40、莺歌燕舞 | 黄莺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 宋 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
| 41、歌于斯,哭于斯 |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 《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
| 42、负手之歌 | 喻指临终前的咏歌。 |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 [下续示例] |
| 43、叩角商歌 | 叩:敲击;商歌:悲凉的歌。敲打牛角唱低沉的歌。比喻用言语和歌声迎合人意。 | 《琴操》:“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 |
| 44、莺歌蝶舞 | 同“莺歌燕舞”。 | 唐·鲍君徽《惜花吟》诗:“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
| 45、朝歌夜弦 |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 唐 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 46、清歌曼舞 | 清亮的歌声,柔美的舞蹈。 | 瞿秋白《乱弹·代序》:“‘乾嘉以降’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绮梦,给红巾长毛的‘叛贼’揭乱了。” |
| 47、笔歌墨舞 | 指文笔奇妙精采。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
| 48、能歌善舞 | 擅长歌舞。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不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见者,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 |
| 49、对酒当歌 | 面对着美酒应当高声歌唱。又可指面对着美酒和歌舞。指宴请宾客时赋诗以助酒兴;含有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意思。 | 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 50、选色征歌 | 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亦作“选歌试舞”、“选舞征歌”。 | 清余怀《板桥杂记 雅游》:“结驷连骑,选色征歌。” |
| 51、笙歌鼎沸 |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 | 宋·吴自牧《梦粱录·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
| 52、楚歌四起 | 见“楚歌四合”。 | 元·马致远《庆东原·叹世》曲之二:“帐前滴尽英雄泪,楚歌四起,乌骓漫嘶。” |
| 53、可泣可歌 | 见“可歌可泣”。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70首:“见案上有见赐于书,哭似村诸绝,情文双至,可泣可歌。” |
| 54、高歌猛进 | 高声歌唱;奋勇前进。形容斗志高昂;勇往直前。 | 郭沫若《衷心的祝愿》:“一定要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努力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高歌猛进。” |
| 55、鼓腹讴歌 | 拍着肚皮唱歌。指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鼓腹讴歌笑不彻。” |
| 56、妙舞清歌 | 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声。 | 宋·秦观《一丛花》:“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
| 57、涂歌巷舞 | 同“涂歌里抃”。 | 明·袁宗道《顾使君考绩序》:“一温然长者,兀坐而泣之,可立使民涂歌巷舞。” |
| 58、舞榭歌楼 |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同“舞榭歌台”。 | 宋 沈唐《望海潮》词:“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楼?” |
| 59、击壤而歌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辐辏,车马喧阗,人人击壤而歌,处处笙箫而乐。” |
| 60、狂歌痛饮 | 狂:越出常度;痛:痛快,尽情。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 | 金·元好问《摸鱼儿》:“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