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负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抱负不凡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宋 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2、肉袒负荆肉袒:光着身子;负荆:背负荆条。赤裸上身,背着荆条请罪,愿受责罚。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辜恩负义忘恩负义。元 柯丹邱《荆钗记 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4、背义负恩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5、衔冤负屈心怀冤枉,身受委屈。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6、决一胜负决:决定;胜负:胜败。进行决战,判定胜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不如从武城将军之计,渡江决一胜负为上。”
7、豕而负涂豕:猪;涂:泥。猪背上有泥。比喻极为污秽。《周易·睽》:“睽孤,见豕负涂。”王弼注:“豕而负涂,秽莫过焉。”
8、我负子戴谓夫妻同安于贫贱。详“我黼子佩”。汉·扬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9、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
10、负任蒙劳谓担负重任,承受劳苦。战国·赵·慎则《慎子·民杂》:“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
11、负类反伦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列子·仲尼》:“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张湛注:“负,犹背也。类,同也。”
12、心不负人,面无惭色负:亏欠;惭:羞愧。内心没有对不起人的对方,表情也就会很坦然。《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若以爱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13、使蚊负山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14、负恩昧良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15、皇天不负苦心人天公不会辜负苦心人的意愿。意谓只要肯下苦功,坚持干下去,愿望一定能实现。茅盾《子夜》十六:“再说一句笑话,内人保的寿险后天满期,要是当真今天出了事,就算皇天不负苦心人。”
16、负老提幼见“负老携幼”。《云笈七签》卷十九:“当期之世,水旱蝗虫,五谷饥贵,兵革并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负老提幼,散流他方。”
17、千钧重负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四川文学》:“探信的匆匆赶回来,说敌人已经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钧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18、负重涉远见“负重致远”。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
19、背恩负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陈书 陈宝应传》:“遂乃背恩负义,各立异图。”
20、负荆谢罪见“负荆请罪”。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
21、负气仗义凭借正气,主持正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22、负薪构堂《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以“负薪构堂”指继承先人德业。《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23、徒负虚名见“徒有虚名”。茅盾《子夜》:“我知道赵伯韬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24、负俗之累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范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
25、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负:辜负;毋: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曾朴《孽海花》第34回:“你不要拉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今天只好学曹孟德!”
26、负担舍舟身背行囊,离船上岸.。
27、负固不悛负固:依仗地势险固;悛:改悔。倚恃险阻而不臣服。《全相秦并六国平话》下卷:“若负固不悛,执迷不返,则命将遣师剿平诸国。”
28、若释重负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旧唐书 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29、地负海涵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30、矜功负气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晋书 王浑王浚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
31、负鼎之愿鼎:古代立国的重器。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32、负屈含冤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
33、负罪引慝谓引咎自责。《书·大禹谟》:“[舜]负罪引慝,祇载见瞽螋。”蔡沈集传:“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
34、忘情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后来宝玉明白了,旧病复发,常时哭想,并非忘情负义之徒。”
35、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6、负重致远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37、负险不臣犹言负固不服。《明史·林润传》:“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
38、如牛负重像牛负担着沉重的东西。比喻负担很重。《佛说四十二章经》:“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
39、负乘斯夺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40、蚊思负山负:担负。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负重任。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予不自揣,蚊思负山,欲取郦注从而疏之。”
41、一决胜负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42、负屈衔冤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43、肩负重任担当重要工作或任务。曲波《林海雪原》:“栾超家和陈小柱,未得饱赏威虎山的美景,肩负重任,离开威虎山,直奔神河庙。”
44、负义忘恩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45、负才傲物谓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清·许洽《眉叟年谱·康熙五十八年》:“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貌癯猥琐;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张自服于徽州馆,皆负才傲物者也。”
46、负坚执锐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君等久负坚执锐,卫驾远征。”
47、负郭穷巷负郭:背靠外城;穷巷:僻巷。比喻居处偏僻,出身穷困。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
48、负材任气见“负才任气”。《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49、负山戴岳负:背负;戴:头顶。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肩负重任。《周书·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
50、负德孤恩缺少恩义。宋·李觏《闵雨诗》:“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弄天之权侮人命。”
51、痴心女子负心汉痴:入迷;负心:对爱情不忠。痴迷爱情的女子碰上无情无义的男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日反其事了。”
52、负才任气谓依恃才学,任性使气。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53、负衡据鼎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54、负薪之忧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55、上天不负苦心人负:亏欠,辜负。上天不会亏待苦心经营的人。形容埋头苦干的人最后会成功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论。”
56、自负其能自负:自恃,自许。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能。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57、负薪之病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
58、负固不服依恃险阻而不臣服。《周礼夏官大司马》:“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郑玄注:“负,犹恃也,固,险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
59、反裘负刍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60、负石赴河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