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得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得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得意之作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曹靖华《哪有闲情话年月》:“作者仿佛要为我开小型展览会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陈列在我面前了。”
2、小己得失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小雅》讥小己之丢失,其流及上。”
3、垂手而得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4、一人高升,众人得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梁斌《红旗谱》第一卷:“一人高升,众人得济。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5、志得意满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6、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4回:“屡次要寻自尽,无奈众人日夜提防,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7、得失荣枯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元 沈和《赏花时 潇湘八景》套曲:“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
8、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9、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10、一索得男旧时指头胎生子。《周易 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11、人才难得难:困难,不容易。得:获得。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爱惜人才。宋·苏轼《谢宣召入院状》:“首择辅臣,次求法从,知人才之难得,采虚名而用。”
12、洋洋得意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13、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1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5、得手应心见“得心应手”。《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16、扬扬自得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语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17、人人得而诛之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18、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
19、心满意得心中满足,洋洋得意。茅盾《子夜》六:“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他真感得无地自容。”
20、哑子得梦哑子:哑巴。哑子做了一个梦,心里全明白,却不能向人表达。比喻有某种感受却无法向人说出来。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哑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
21、欲得而甘心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
22、得饶人处且饶人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23、探手可得探:向前伸出。一伸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不费力气。元·曾瑞卿《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
24、出手得卢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南齐书 张瓌传》:“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
25、蛟龙得水蛟: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传说蛟龙得水就能兴云作雾;飞腾上天。比喻英雄人物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管仲《管子 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26、求死不得得:能够。想死也不能。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0卷:“璞流汗惊惧,因成疮疾,遍身有疮,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
27、荣辱得失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明·洪应明《菜根谭》:“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28、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汉书 韩信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29、逍遥自得无拘无束,安闲自得。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30、得人死力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31、不得人心所作所为违反人的意愿;得不到别人的拥护和支持。《太平经》:“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32、毫无所得一点儿也没有得到。方志敏《清贫》:“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呵!”
33、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34、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惟小子弄惯了这管笔头,才知里边缘故,叫做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只顾骗准,值些甚么?”
35、逐兔先得逐:追赶。谁先抓到手就归谁,别人不能再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法正曰:‘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36、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7、得售其奸售:推销,推行。得以推行他的奸计。章炳麟《为辛亥同志俱乐部纠正段祺瑞废止法统令通电》:“主权所在,名器不可假人,勿令矫伪者得售其奸也。”
38、志满意得志向实现,心满意足。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39、青云得路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元·施君美《幽闺记·兄妹筹资》:“一跃过龙门,当此青云得路。”
40、疾走先得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同“疾足先得”。汉 焦赣《易林 损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41、得一知己,死可无恨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42、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43、得寸思尺得:取得,获得。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清史稿·食货志》:“小民惟利是图,往往得寸思尺。”
44、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45、垂手可得垂;放下。放下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明 施耐庵《水浒传》:“只除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46、一举两得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47、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48、忻忻得意心情欢喜自觉快意。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0回:“那些小旦,取在十名前的,他相与的大老官来看了榜,都忻忻得意。”
49、一夫得道,九族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50、超然自得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51、蜀得其龙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52、动辄得咎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唐 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53、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馎饦:汤饼。如果没有米面,最灵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食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事情不可能做到。宋·陈亮《又壬寅夏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54、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55、得马折足见“得马生灾”。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56、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57、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58、因祸得福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对祸患处理得当;坏事变成了好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复残强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
59、得马生灾《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60、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