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朝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朝出夕改 | 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 《周书·权景宣传》:“而景宣以任遇隆重,遂骄傲恣纵,多自矜伐,兼纳贿货,指麾节度,朝出夕改。” |
| 2、朝奏夕召 | 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 见“朝奏暮召”。 |
| 3、朝衣东市 | 谓大臣就戮。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 | 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
| 4、朝气勃勃 | 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 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在革命胜利……的一代,是朝气勃勃的,但是也有弱点。” |
| 5、凤鸣朝阳 | 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 《诗经 大雅 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
| 6、朝更夕改 | 朝:早上。早晨刚变过,晚上又改变。形容施政或言行经常变动不定。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回:“适来又在王伯当面前,说他做人好,怎么朝更夕改,又说他不好?” |
| 7、鸣凤朝阳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 《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李善感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阳。” |
| 8、朝穿暮塞 | 比喻频繁地兴建房屋。 | 《南齐书·东昏侯记》:“光筑缮造,日夜不穷,晨构夕毁,朝穿暮塞。” |
| 9、朝朝暮暮 | 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 10、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神气。” |
| 11、朝思夕想 | 朝:早晨。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恋情。 | 明·陆采《怀香记·兰闺复命》:“青琐窥观生悒怏,苦杀也朝思夕想。” |
| 12、云朝雨暮 | 指男女欢会之时。 | 宋·贺铸《断湘弦·淑质柔情》词:“不间云朝雨暮,向西楼、南馆留连。”宋·叶阊《摸鱼儿·倚薰风》词:“红裙溅水鸳鸯湿,几度云朝雨暮。” |
| 13、朝闻夕改 |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 《晋书 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
| 14、以夜继朝 | 犹言以夜继日。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
| 15、鼻孔朝天 |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 见“鼻孔撩天”。 |
| 16、月夕花朝 | 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则待要爱纤腰,可便似柔条,不离了舞榭歌台,不俫更那月夕花朝,想当日个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
| 17、朝参暮礼 | 参:参拜;礼:表敬意。早晚参拜。形容态度虔诚。 | 明·无名氏《女姑姑》楔子:“贫僧远离贪嗔痴恶,朝参暮礼,上报四重恩,下资三涂苦,唯愿大众檀那早登彼岸。” |
| 18、朝发暮至 | 指早晨出发晚上就到达。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 | 语出《后汉书 乌桓传》:“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 |
| 19、朝朝暮夕 | 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 |
| 20、暮鼓朝钟 | 见“暮鼓晨钟”。 | 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 |
| 21、朝夕不倦 | 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奋努力,孜孜不倦。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 |
| 22、朝成夕毁 | 形容翻新之速。 | 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后宫之费不下一敌国,金玉锦绣之工,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毁,务以相新。” |
| 23、夏虫朝菌 |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 语出《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又《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
| 24、朝思暮念 | 朝:早晨。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恋情。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一时未便,不好说得女子之事,闷闷随去任所,朝思暮念不题。” |
| 25、朝行夕改 | 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 《晋书·赵王伦传》:“白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者数四,百官转易如流矣。” |
| 26、朝奏暮召 | 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 语出《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扞主父偃呴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
| 27、朝夕共处 | 朝:早晨。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 | |
| 28、夕惕朝乾 | 指终日勤谨慎,不敢懈怠。 | 《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 29、朝东暮西 | 朝:早晨。早晨在东,晚上在西。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明·徐霖《绣襦记·闻信增悲》:“如今他在那里,朝东暮西,那有踪迹。” |
| 30、朝三暮二 | 比喻主意多变。 | |
| 31、朝迁市变 | 朝:朝廷;市:集市。朝廷改换,集市变迁。形容改朝换代,社会动荡。 | 唐·王绩《重答杜君书》:“虽国破家亡,朝迁市变,谱牒存录,宗次可推。” |
| 32、朝令夜遁 | 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隐退。形容甘于隐居避世。 | 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
| 33、朝飞暮卷 | 朝:早晨;暮:傍晚。形容天气的变化和景色的优美。 | 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
| 34、朝更暮改 | 早晨刚改过,晚上又变了。形容主意不定,一会儿一个样。亦作“朝更夕改”。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战国来尚纵横朝更暮改,至楚汉诛暴秦大业归刘。” |
| 35、暮暮朝朝 | 犹言日日夜夜。 | 宋·李纲《访李道士》诗:“自言身在此山中,暮暮朝朝看不足。” |
| 36、朝晖夕阴 | 晖:日光。早晚阴晴变化。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 37、班师回朝 |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 元 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奉圣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师回朝,便当请功受赏。” |
| 38、朝梁暮晋 | 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 五代冯道为相,历五朝八姓,于丧君亡国略不在意。自号长乐老,着《长乐老自叙》,历陈官爵以为荣,时论卑之。元刘因有《冯道》诗讽之曰:“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
| 39、朝乾夕愓 | 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 语出《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 40、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贲启奏曰:‘告陛下,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主公,可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 |
| 41、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
| 42、仰面朝天 | 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九回:“江樊往后退了几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面朝天的躺下了。” |
| 43、暮四朝三 |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
| 44、朝四暮三 | 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 梁启超《余之币制金融政策》:“其后有以调停之说进者,吾见其朝四暮三,无关宏旨。” |
| 45、朝饔夕飧 | 指才疏力薄,除吃饭外别无所能。 | 明 李东阳《后东山草堂赋》:“吾侪细人,朝饔夕飧,观山而不穷其巅,望海而不极其源。” |
| 46、月夜花朝 |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 《旧唐书 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
| 47、朝升暮合 | 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8卷:“若有得一两二两赢余,便也留着些做个根本,而今只好绷绷拽拽,朝升暮合过去,那得赢余。” |
| 48、朝折暮折 | 比喻时时遭摧残。 | 唐 崔颢《行路难》诗:“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折暮折登王墀。”一本作“朝攀暮折”。 |
| 49、连朝接夕 | 朝:早晨;夕:晚上。早晨接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连续干。 |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 |
| 50、危若朝露 |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死亡。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
| 51、朝兢夕惕 | 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 | 宋·朱熹《戊申封事》:“尚当朝兢夕惕,居安虑危,而不可以少怠。” |
| 52、朝不谋夕 |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这么一把年纪,死期也要到快了,才闹出个朝不谋夕的景况来;不饿死就好了,还望翻身么!” |
| 53、朝夕之策 | 朝夕:一早一晚;策:计策。一早一晚的打算。形容只图眼前利益的计策。 | 汉·班固《答宾戏》:“意者且运朝夕之策。” |
| 54、只争朝夕 | 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 55、蚤朝晏退 | 谓早出视事,及晩才退。谓勤于政事。 | |
| 56、朝乾夕惕 | 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 《周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 57、有朝一日 | 朝:日;天。指将来有一天。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我也劝你不得;有朝一日准备着搭救你块望夫石。” |
| 58、小朝廷 | 朝廷: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指处于偏安局面、狭小范围的中央政权。 | 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
| 59、六朝脂粉 | 六朝:建都于建康(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脂粉:胭脂。形容繁华绮丽。形容六朝时金陵靡丽繁华景象。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赏月遇恶》:“且乐平生,尘寰事,六朝脂粉飞灰冷。” |
| 60、朝不保暮 | 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 | 晋 袁宏《后汉纪 质帝纪》:“二千石长吏遇民如虏,或卖用田宅,或绝命捶楚,大小无聊,朝不保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