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断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断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多谋善断多作谋划;善于判断。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2、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3、断金零粉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清·龚自珍《百字令》词:“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应当,应该;断:决断。指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就会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就会贻害无穷。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5、目断魂销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臣实制泪不得。”
6、飘蓬断梗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断树枝。比喻到处漂泊,行踪无定。宋 宗泽《上郑龙图求船书》:“全家百指,如飘蓬断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7、武断乡曲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史记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8、先断后闻谓先处理后奏闻。《北史·宇文护传》:“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9、断幅残纸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10、残章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宋 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
11、断壁残垣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新民晚报》1987.2.8:“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登极。朱贤始得返回家乡。可家里人不见,唯剩一片断壁残垣。”
12、抽刀断水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3、断纸馀墨零星或残存的墨迹。《宣和书·詹鸾》:“彩鸾以书《唐韵》名于时,至今断纸馀墨,人传宝之。”
14、投鞭断流《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15、断港绝潢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潢:低洼的水坑。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唐·韩愈《昌黎集·送王秀才序》:“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
16、应机立断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17、藕断丝联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联系。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联系。宋 黄机《满庭芳 时欲之宫永兴》词:“人道郴阳无雁,奈情钟,藕断丝联。”
18、踢断门槛因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门槛都踢断。讽刺那些溜须拍马的走狗们。
19、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20、音容凄断声音凄凉、容貌愁苦到了极点。唐·戴君孚《广异记·阎陟》:“后一日,梦女来别,音容凄断,曰:‘已是前长史女,死殡在城东南角。’”
21、优柔寡断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22、逸尘断鞅指马奔跑时扬起尘土,挣断马鞅。形容马跑得很快。唐许尧佐《柳氏传》:“[许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
23、断鹤继凫截短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办不成的事。
24、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后蜀·何光远《鉴诚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25、蛇螫断腕螫:蜂、蝎等刺人。比喻小害能坏大事。清·钱谦益《向言下》:“蛇螫断腕,蛇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叹者也。”
26、当机贵断当:面临;机:时机;断:决断。在紧要关头贵在立即作出决断。《宋史·宋绶传》:“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
27、断然措施断然:果断坚决。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罗广斌《红岩》第17章:“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28、暗弱无断愚昧软弱,没有决断。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九十一 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29、百足之虫,至断不蹶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文选 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30、独断专行断:决断;做决定。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形容行事不民主。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31、浮萍断梗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梗:草木茎。比喻漂泊无定的人。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回:“到家时,养起头发,听凭父母择一头亲事,结果终身,再不作浮萍断梗,路柳墙花了。”
32、决狱断刑决:判决;狱:讼事;断:决断,判断。审理诉讼,判定刑罚。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躬传》:“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以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33、椎拍輐断輐:圆。用椎使不相合的物体拍合,圆转截断物体而不见裂状。指能适应事物,不露棱角。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
34、成城断金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语出《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35、断然处置断然:果断坚决;处置:处理。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罗广斌《红岩》第八章:“大敌当前,只能断然处置。”
36、当断不断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37、截断众流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朱子语类》卷七六:“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截断众流句。”
38、恩断意绝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39、肝肠断绝断绝:折断。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40、梧桐断角谓梧桐虽是柔木而可以断坚硬之角。喻柔能胜刚。
41、金断觿决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叔则不以此时金断觿决,示斗极于中流,而又奚待与?”
42、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清 骆绮兰《春闺》诗:“何处风筝吹断线,飘来落在杏花枝。”
43、主观臆断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44、断事如神断:判断。形容判断事情非常准确。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回:“因此人人皆知包公断事如神,各处传扬。”
45、断怪除妖谓铲除妖魔鬼怪。明·无名氏《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锋断怪除妖,是是是,赁道法驱邪斩虎。”
46、眼穿肠断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宋·柳永《安公子》词:“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47、断梗飞蓬见“断梗飘蓬”。宋·陆游《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
48、藕断丝连连:牵连。藕已断开;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而实际上仍有牵连。唐 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49、梦断魂劳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元·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50、断鹤续凫截短仙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做事生搬硬套;违反规律。续:接续。凫:野鸭子。庄周《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51、断长补短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礼记 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52、断香零玉比喻女子的尸骸。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53、好谋善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54、临机辄断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55、滔滔不断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将作了个破题儿,又早被姑娘接过话来,滔滔不断的一套,把他四位凑起来二百多周儿、商量了将及一年的一个透鲜的招儿,说了个隔肠如见!”
56、瞎子断匾瞎子批判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章第十节:“于是《诗》有齐、鲁、韩、毛四家,而四家之说,也就像瞎子断匾一样,各是其所是。”
57、鱼沉鸿断同“鱼沉雁杳”。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58、残圭断璧残缺不全的圭璧。指虽然残缺却是很珍贵的东西。宋 楼钥《跋傅梦良所藏山谷书渔父诗》:“书既刊诸石,此虽仅得三分之一,残圭断璧要自可宝。”
59、断缣寸纸残缺不全的书画。宋·邓椿《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
60、清官能断家务事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