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才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命世之才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汉·李陵《答苏武书》:“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2、高才远识才能高超,见识深远。《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3、负才使气见“负才任气”。《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4、辩才无阂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5、贤才君子指有才有德的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
6、才疏学浅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7、八斗之才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8、沿才受职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修,人纪咸事,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受,一本作“授”。
9、恃才放旷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无拘无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10、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11、才疏意广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12、才德兼备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元 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13、巾帼奇才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女子中有特殊才能的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据这景象,岂但是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
14、秀才人情纸半张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15、大才盘盘盘盘: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大才盘盘谢家安。
16、才大如海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17、女子无才便是德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18、才疏志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19、才高气清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唐 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20、行短才高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红拂记·英雄投合>》:“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21、衒才扬己衒:炫耀;扬:赞扬,传播。显露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高谈王霸,衒才扬己,历抵公卿,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盖养亲之故也。”
22、风流才子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23、畎亩下才畎亩:田地,田间。比喻平庸之才。《旧唐书·杨收传》:“臣畎亩下才,谬当委任。”
24、才大气高气:气质。才能出众,意气高傲。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九卷:“李白虽则才大气高,遇了这等时势,况且内翰高情,不好违阻。”
25、百里之才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庞士元非百里之才。”
26、旷世奇才旷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指当代少见的奇才。明 屠隆《彩毫记 祖饯都门》:“李公旷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27、宏才大略杰出的才能和谋略。宋 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28、负才傲物谓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清·许洽《眉叟年谱·康熙五十八年》:“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貌癯猥琐;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张自服于徽州馆,皆负才傲物者也。”
29、才占八斗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30、才夸八斗夸耀才华出众。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着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31、王佐之才佐:辅佐,帮助。指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32、德才兼备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33、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34、秀才造反旧指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比喻软弱无力;难以成功。秀才:旧时一般儒生的泛称;造反:反叛朝廷。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35、怙才骄物犹言恃才傲物。《南史·刘祥传论》:“若夫怙才骄物,公旦其犹病诸,而以刘祥居之,斯亡亦为幸焉。”
36、智穷才尽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
37、才貌超群貌:容貌。才能和容貌都超出寻常人。
38、尺二秀才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39、志广才疏犹志大才疏。宋·李纲《奏陈利害札子》:“今浚之罪乃在于志广才疏,力小任重,不能谘诹良策,而专于自用。”
40、将遇良才将:将领;良才:高才;本领高的人。多指双方本领相当;能人碰上能人。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
41、大才榱槃指有大才干的人。同“大才槃槃”。
42、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才:才能;略:计谋。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43、高才大学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44、才貌两全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少俊。”
45、江淹才尽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后来常用“江淹才尽”比喻才思衰退。南朝·梁·钟嵘《诗品》:“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46、爱才如命爱惜人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1回:“本帅爱才如命,何必过谦?”
47、高才绝学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48、一介之才微小的才能。《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49、行短才乔乔:高。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明·张凤翼《红拂记·同调相怜》:“这是负心人行短才乔,转眼处把人嘲诮,更烂翻寸舌,易起波涛。”
50、高才卓识见“高才远识”。《隋唐演义》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识,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况臣等。”
51、当世才度当世:当代,现世。才:才华。度:气度。当代具有才华气度的人。亦作“当世才具”。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曹肇传》:“肇有当世才度,为散骑常侍、屯骑校尉。”
52、才望兼隆才:才学;望:声望,名望;隆:高。才能和威望都很高。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
53、江郎才掩同“江淹才尽”。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炀帝好大喜功,每事自恃有才,及至征蛮草诏,便觉江郎才掩。”
54、大才榱盘同“大才盘盘”。
55、不羁之才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汉书·司马迁传》:“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56、才大难用见“材大难用”。《书言故事·花木类》:“有才不遇,曰才大难用。”
57、辁才小慧辁:没有辅条的车轮;辁才:小才。指见识少才能低下不堪重任。鲁迅《文化偏至论》:“而辁才小慧之徒,则又号召张皇,重杀之以物质而囿之以多数,个人之性,剥夺无余。”
58、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9、沿才授职沿:顺着,按照;授:任命。按照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
60、才疏德薄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元 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小生才疏学薄,敢劳大人下降,真乃蓬荜生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