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肠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肠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
2、回肠伤气见“回肠荡气”。战国·楚·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李善注:“言上诸声,能回转入肠,伤断人气。”
3、翻肠倒肚苦思苦想,搜索枯肠。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把那些企图在弟兄伙里捞便宜的奸诡之徒或者在隔壁邻居之间耍弄心术的不义之人戳得翻肠倒肚无言以对。”
4、开心见肠见“开心见诚”。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我们有什么话要说,可以舒舒展展地说,说得开心见肠一点。”
5、刮腹湔肠刮:用锋刃平削;湔:洗。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6回:“不晓要怎样改头换面,刮腹湔肠,才能博得美人欢心。”
6、徊肠伤气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
7、索尽枯肠索:寻找,搜索;枯肠:枯渴的肠。比喻费尽心思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0回:“来秋的令烦得很,令人索尽枯肠。”
8、古道热肠指待人真诚、热情。清 邹弢《三借庐笔谈 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杨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热肠,颇有任侠气。”
9、别具肺肠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张难先《中华民国政府成立》:“维袁氏别具肺肠,不易为合理之解决。”
10、别具心肠指另有打算和企图。周恩来《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全国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战。……唯独蒋介石先生别具心肠,硬要在日寇进攻绥东之际,拒绝东北军请缨抗日,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继续进行内战。”
11、愁肠殢酒愁长:愁闷的心肠;殢:困扰。心肠愁闷的人容易病酒。唐·韩偓《有亿》:“愁肠殢酒人千里。”
12、羊肠九曲羊肠:像羊肠一样崎岖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许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岖曲折的小径和弯弯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艰难。
13、呕心抽肠呕:吐。形容十分悲伤。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14、儿女心肠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15、枵肠辘辘枵:空虚;辘辘:车行的声音。肚子里饿得辘辘响。形容非常饥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16、曝骨履肠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
17、热肠古道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老哥热肠古道,我们是一向钦佩的。”
18、九回肠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梁简文帝《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唐 冯延巳《酒泉子(芳草长川)》:“风微烟澹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19、鼠腹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1回:“不是这说贼三寸货强盗,那鼠腹鸡肠的心儿,只好有三寸大一般。”
20、肠肥脑满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北齐书 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
21、刚肠嫉恶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22、兜肚连肠兜:围绕,引申为包括;肚:指动物的胃。包括肚子连同肠子。比喻全部东西一起处理。鲁迅《狂人日记》:“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23、木石心肠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清 洪楝园《后南柯 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24、小肚鸡肠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25、湔肠伐胃湔:洗;伐:敲打。形容以聪慧代替原来的愚钝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湔肠伐胃,受赐已多。尚有一事相烦,不知可否?”
26、老龟刳肠神龟明知有难也不能渡过。比喻难不能避,祸不能免。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
27、泪迸肠绝指悲痛得泪涌肠断。《轰天雷》第二回:“北山哭得泪迸肠绝,听了周升这话,想了一想,觉得有理。”
28、撑肠拄腹比喻容受很多。也形容肚子吃得非常饱。宋 苏轼《试院煎茶》诗:“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29、愁肠九回指悲愁频频在腹中萦绕,难于排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唐·崔橹《春日长安即事》:“玉楼春暖笙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30、冰肌雪肠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
31、搜肠润吻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唐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32、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宋·苏轼《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
33、心碎肠断形容极度悲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34、铁肠石心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唐·皮日休《桃花赋》序:“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35、回肠百转见“回肠九转”。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三场:“思既往想将来回肠百转,大丈夫处乱世,要力任艰难。”
36、食不充肠见“食不充饥”。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
37、羊肠鸟道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38、搜肠刮肚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明 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一个家搜肠刮肚,不知饥,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
39、撑肠拄肚腹中饱满。比喻容受很多。唐·卢仝《月蚀诗》:“撑肠拄肚礌傀如山丘,自可饱死更不偷。”
40、锦绣心肠见“锦绣肝肠”。元·鲜于必仁《折桂令·李翰林》:“珠玑咳唾,锦绣心肠。”
41、无肠可断比喻悲痛之极。宋·石孝祥《愁倚阑》词:“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也须断,况无肠。”
42、铁心木肠见“铁心石肠”。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王介甫少时作《石榴花》……此老风味不薄,岂铁心木肠者哉。”
43、铁心石肠犹言铁石心肠。宋·苏轼《牡丹记叙》:“然鹿门子常怪宋广平之为人,意其铁心石肠,而为《梅花赋》,则清便艳发,得南朝徐庾体。”
44、倾肠倒肚比喻把心里的话全都讲出来。《朱子语录》:“圣人肚肠,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45、愁肠百结忧愁缠结在肠内。《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百结虚成着。”
46、腐肠之药腐:腐蚀。有害肠胃的药。指肥肉和醇酒。汉·枚乘《七发》:“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
47、鸡肠狗肚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天雨花》第二回:“据你这淫妇的鸡肠狗肚,容不得人,把儿媳都逼了出门。”
48、腹热肠慌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49、回肠结气回:回转。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上卷:“其词凄丽妍约,情不自胜,令人诵之回肠结气,几欲掩过纳兰容若。”
50、鱼肠雁足泛指书信。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51、柔肠百结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柳呵!你便柔肠百结,巧计千般,浑身是眼,寻不见花枝儿般美少年。”
52、愁肠寸断忧愁得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唐 张鷟《游仙窟》:“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53、羊肠小道原指太行山上一条小道。后形容狭窄曲折而又险峻的山路。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
54、隳胆抽肠犹言披肝沥胆。表示真心诚意。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轸,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
55、泪干肠断形容伤心到极点。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56、翻肠搅肚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杨朔《雪花飘飘》:“不过也怪,自从部队逼近下花园,百岁忽然翻肠搅肚的想念起爹爹来了。”
57、石心木肠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宋·苏轼《谢失察妖贼表》:“布衣蔬食,或木死于饥寒;石心木肠,誓不忘于忠义。”
58、鼠腹蜗肠鼹鼠的肚子,蜗牛的肠子。比喻所求有限或气量狭小。《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59、荡气回肠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60、鼠肚鸡肠犹言鼠腹鸡肠。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