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词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遣词造句 | 运用词语组织句子。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十章:“但编排布局却较一般传奇来得曲折复杂,遣词造句也务求绮丽华美。” |
2、夸大其词 |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 《宋史 王祖道传》:“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徼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夸大其辞。” |
3、众口一词 | 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 | 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
4、枝词蔓语 | 指繁冗芜杂的言辞。亦作“枝辞蔓语”。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 刑名 词讼》:“或代书虽据事以书,不限定字格,枝词蔓语,反滋缠绕。” |
5、陈言肤词 | 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 马南邨《燕山夜话·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
6、虚费词说 | 虚:空。空费唇舌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2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费词说。” |
7、词穷理极 | 穷:完,尽;极:终,到头。把话说完,把理讲透。 | 宋·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七之五》:“诚原陛下日月之明,察臣之清,辞穷理极,非如向时避让职事犹在可冒之地。” |
8、以词害意 | 见“以辞害意”。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
9、闪烁其词 |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 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
10、舞词弄札 | 犹言舞文弄墨。 | 唐·刘知畿《史通·曲笔》:“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 |
11、虚词诡说 | 虚:虚假;诡:欺诈。虚假不实的话。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
12、不以词害意 | 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
13、词严义正 |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
14、属词比事 | 见“属辞比事”。 | 《魏书·高祐传》:“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 |
15、念念有词 | 念念:嘴里连续不断地叨念着;有词:有像歌诀似的词语。旧指有法术的人掐诀念咒;或指和尚念经以及说祈祷的话等。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 明 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
16、故甚其词 | 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汉奸》:“盖我军所用侦探,率以数百钱,遣无赖小民,道听途说,或且故甚其词,以恫喝将士,摇动人心。” |
17、官样词章 |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 宋·李昂英《示几用许广文韵》:“官样词章惟典雅,心腔理义要深几。” |
18、甘言媚词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
19、严词拒绝 | 用严厉的话加以拒绝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时老段又借题发挥,要求黎元洪总统解散国会,黎严词拒绝之。” |
20、丽句清词 | 华丽清新的辞句。 | |
21、兴词构讼 | 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构讼:打官司。写关词打官司。 |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回:“那麒麟村的居民,最好兴词构讼。” |
22、淫词亵语 | 亦作“淫词秽语”。淫荡猥亵的言词。 |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改之(刘改之)全学稼轩皮毛,不则即为《沁园春》等调,淫词亵语,污秽词坛。” |
23、玩弄词藻 | 以经常虚伪地使用华丽词语为标志的言语行为。 | |
24、大张其词 | 张:宣扬。大肆宣扬某种说法。 | |
25、词钝意虚 | 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几个丫头对赖,没主儿,心下便起了疑。” |
26、出言吐词 | 见“出言吐气”。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
27、空费词说 |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
28、词人才子 | 词人:同“辞人”,工于文辞的人;才子:富有文才的人。泛指有才华的文人。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
29、词约指明 |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
30、词人墨客 | 墨客:文人。泛指风雅的文人。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馆娃宫、铜雀台,惹了多少词人墨客嗟呀嘲诮。” |
31、过甚其词 |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 茅盾《子夜》:“市面上的消息也许过甚其词。” |
32、谄词令色 | 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 《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
33、出词吐气 | 犹谈吐。 | 宋·苏轼《送水丘秀才序》:“水丘仙夫,治六经百家说为歌诗,与扬州豪俊交游,头骨硗然,有古丈夫风。其出词吐气,亦往往惊世俗。” |
34、侧词艳曲 | 侧:不正;艳:艳丽。文词艳丽而流于轻佻。 | 《雅言杂录》:“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
35、才尽词穷 | 词:文词;穷:尽。才学用尽,言词枯竭。形容学识浅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 |
36、词不逮理 |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 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
37、片词只句 | 同“片言只字”。 | 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序》:“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 |
38、迫切陈词 | 迫切:十分急切;陈:叙说。十分急切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倘蒙采纳施行,抗战幸甚,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幸甚。迫切陈词,愿闻明教。” |
39、遣词造意 | 同“遣辞措意”。 | 吴晗《学习集·葬花诗和<白头吟>》:“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 |
40、淫词秽语 | 淫荡猥亵的言词。同“淫词亵语”。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淫词秽语,概所不录。” |
41、语近词冗 | 谓文辞浅近,但不简炼。 |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三》:“翟公巽谓范蔚宗书语近词冗,事多注见。” |
42、情见乎词 | 见“情见乎辞”。 | 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下》:“故国旧臣,俯仰上下,情见乎词矣。” |
43、陈词滥调 | 陈词:陈旧的不合实用的言词;滥:空泛;失真。陈旧、空泛、不切实际的论调。 | 萧乾《老报人馀笔 随想录》:“里面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诸如‘众所周知’。” |
44、百喙一词 | 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 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伏生《尚书》二十八篇。” |
45、一面之词 | 单方面的言辞;即某一个方面的意见。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
46、虚废词说 |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废词说。” |
47、理正词直 |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 宋·楼钥《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心平气和,理正词直,然后为文之体,可以追配古作。” |
48、含糊其词 |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 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
49、支吾其词 |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
50、不实之词 | 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 |
51、词正理直 | 言词严正,理由充足。 |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
52、词无枝叶 | 词:言词,词句。形容文字简炼,无枝蔓之辞。 | 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理义撮要,词无枝叶。” |
53、遣词立意 | 同“遣辞措意”。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你这小妮子,学得几时唱,就晓得遣词立意。” |
54、调词架讼 | 调唆他人诉讼。 | 孙梨《白洋淀纪事·钟》:“尼姑在社会上并没有特殊地位,可是因为她是林德贵的知己,她竟能调词架讼,成了村里政治舞台上的要人。” |
55、砌词捏控 | 捏造事实来控告。 | |
56、大放厥词 | 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 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
57、清词丽句 | 指清新美丽的词句。 | 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
58、理不胜词 | 指文章说理不能胜过言辞。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
59、枝词蔓说 | 指繁冗芜杂的言论。 | 宋孔平仲《续世说 言语》:“元宗问昊筠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余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 |
60、强词夺理 |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