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从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文从字顺 | 文句通顺、用词妥贴。从、顺:妥贴、通顺。 | 唐 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 |
| 2、面从腹非 | 从:听从,顺从。表面顺从,心里反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非。” |
| 3、从俗就简 |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
| 4、从善如流 | 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
| 5、舍经从权 | 经:正常;权:权变。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宾白》:“无论立心端正者,我当设身处地,代生端正之想;即遇立身邪辟者,我亦当舍经从权,誓为邪辟之恩。” |
| 6、从善若流 | 见“从善如流”。 | 《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
| 7、过从甚密 | 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 明·沈德符《野获编·王师竹宫遮》:“信阳王师竹宫遮,与先人最相善,且不拘词林前后辈俗体,博洽虚心,过从甚密。” |
| 8、轻车简从 | 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 《荡寇志》第111回:“独点范成龙一人随护,又带亲随数人,轻车简从,与流广一同上京。” |
| 9、善善从长 | 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 |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
| 10、云从龙,风从虎 |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 11、天从人愿 |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谁知天从人愿,到的我家不上三日,就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 |
| 12、枵腹从公 | 饿着肚子办公事。形容一心为公;勤奋工作。枵:空虚;从公:从事公务。 | 清 李宝嘉《活地狱》:“要想他们毁家纾难,枵腹从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个。” |
| 13、怒从心生 |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 《斩鬼传》第七回:“钟馗听说一个鬼字,怒从心生,拔剑就砍。” |
| 14、横从穿贯 | 谓融会贯通。 | 清·方苞《兄百川墓志铭》:“以经世之学,自负其议论,证曏经史,横从穿贯,闻者莫不屈服。” |
| 15、风行草从 | 见“风行草偃”。 | 《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 |
| 16、怒从心起 |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1回:“惠公在车上望见庆郑,怒从心起。” |
| 17、识变从宜 | 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 |
| 18、从心所欲 |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19、仓卒从事 | 仓卒:匆忙。匆匆忙忙处理事情。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但是第五次没有打破‘围剿’而被迫突围时,还表现了不应有的仓卒从事。” |
| 20、从长计较 | 犹言从长计议。 | 《水浒传》第四五回:“婶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 |
| 21、字顺文从 | 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 | 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序》:“其间独照之匠,若荆川、遵岩、震川,变秦汉为欧曾,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 |
| 22、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 23、急处从宽 | 在紧急情况下并不紧张。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沙僧听说,厉声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
| 24、怒从心起,恶向胆生 | 恶:凶暴。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不觉怒从心起,恶向胆生,顾不得什么,一口气赶到客厅。” |
| 25、行不从径 |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
| 26、名从主人 | 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 《榖梁传·桓公二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
| 27、从谏如流 | 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 汉 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
| 28、誓死不从 | 从:服从。发誓就是死也不服从。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宜之子誓死不从,而衣裳远避也。” |
| 29、祸从天降 | 祸:祸害;灾难;降:落下来。灾祸从天上落下来。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则为那窈窕娘,不招你个俊俏郎,弄出这一番祸从天降。” |
| 30、言从计听 | 见“言听计从”。 | 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
| 31、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 坦白:无隐瞒。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会得到严肃处理。 | 毛泽东《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
| 32、合从连横 | 从:通“纵”;横:通“衡”。泛指纵横捭阖的手段。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
| 33、从头彻尾 | 自始至终。 | 宋 朱熹《答吕伯恭》:“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
| 34、从天而下 | 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 东汉 班固《汉书 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
| 35、从壁上观 | 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 《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
| 36、靡然从风 | 同“靡然向风”。 | 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
| 37、投笔从戎 |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
| 38、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
| 39、宁为鸡尸,无为牛从 | 尸:主持,主管。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也不做大国的仆从。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胡三省注:“苏秦说韩王宁为鸡尸,无为牛从。尸,主也。” |
| 40、从恶是崩 | 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
| 41、应天从人 | 应:顺,顺应。上顺天命,下适应民意。旧常用作颂扬建立新的朝代。亦作“应天从民”、“应天从物”。 | 《梁书·颜协传》:“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也。” |
| 42、反经从权 | 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二回:“依我所见,不若反经从权,顺从改适,以财礼为公姑养老之资。” |
| 43、谨慎从事 | 细心慎重地处事。 | 邓小平《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 |
| 44、弃伪从真 | 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 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于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
| 45、杖履相从 | 指追随左右。 | 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
| 46、改过从善 | 改正错误,决心向善。指去恶就善。同“改过迁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过从善。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 |
| 47、轻装简从 | 行装简便,随从人少。 | 京剧《红色娘子军》:“今日常轻装简从,登门造访。” |
| 48、改行从善 | 见“改行为善”。 | 《京本通欲小说·错斩崔宁》:“不若改行从善,做个小小经纪,也得过养身活命。” |
| 49、家道从容 | 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 | 《剪灯余话·秋千会记》:“又教蒙古生数人,复有月俸,家道从容。” |
| 50、便宜从事 | 便宜:方便合适。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
| 51、草率从事 |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 |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新唐书本纪书法》:“明初修史时,即据其成文编入,不复彼此互订,以归画一,亦可见其草率从事也。” |
| 52、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 53、从宽发落 | 发落:发放;放过。宽大处理;轻予放过。 | 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己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
| 54、洁己从公 | 见“洁己奉公”。 |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都督命令》:“是时湖北不仅财政充裕,同志皆洁己从公,而军械子弹被服,亦甚充足。” |
| 55、执意不从 | 执:坚持。从:依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他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若执意不从,惹他性起,一时翻过脸来,骂一顿,打一顿,你待走上天去。” |
| 56、祸从天上来 | 祸:祸害,灾难。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陈氏见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
| 57、从何说起 | 从哪里开始说。 | 曾朴《孽海花》第20回:“这一席话,不觉把雯青说得呆了半晌,方挣出一句道:‘这从何说起呢?’” |
| 58、从规矩定方圆 | 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 |
| 59、三从四德 |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
| 60、无所适从 | 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 宋 姚宽《西溪丛语》:“观古今诸家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