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财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财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食亲财黑指人贪婪自私,爱占便宜。
2、轻财仗义犹轻财重义。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三回:“父母双亡,轻财仗义,颇有孟尝君好友之名。”
3、轻财贵义犹言轻财重义。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恒传》:“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4、别籍异财指另立门户,各蓄家产。《唐律 户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5、义不生财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6、倚财仗势倚、仗:凭借。倚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势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7、输财助边输:捐献;边:边防。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8、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来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爱财如命,何况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这更没钱不行了。”
9、助边输财边:边防;输:捐献。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10、民殷财阜殷:殷实,富足;阜:丰富。民众富足,物产丰饶。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11、别居异财指另立门户,各蓄家产。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异财,甚者不相闻问。”
12、财运亨通运:运气;命运;亨通:顺利;通畅。发财的运气好;钱赚得顺利;痛快。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0回:“谁知财运亨通,飘到长人国,那酒坛竟大获其利。”
13、仗义疏财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14、有财有势既有钱财,又有势力。同“有钱有势”。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比如一边有财有势,那趋财慕势的多只向一边去。”
15、劳民伤财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16、轻财好士见“轻财重士”。《清史稿·苏元春传》:“元春躯干雄硕,不治生产,然轻财好士,能得人死力。”
17、财殚力痡殚:竭尽;痡:过度疲劳。钱财枯竭,民力疲困。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18、见财起意见了财物;顿生歹意。元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又见了十五贯钱,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劫了钱。”
19、万贯家财形容家产极丰。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20、酒色财气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21、生财有道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2、金银财宝钱财和珍宝。泛指钱财。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再说卢俊义奔到家里,不见了李固和那婆娘,且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
23、发财致富因获得大量财物而富裕起来。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发财致富的机会。”
24、将本求财见“将本求利”。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将本求财,在家出外,诸般儿快。”
25、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26、升官发财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总而言之,我不曾提挈侄儿子升官发财,是我的错处。”
27、非分之财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28、轻财好施指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29、爱财舍命指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钱财。
30、家财万贯万贯:古代用绳索穿钱,1贯=1000文,钱很多。形容十分富有。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3回:“挣下的良田千顷,家财万贯,府县之中很有脸。”
31、临财苟得临:面对;苟:苟且,随便。面对钱财随便求取,见利忘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32、财不露白露:显露;白:银子的代称。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明 海瑞《驿传议 无策》:“使客谓有此官银也,廪粮夫马,百计折乾。俗谓财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盗仗戈夺之?”
33、殷民阜财殷:富足。阜:多,盛;丰富。使百姓富足,使财物丰富。亦作“民殷财阜”、“殷民阜利”。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3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
35、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惟小子弄惯了这管笔头,才知里边缘故,叫做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只顾骗准,值些甚么?”
36、谋财害命谋:谋求;谋取。图谋钱财;残害性命。明 吴承恩《西游记》:“也只是为谋财害命,宰畜屠生。”
37、视财如命形容人的吝啬,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四回:“若辈视财如命,团团作富家儿,几见有能识大义的?”
38、守财奴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五回:“搁不住这班人都做了守财奴,年年只有入款,他却死搂着不放出来,不要把天下的钱,都辇到他家么。”
39、舍命不舍财情愿丢掉生命也要保住钱财。比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51回:“徐良就跳下房来,进了屋子,把十两银子收在兜囊之内,说:‘俺老西舍命不舍财。’”
40、民穷财匮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41、贪财慕势势:地位和权力。贪好钱财,仰慕权贵。汉·荀悦《汉纪·元帝纪》:“贪财而慕势,故犯法者众,奸邪不止。”
42、义不主财,慈不主兵主:掌管。遵从道义就不能掌管钱财,心怀仁慈就不能掌管军队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43、善财难舍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
44、积财吝赏积:聚;吝:舍不得。虽然广有钱财,却舍不得赏赐部下。形容十分吝啬。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吾为汝御后,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45、廉可寄财能够以钱财相托。指十分廉洁的人。《孔丛子·陈士义》:“仁可与托孤,廉可以寄财者。”
46、财匮力绌指钱财缺乏,力量不足。《明史 赵炳然传》:“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
47、德本财末谓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语本《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48、财迷心窍迷:昏乱。指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孙犁《秀露集 耕堂读书记》:“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
49、财多命殆殆:危险。钱财多了,生命会有危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50、财大气粗气:气势;粗:粗大。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也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花婶子的这项收入十分可观。财大气粗,盖起这座青堂瓦舍的大宅院。”
51、殚财竭力殚、竭:尽。用尽所有的财力和人力。形容竭尽全力。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禅院碑》:“粤若殚财竭力,刻桷雕题,积四三年,模造化意。”
52、和气生财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鲁迅《彷徨 离婚》:“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
53、行财买免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落得骗了些果子吃进肚里,且又得了行财买免的供招。”
54、重义轻财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明·沈受先《三元记·博世》:“重义轻财大丈夫,萧然子嗣待如何。”
55、费财劳民耗费财物,劳苦百姓。《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56、重财轻义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百姓小人,重财轻义,不能深达事体。”
57、多财善贾贾:做买卖。本钱多就好做买卖。比喻具备充分的条件就容易把事情办好。韩非《韩非子 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58、轻财好义犹言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59、惜财如命指把钱财看得极重,生活过分地节俭。
60、招财进宝旧时迷信指招引财神进门来发家致富。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财进宝臻佳瑞,合家无虑保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