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断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梧桐断角 | 谓梧桐虽是柔木而可以断坚硬之角。喻柔能胜刚。 | |
2、龙断可登 | 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 |
3、文身断发 |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
4、当机立断 |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5、断潢绝港 | 潢:低洼的水坑;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 元·贡师泰《玩斋集·送宗人贡仲归丹阳序》:“虽日諰諰以求其合,必如断潢绝港,其何由达其流而究其源哉!” |
6、决狱断刑 | 决:判决;狱:讼事;断:决断,判断。审理诉讼,判定刑罚。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躬传》:“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以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
7、快刀断乱麻 | 快:锋利。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 |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
8、断乎不可 | 断乎: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 | 鲁迅《随感录》:“如何扫除?万万不能,也断乎不可!” |
9、残章断简 |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 | 宋 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 |
10、能谋善断 |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11、断垣残壁 | 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 徐迟《火中的凤凰》:“灰红的火焰渐渐熄灭,留下一片瓦砾场,断垣残壁。” |
12、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
13、孤文断句 | 指片断、孤立的文句。 | 鲁迅《〈古小说钩沉〉序》:“《庄子》举宋鈃之言,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 |
14、断烂朝报 | 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 《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
15、断雨残云 |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 清·洪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
16、断脰决腹 | 脰:颈;决:破。杀掉头,剖开腹。形容惨烈的死难。 |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
17、断缣寸纸 | 残缺不全的书画。 | 宋·邓椿《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 |
18、接连不断 | 连续不间断。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
19、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20、断袖分桃 | 断:截断;分:分出。借指男宠。 | 东汉·班固《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
21、肝肠断绝 | 断绝:折断。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 《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
22、逸尘断鞅 | 指马奔跑时扬起尘土,挣断马鞅。形容马跑得很快。 | 唐许尧佐《柳氏传》:“[许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 |
23、藕断丝长 |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24、断鹤续凫 | 截短仙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做事生搬硬套;违反规律。续:接续。凫:野鸭子。 | 庄周《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25、滔滔不断 |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将作了个破题儿,又早被姑娘接过话来,滔滔不断的一套,把他四位凑起来二百多周儿、商量了将及一年的一个透鲜的招儿,说了个隔肠如见!” |
26、意断恩绝 | 情义和恩情断绝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做儿的会做儿,做夜的会做爷,子父每无一个差迟,生各札的意断恩绝。” |
27、优柔寡断 | 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28、据水断桥 | 依靠河道阻断桥梁。形容胆识过人,勇敢善战。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张飞传》:“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某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
29、清官能断家务事 |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
30、独裁专断 |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做出决定,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 |
31、简断编残 | 简:竹简;编: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 |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 |
32、瞎子断匾 | 瞎子批判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章第十节:“于是《诗》有齐、鲁、韩、毛四家,而四家之说,也就像瞎子断匾一样,各是其所是。” |
33、断缣零璧 | 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 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
34、断决如流 | 如流: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决断事务多而快。 | 《周书·李彦传》:“彦在尚书十有五载,属军国草创,庶务殷繁,留心省阅,未尝懈怠,断决如流,略无疑滞。” |
35、遗篇断简 | 同“遗编断简”。 | 清·梅曾亮《陈硕士〈学士授经图〉记》:“而苟其学之不足传,与传之不得其人,虽当时为诸儒所宗,而遗篇断简不可见于后世者,往往有之。” |
36、断木掘地 |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 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春。” |
37、目断魂消 | 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 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
38、断金零粉 | 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 清·龚自珍《百字令》词:“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
39、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
40、迟疑不断 | 犹言迟疑不决。 | 唐 韩愈《沦淮西事宜状》:“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
41、浮萍断梗 | 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梗:草木茎。比喻漂泊无定的人。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回:“到家时,养起头发,听凭父母择一头亲事,结果终身,再不作浮萍断梗,路柳墙花了。” |
42、断钗重合 | 钗:女性首饰。被折断的钗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归于好,也指重新团聚。 | 元·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几年间破镜重圆,今日里断钗重合。” |
43、断雁孤鸿 |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 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断雁孤鸿,可曾寻偶否?” |
44、断子绝孙 |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执柯》:“你再不娶亲,我只愁你断子绝孙谁拜坟。” |
45、柔肠寸断 | 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 | 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
46、断线鹞子 | 犹言断线风筝。鹞子,指纸鸢,鸟形风筝。 |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这厮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鹞子,一般再也不来,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节。” |
47、柔茹寡断 | 柔茹:柔软。指处事软弱,不果断。亦作“柔懦寡断”。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48、一笔勾断 | 同“一笔勾消”。 |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
49、断管残沈 | 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沈,墨汁。 | 明 焦竑《李氏〈焚书〉序》:“宋元丰间,禁长公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见者若祟。不逾时而征求鼎沸,断管残沈,等于吉光片羽。” |
50、暗弱无断 | 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九十一 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
51、断幅残纸 | 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 | 《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
52、断蛟刺虎 |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
53、魂劳梦断 |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 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不料东人妹淑兰留心于那生身上,终日魂劳梦断。” |
54、断袖之癖 | 指男子搞同性恋的丑恶行径。 | 《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
55、断章取义 | 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56、断港绝潢 | 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潢:低洼的水坑。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 唐·韩愈《昌黎集·送王秀才序》:“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 |
57、柔懦寡断 | 指软弱面不果断。 | 语出《韩非子 亡徵》:“缓心面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茹,通“懦”。 |
58、断然处置 | 断然:果断坚决;处置:处理。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 罗广斌《红岩》第八章:“大敌当前,只能断然处置。” |
59、无肠可断 | 比喻悲痛之极。 | 宋·石孝祥《愁倚阑》词:“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也须断,况无肠。” |
60、魂销目断 | 谓情思凄苦。 | 唐·严休复《唐昌观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怅然成二绝》诗:“终日斋心祷玉宸,魂销目断未逢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