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负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负义忘恩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2、洗雪逋负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后汉书·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3、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
4、决一胜负决:决定;胜负:胜败。进行决战,判定胜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不如从武城将军之计,渡江决一胜负为上。”
5、负险不臣犹言负固不服。《明史·林润传》:“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
6、负暄之献暄:暖和。指把冬天晒太阳取暖的方法进献给国君。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脰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7、豕而负涂豕:猪;涂:泥。猪背上有泥。比喻极为污秽。《周易·睽》:“睽孤,见豕负涂。”王弼注:“豕而负涂,秽莫过焉。”
8、负任蒙劳谓担负重任,承受劳苦。战国·赵·慎则《慎子·民杂》:“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
9、孤恩负义背弃恩义。《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10、违恩负义违逆自己的恩人,有负其往日情义,使之受到伤害。《南齐书·扶南国传》:“永不恭从,违恩负义,叛主之愆,天不容载。”
11、负才傲物谓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清·许洽《眉叟年谱·康熙五十八年》:“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貌癯猥琐;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张自服于徽州馆,皆负才傲物者也。”
12、痴心妇人负心汉痴:入迷;负心:对爱情不忠。痴迷爱情的女子碰上无情无义的男人。明·陆采《怀香记·引示池楼》:“痴心妇人负心汉,这等相思空好看。”
13、枕山负海见“枕山襟海”。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14、如牛负重像牛负担着沉重的东西。比喻负担很重。《佛说四十二章经》:“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
15、负才使气见“负才任气”。《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16、负坚执锐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君等久负坚执锐,卫驾远征。”
17、海涵地负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宋·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清·王韬《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叙》:“公具海涵地负之才,出其余力为词章,已足以弁冕群贤,推倒一世。”
18、负驽前驱背着弓箭在前面开道。比喻迎接的礼度极为尊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驽矢先驱。”
19、负恩昧良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20、背约负盟盟:盟誓。违背原来的约定和誓言。指人背信弃义。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五回:“不料后来背约负盟,移花接木,治晚生心实不甘,故今日行权娶来,求太公祖与老父母做主。”
21、负气含灵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清·陈维崧《平滇颂》:“此则普天率土,感切同雠;负气含灵,无非共愤。”
22、背信负义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郭沫若《笑早者,祸哉》:“我根本就没有料到,希特勒竟发狂到这样的地步,在一年以前就背信负义,开始去侵犯苏联。”
23、负担舍舟身背行囊,离船上岸.。
24、负气斗狠负气:赌气;斗狠:发狠。恃其意气,发狠而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
25、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26、一决胜负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27、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28、负类反伦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列子·仲尼》:“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张湛注:“负,犹背也。类,同也。”
29、蚊力负山以蚊虫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虽小却身负重任。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其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30、忍辱负重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31、负重致远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32、负笈担簦笈:书箱;簦:古代有柄的笠类的伞。背着书箱,扛着伞奔走求学。南朝·梁·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有朋自远,无用栖凭,皆负笈担簦,栉风沐露。”
33、负石赴河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34、謇谔自负謇谔:正直敢言;自负:自恃。正直敢言而自许很高。《明史·夏言传》:“性警敏,善属文。及居言路,謇谔自负。”
35、负德孤恩缺少恩义。宋·李觏《闵雨诗》:“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弄天之权侮人命。”
36、计斗负才喻才高。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37、负薪救火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38、负德辜恩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39、抱负不凡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宋 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40、皇天不负苦心人天公不会辜负苦心人的意愿。意谓只要肯下苦功,坚持干下去,愿望一定能实现。茅盾《子夜》十六:“再说一句笑话,内人保的寿险后天满期,要是当真今天出了事,就算皇天不负苦心人。”
41、负乘致寇指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42、皇天不负有心人上天不会辜负有恒心的人。梁启超《新罗马·侠感》:“纷纷成败无凭准,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伫看起陆龙蛇演出风云阵。”
43、蚊思负山负:担负。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负重任。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予不自揣,蚊思负山,欲取郦注从而疏之。”
44、负隅依阻负:依仗;隅:同“嵎”,角落或山势弯曲险要之处。凭恃地势的险阻,进行抵抗或固守。汉·马融《广成颂》:“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45、负材矜地见“负地矜才”。《文选·刘孝标〈辩命论〉》作者“刘孝标”唐·李善注:“[孝标]负材矜地,自谓坐致云霄,岂图逡巡十稔而荣惭一命。”
46、负材任气见“负才任气”。《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47、负薪之忧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48、单步负笈单步:徒步;笈:书箱。形容不怕辛苦个人独自背着书箱去求学。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单步负笈,苦身持力。”
49、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50、递胜递负指胜负交替。清 薛福成《中兴叙略上》:“环寇之师且十万,递胜递负,无寸尺功。”
51、负才任气谓依恃才学,任性使气。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52、负衡据鼎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53、负诟忍尤忍受指责和怨恨。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责备之严,诚不足怪。庸讵知当局之负诟忍尤,艰难应付,有非楮墨所能罄者。”
54、负地矜才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南史·蔡凝传》:“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
55、肩负重任担当重要工作或任务。曲波《林海雪原》:“栾超家和陈小柱,未得饱赏威虎山的美景,肩负重任,离开威虎山,直奔神河庙。”
56、负图之托托:委托。承受辅佐幼君的嘱托。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章传论》:“周章身非负图之托,德乏万夫之望。”
57、使蚊负山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58、负重含污犹言忍辱负重。清·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胸劈众流,曾不出口。负重含污,浩如山薮。险趋人先,利居众后。”
59、反裘负薪见“反裘负刍”。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60、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