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沉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沉心静气“沉”同“沉”。犹言心平气和。瞿秋白《文艺杂著·荒漠里》:“我走着不敢说疲乏,我忍着不敢说饥渴;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2、沉鱼落雁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3、兔起乌沉谓月出日落。《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4、珠沉璧碎见“珠沉玉碎”。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凤尾草记》:“生闻女死,讬以省姑,走吊焉;至则珠沉璧碎,玉损花飞,将入木矣。”
5、沉谋重虑见“沉谋研虑”。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阮文达公拟疏》:“是沉谋重虑,制胜万里,师徒不劳,兵矢未折,功莫伟焉。”
6、昏昏沉沉形容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7、冤沉海底形容所受的冤屈很难得到昭雪。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8、沉雄悲壮沉雄:深沉雄健。指深沉雄健,悲壮有力。王国维《人间词话》:“白仁甫秋夜语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9、鱼沉雁落典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鱼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10、沉吟未决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11、沉思翰藻沉:深沉;翰藻:文辞华丽。寓意深刻,文辞华丽。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12、沉沉稳稳指稳重不浮躁或指安稳。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9回:“上皇看饮了,只道其胎即堕,不意腹中全无发动,竟沉沉稳稳的直睡至天明。”
13、珠沉沧海珍珠沉在大海里。比喻人才被埋没。明·吾邱瑞《运甓记·师阃宾贤》:“珠沉沧海,玉韫荆山,剑秽黄埃,奇韬远略运灵台,长狐封豕谁无赖。”
14、浮沉草野
15、沉重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16、云飞泥沉①比喻消失。②比喻悬殊极大。《周书·王褒传》:“云飞泥沉,金铄兰灭。”《隋书·卢思道传》:“云飞泥沉,卑高异等。”
17、沉湎淫逸过度沉溺于淫乐之中。沉迷酒色,荒淫无度。宋·杨万里《宋故龙图阁学士张公神道碑》:“太康败于甘酒,桀败于酒池,厉王败于荒酒,幽王败于沉湎淫逸。”
18、瓶沉簪折瓶沉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19、破釜沉船破:打破;釜:锅;沉:击沉。比喻下定必死的决心,不顾一切地战斗到底。梁启超《南学会叙》:“震撼精神,致心昄命,破釜沉船,以图自保于万一。”
20、鱼沉雁渺见“鱼沉雁渺”。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21、沉烽静柝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唐·玄宗《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围泰,沉烽静柝八荒宁。”
22、与世沉浮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23、沉吟不决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24、雁断鱼沉见“雁逝鱼沉”。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
25、积羽沉舟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26、玉碎珠沉比喻美女的死亡。《再生缘》第29回:“若非奎璧生谋意,怎么得,玉碎珠沉一旦间。”
27、鱼沉雁静同“鱼沉雁杳”。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28、沉浮俯仰形容人、事物、时势的盛衰。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与道貌沉浮俯仰。” 高诱注:“沉浮犹盛衰。”
29、随世沉浮沉浮:在水面上出没。形容缺乏操守,随俗俯仰。亦作“与世沉浮”、“随俗浮沉”。《零陵先贤传》:“君令子初随世沉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为高士乎?”
30、鸿毳沉舟毳:鸟兽的细毛。鸿雁细毛虽轻,堆积过多也能使船沉没。比喻小问题不解决,积累多了就要出大问题。《新论·慎隙》:“鸿毳性轻,积之沉舟。”
31、与时浮沉与世俗潮流一起俯仰。与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独立的处事方针。《晋书·王戎传》:“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沉,户调门选而已。”
3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3、珠沉玉碎比喻美女的死亡。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便要提起那把刀来,就想往项下一横,拼这副月貌花容,作一团珠沉玉碎。”
34、小隙沉舟隙:裂缝。指小小的裂缝可以使整个船只沉没。比喻小差错能酿成大灾害。《关尹子 九药》:“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
35、永劫沉沦见“永劫沉轮”。
36、从俗浮沉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37、愁潘病沉晋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南朝梁沉约因病而瘦减腰围。因以“愁潘病沉”泛指烦恼和疾病。
38、破釜沉舟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9、沉冤莫白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宋 张商英《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诉。”
40、兔缺乌沉犹兔走乌飞。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41、暮气沉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42、沉滓泛起已经沉底的渣滓重新浮上水面。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全国人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所见。”
43、与世浮沉见“与世沉浮”。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44、永劫沉轮亦作“永劫沉沦”。谓永远不得超生。
45、雁杳鱼沉比喻音信断绝。元 刘廷信《折桂令 忆别》:“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
46、沉谋研虑犹深谋熟虑。宋·苏舜钦《复辨》:“不亲烦务,而专以沉谋研虑,将以鼓舞天下之民,以行乎事业也。”
47、沉思熟虑深入思索,仔细考虑。茅盾《虹》:“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梅女士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虑的面孔。”
48、沉厚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旧五代史 梁书 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49、沉思默想静静地深思。魏巍《路标》:“在沉思默想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
50、浮瓜沉李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51、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52、沉默不语指一言不发。沈从文《沅陵的人》:“这是一群默默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
53、鱼沉鸿断同“鱼沉雁杳”。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54、沉几观变沉:沉着;几:事物变化前的前兆。冷静观察事物,随机应变。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沉几观变,前事可师。”
55、死气沉沉形容没有一点生气。有时也形容意志消沉;缺少活力。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56、晕晕沉沉形容眩晕而神志不清。
57、石沉大海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58、玉石同沉比喻善恶一齐受害。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孟诸焚燎,芝艾俱尽;宣房河决,玉石同沉。”
59、沉灶生蛙见“沉灶产蛙”。晋·成公绥《阴霖赋》:“百川泛滥,潢潦横流,沉灶生蛙,中庭运舟。”
60、宦海浮沉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茅盾《子夜》:“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