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附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附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片接寸附比喻生拼硬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片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
2、攀藤附葛攀附着藤葛前进。极言道路艰难。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解宝领一支军,攀藤附葛,爬山越岭。”
3、附膻逐臭膻:羊臊气。比喻依附和追随奸佞。清·洪楝园《警黄钟·宫叹》:“可怜你,附膻逐臭,也自比,附凤攀龙。”
4、附骥攀鳞比喻追随有名望的人左右,依附其成名。宋 释惠洪《代夏均甫宴人致语》诗:“青天白日心常在,附骥攀龙志未摧。”
5、魂不附体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6、附骥名彰附:依附;骥:千里马;彰:显著。依附有名望者,使自己显名于世。《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7、附赘县疣附生在皮肤上的小瘤。比喻多馀无用之物。《庄子·骈拇》:“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成玄英疏:“附生之赘肉,悬系之小疣。”
8、招降纳附招:招引;纳:接纳;附:归附。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元史·来阿八赤传》:“今出兵分定其地,招降纳附,勿纵士卒侵掠。”
9、夤缘攀附拉拢关系,攀附权贵,以求高升。《明史·尹直传》:“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言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
10、云集景附见“云集景从”。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仪,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大强于法。”
11、深文附会见“深文傅会”。《明史·徐石麟传》:“当是时,帝以威刑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附会,予重比。”
12、寒附火者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13、附膻逐秽膻:羊臊气;秽:污秽,肮脏。比喻依附和追随奸佞。《明史·董传策传》:“干进无耻之徒,附膻逐秽,麕集其门。”
14、附凤攀龙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汉 扬雄《法言 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15、附声吠影比喻盲目附和。清·王韬《洋务上》:“而附声吠影者流,从而嘘其焰,自惜不能置身在洋务中,而得躬逢其盛也。”
16、枝附叶著比喻上下关系紧密。亦作“枝附叶连”。《文选 班固〈答宾戏〉》:“方今大汉洒埽群秽,夷险芟荒……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著。”
17、扳龙附凤谓依附龙凤而升空。南朝·梁·沈约《宋书》志第十二乐四:“弹琴鼓瑟,聊以自娱。陵云登台,浮游太清。扳龙附凤,日望身轻。”
18、饥附饱飏附:依附,归附;扬:飞扬。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19、附骥攀鸿攀:攀附;鸿:天鹅。比喻依附他人以成名。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蚊虻终日经营,不能越阶序,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20、悬疣附赘比喻累赘无用之物。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疚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2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22、形表影附形表:仪容表率;影附:影子附于形体。比喻人的品德堪为表率,人们如影附形地追逐左右。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唩之徒,望形表而影附。”
23、附赘悬疣附赘: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悬疣:皮肤上突起的瘊子。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庄周《庄子 骈拇》:“附赘悬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
24、附膻逐腥膻:羊肉的气味。依附、追逐有膻腥气味的东西。比喻巴结权贵,追逐个人利益。亦作“附膻逐秽”。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8回:“我们清白门第,断不至于设招权倚势之心,那无知小人,便看得咱家是附膻逐腥之地。”
25、引律比附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明律·名例·刑律》:“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
26、攀炎附热犹言趋炎附势。
27、蝇攒蚁附犹蝇营蚁聚。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醒世恒言 杜子春三入长安》:“那子春平时的一起宾客,闻得他自长安还后,带得好几万银子来,依旧做了财主,无不趋奉,似蝇攒蚁附一般,因而撺掇他重妆气象,再整风流。”
28、蝇集蚁附犹蝇营蚁聚。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明史 阉党传 崔呈秀》:“暮夜乞怜者,莫不缘呈秀以进,蝇集蚁附,其门如市。”
29、枝附叶着比喻上下关系紧密。亦作“枝附叶连”。《文选 班固〈答宾戏〉》:“方今大汉洒埽群秽,夷险芟荒……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着。”
30、饥则附人,饱便高扬附:依附,归附;扬:飞扬。饿了就来归附,饱了就飞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来依附,得志时就远走高飞,忘恩负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扬去。”
31、牵引附会犹言牵强附会。凡人《开通学术议》:“程子以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即牵引附会认为儒教,不斥其为刑名之学。”
32、附耳低语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茅盾《幻灭》:“抱素向李克走进一步,附耳低语道……”
33、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34、趋炎附势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35、牵强附合犹言牵强附会。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后来诸公解,只是以己意牵强附合,终不是圣人意。”
36、皮不存而毛焉附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梁启超《墨学微》第一章:“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一旦以力破此制度,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
37、蚁附蝇趋
38、枝附叶连见“枝附叶着”。《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姜维]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
39、牵强附会牵:拉;附会: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说成彼此相干。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40、附骨之疽附:靠近;疽:毒疮。紧贴骨头的毒疮。比喻侵入内部而又难以除掉的敌对势力。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41、枝附影从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42、附骥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43、怀敌附远怀:来,使亲近。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使远方之人来归附。汉·贾谊《论积贮疏》:“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44、如蚁附膻附:趋附;膻:羊肉的气味。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45、蚁附蜂屯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严复《原强》:“一旦有急,则蚁附蜂屯,授之以扞格不操之利器,曳兵而走,转以奉敌。”
46、避凉附炎谓疏远避开无权势者,亲热攀附有权势者。明·朱国桢《涌幢小品》:“母,小人也,避凉附炎,且其性残虐。”
47、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48、简贤附势轻视贤良,依附权势。《书 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孔传:“简,略也。贤而无势则略之,不贤有势则附之。”
49、凤附龙攀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50、附人骥尾骥:千里马。依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痛责那倡言合作的学生,说他们太无志气,不识潮流,要附人骥尾。”
51、附会穿凿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
52、形影相附同“形影相依”。明·李东阳《奉谦斋徐先生书》:“今已决策于此,又念贱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别无子弟可将事者。”
53、饥附饱扬附:依附,归附;扬:飞扬。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比喻人贪婪自私,没有情义。唐·房玄龄《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54、龙攀凤附犹言攀龙附凤。明·李东阳《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雠,危言逆耳谁为谋?”
55、依草附木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56、趋炎附热趋:奔走;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宋史 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57、攀鳞附翼犹言攀龙附凤。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馔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
58、附下罔上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汉书·武帝纪》:“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置业恶也。”
59、蜂附云集比喻人众从各处聚集。明 归有光《昆山县倭寇始末书》:“夜则桅灯如列星,旦则吹螺举号,蜂附云集。”
60、枝附叶从枝叶附从于树干。比喻依附的部属。《文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指曹操)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必当枭夷,至于枝附叶从,皆非诏书所特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