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比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比肩系踵 | 犹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 《新唐书 韦嗣立传》:“今之取人,未试而遽迁,务进徼幸,比肩系踵。” |
| 2、比肩并起 | 比:并列,紧靠。肩并肩地一齐起来。形容接连不断到来。 | 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
| 3、比翼双飞 | 比翼:翅膀紧靠翅膀;双飞:成双地并飞。借比翼鸟的双宿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 《尔雅 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 4、比肩迭迹 |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 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 |
| 5、属辞比事 |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 《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
| 6、比屋连甍 | 屋舍紧密相连。指住户众多。 | 晋 左思《蜀都赋》:“比屋连甍,千庑万室。” |
| 7、今非昔比 | 昔:过去;从前。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形容变化非常大。 | 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 |
| 8、寿比南山 | 南山:指秦岭终南山。旧时比喻长寿。 | 《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
| 9、比葫芦画瓢 | 比喻照样子模仿。 | |
| 10、比肩而事 | 比肩:并肩;事:侍奉。肩并肩做事。指共事。 | 宋·苏轼《范增论》:“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
| 11、比肩接踵 |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 清 戴名世《<小学论选>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
| 12、丝纷栉比 | 栉:梳篦;栉比:像梳齿排列。像丝一样纷繁,像梳齿一样排列。形容纷繁罗列。 |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纂组异闻,网罗轶事,猥琐赘余,丝纷栉比,一经奇见而色飞,偶尔艳聆而绝倒。” |
| 13、枝对叶比 |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 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 14、句栉字比 | 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 | 清·仇兆鳌《<北诗详注>序》:“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 |
| 15、朋党比周 | 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 |
| 16、比肩接迹 | 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 明 瞿佑《剪灯新话 修文舍人传》:“贤者槁项黄馘而死于下,不贤者比肩接迹而显于世。” |
| 17、无可比拟 | 比拟:相比。没有可以相比的。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江陵护国齐月禅师》:“穷外无方,穷内非里,应用万般,无可比拟。” |
| 18、比翼连枝 |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 唐 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 19、攀今比昔 | 用今人与历史上的古人相比。 | 明·汤显祖《南柯记·系帅》:“你攀今比昔!那樊将军他殢酒把鸿门碎,关大王面赤非干醉。” |
| 20、栉比鳞差 | 见“栉比鳞次”。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
| 21、无有伦比 | 没有比得上。 | 唐·李翱《卓异记·叙封禅并两朝》:“祖宗封禅,自古帝王,无有伦比。” |
| 22、将胸比肚 | 犹将心比心。 | 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
| 23、比屋可封 |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 前蜀 杜光庭《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无向隅不获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 |
| 24、举世莫比 |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 | 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卷:“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者六所,今古无之。” |
| 25、无可比伦 | 没有可以相比的。 | 唐·李翱《<卓异记>序》:“皇唐帝功,瑰特奇伟,前古无可比伦。” |
| 26、硕大无比 | 见“硕大无朋”。 | 曹禺《日出》第一幕:“下面的裤子也硕大无比,裤管总在地上磨擦着。” |
| 27、比肩皆是 | 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 | 《旧唐书 元行冲传》:“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
| 28、天涯若比邻 | 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 |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 29、比物丑类 | 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 《礼记 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
| 30、比手划脚 | 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 杨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自比手划脚说。” |
| 31、比类从事 |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汉书·文帝纪》:“它不在令者中,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
| 32、千金比屋 | 有千金财产的人家一家连着一家。 | |
| 33、比翼鸟 |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比喻恩爱夫妻。 | 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 34、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南山:终南山。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 | 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 35、无与伦比 | 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 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
| 36、比目连枝 |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 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
| 37、栉比鳞次 | 亦作“栉比鳞差”。亦作“栉比鳞臻”。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 | 《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 |
| 38、岁比不登 | 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 | 《汉书 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
| 39、比手画脚 | 说话的同时用手脚来比画。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像个大总管,率领所有人员从前庭到后院,比手画脚地指点了半个钟头。” |
| 40、无与为比 | 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 | 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荣宠之盛,无与为比。” |
| 41、自比于金 | 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比喻未成熟,急需锻炼 | 《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
| 42、比肩连袂 | 肩膀相并,衣袖相连。形容连接不断。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游恒山日记》;“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 |
| 43、比屋可诛 | 比屋:一屋挨一屋,家家;诛:杀戮。家家都可杀戮,世风日下,恶人众多。 | 汉·陆贾《新语·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
| 44、比肩齐声 |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三国志·吴书·吾粲传》:“虽起孤傲,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 |
| 45、连类比事 | 见“连类比物”。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二》:“《申子》与《商君书》,皆《韩非》之类,然其连类比事,不逮《韩非》远甚。” |
| 46、比肩叠踵 | 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 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沈旧人,胜朝遗耈,比肩叠踵,同掌丝纶。” |
| 47、比比皆是 |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 |
| 48、笑比河清 |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 《宋史 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
| 49、接踵比肩 | 踵:脚后跟。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 | 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
| 50、比比划划 | 指讲话时用手势示意。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贾正比比划划地一说,还真给赵庆田遮盖住了。” |
| 51、连州比县 | 见“连州跨郡”。 | 《陈书·高祖纪》:“自八纮九野,瓜剖豆分,窃帝偷王,连州比县。” |
| 52、比张比李 | 比喻多方面打比方。 |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豫让,你不替我展江山、夺社稷,到来比张比李的说我!” |
| 53、比物属事 |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 汉 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
| 54、周而不比 |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
| 55、比权量力 | 比:比较;量:估量。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 | 汉 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 56、比肩叠迹 | 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 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 |
| 57、阿党比周 | 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 魏 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
| 58、比肩迭踵 | 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 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沉旧人,胜朝遗耈,比肩迭踵,同掌丝纶。” |
| 59、比肩而立 |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
| 60、比物假事 | 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 清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