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肠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肠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愁肠殢酒愁长:愁闷的心肠;殢:困扰。心肠愁闷的人容易病酒。唐·韩偓《有亿》:“愁肠殢酒人千里。”
2、铁石心肠心肠硬得像铁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唐 皮日休《桃花赋序》:“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3、魂销肠断见“魂销目断”。宋·刘过《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
4、热心快肠形容热情直爽。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三》:“也许因为是她热心快肠,群众有事爱找她拿主意,帮个忙。”
5、洗肠涤胃①比喻彻底清除。②比喻彻底改过。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
6、倾肠倒肚比喻把心里的话全都讲出来。《朱子语录》:“圣人肚肠,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7、九回肠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梁简文帝《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唐 冯延巳《酒泉子(芳草长川)》:“风微烟澹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8、腐肠之药腐:腐蚀。有害肠胃的药。指肥肉和醇酒。汉·枚乘《七发》:“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
9、别具肺肠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张难先《中华民国政府成立》:“维袁氏别具肺肠,不易为合理之解决。”
10、无肠可断比喻悲痛之极。宋·石孝祥《愁倚阑》词:“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也须断,况无肠。”
11、鼠腹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1回:“不是这说贼三寸货强盗,那鼠腹鸡肠的心儿,只好有三寸大一般。”
12、熬肠刮肚谓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陈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锅碗一担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户,靠两只手苦,可怜,熬肠刮肚的,买了这几亩田。”
13、别有心肠别:另外。指另有打算和企图。鲁迅《朝花夕拾 <二十四孝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14、鸡肠狗肚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天雨花》第二回:“据你这淫妇的鸡肠狗肚,容不得人,把儿媳都逼了出门。”
15、回肠寸断形容极端悲苦、忧伤。明 汤显祖《还魂记 诘病》:“我发短回肠寸断,眼昏眵泪双淹。”
16、古道热肠指待人真诚、热情。清 邹弢《三借庐笔谈 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杨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热肠,颇有任侠气。”
17、石心木肠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宋·苏轼《谢失察妖贼表》:“布衣蔬食,或木死于饥寒;石心木肠,誓不忘于忠义。”
18、铁肠石心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唐·皮日休《桃花赋》序:“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19、肝肠寸断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20、铁心石肠犹言铁石心肠。宋·苏轼《牡丹记叙》:“然鹿门子常怪宋广平之为人,意其铁心石肠,而为《梅花赋》,则清便艳发,得南朝徐庾体。”
21、机心械肠【解释】:机巧诈变的心计。清·李渔《意中缘·错怪》:“非吾辈,真鄙儒,机心械肠全未除。”
22、百结愁肠指愁绪如结无法解开。宋 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词:“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23、牵肠割肚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内心悲痛如刀割。元·白朴《小石调·恼煞人》曲:“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
24、撑肠拄肚腹中饱满。比喻容受很多。唐·卢仝《月蚀诗》:“撑肠拄肚礌傀如山丘,自可饱死更不偷。”
25、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26、索尽枯肠索:寻找,搜索;枯肠:枯渴的肠。比喻费尽心思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0回:“来秋的令烦得很,令人索尽枯肠。”
27、回肠九转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柳荫记》:“难坏人这阵无计想,好叫人回肠九转无主张。”
28、倾吐衷肠完全吐露出内心的真实思想或心理状态
29、热肠古道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老哥热肠古道,我们是一向钦佩的。”
30、愁肠百结忧愁缠结在肠内。《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百结虚成着。”
31、牵心挂肠牵肠挂肚。
32、丢心落肠放心。
33、牵肠挂肚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
34、枯肠渴肺枯:枯竭。形容人十分饥渴。《唐诗纪事》:“开妒满饮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饥。”
35、刮腹湔肠刮:用锋刃平削;湔:洗。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6回:“不晓要怎样改头换面,刮腹湔肠,才能博得美人欢心。”
36、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
37、愁肠九转谓重重忧愁萦绕心怀。明·邵璨《香囊记·得书》:“我终日里愁肠九转,到如今尺素空传,越教人中心惨然。”
38、鼠肚鸡肠犹言鼠腹鸡肠。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39、倾肠倒腹倾:倾倒。比喻把心里的话全都讲出来。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乌巨行禅师法嗣》:“若是临济儿孙,终不依草附木,资福喜见,同参今日,倾肠倒腹。”
40、冰肌雪肠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
41、无肠公子指螃蟹。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42、湔肠伐胃湔:洗;伐:敲打。形容以聪慧代替原来的愚钝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湔肠伐胃,受赐已多。尚有一事相烦,不知可否?”
43、诗肠鼓吹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
44、悬肠挂肚形容挂念之深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
45、腹热肠慌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46、刮肠洗胃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47、儿女心肠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48、隳胆抽肠犹言披肝沥胆。表示真心诚意。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轸,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
49、铁打心肠谓心肠像铁铸成的。形容人刚强的秉性。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八出:“望断天涯无故人,便做铁打心肠珠泪倾。”
50、荡气回肠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51、九回肠断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52、枵肠辘辘枵:空虚;辘辘:车行的声音。肚子里饿得辘辘响。形容非常饥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53、挂肚牵肠极言牵挂,挂念。《白雪遗音·岭儿调·从别后》:“从别后……心儿里挂肚牵肠,废寝忘食。”
54、羊肠小径像羊肠子那样窄小曲折的小路。形容曲折崎岖的山路。巴金《家》:“进了这门,他们即发现一条羊肠小径躺在竹林中间。”
55、愁肠九回指悲愁频频在腹中萦绕,难于排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唐·崔橹《春日长安即事》:“玉楼春暖笙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56、肥肠满脑同“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清·捧花生《画舫馀谭》:“酒楼废而茶园兴,岂肥肠满脑者,餍饫既深,亦思乞灵于七碗耶?”
57、腹热肠荒见“腹热肠慌”。
58、擢发抽肠擢:拔。拔下头发,抽出肚肠。形容自引罪贵,表示悔恨,以求宽恕。《梁书·伏顺传》:“岂有人臣奉如此之诏而不亡魂破胆,归罪有司,擢发抽肠,少自论谢?”
59、牵肠萦心犹牵肠挂肚。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接信后竟置之不答,那种牵肠萦心的期待不将把血管都绞破么!”
60、搜肠润吻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唐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