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比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比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比下有余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2、无与为比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荣宠之盛,无与为比。”
3、阿党比周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 魏 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4、寿比南山南山:指秦岭终南山。旧时比喻长寿。《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5、鳞次栉比鳞次:像鱼鳞那样挨着。栉比: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明 陈贞慧《秋园杂佩 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6、举世莫比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卷:“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者六所,今古无之。”
7、连类比物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8、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9、比肩接踵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清 戴名世《<小学论选>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10、栉比鳞臻见“栉比鳞次”。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六:“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栉比鳞臻。”
11、比肩叠迹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
12、比屋连甍屋舍紧密相连。指住户众多。晋 左思《蜀都赋》:“比屋连甍,千庑万室。”
13、富比王侯王侯:王爵和侯爵,泛指显赫的爵位。形容非常富有。
14、比肩迭踵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沉旧人,胜朝遗耈,比肩迭踵,同掌丝纶。”
15、较短比长见“较短量长”。清·陈天华《猛回头》:“看近来,西洋人,到了极步,这是我,毫未曾,较短比长。”
16、鳞萃比栉犹言鳞次栉比。夏仁虎《旧京琐记·城厢》:“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顾绣荷包诸肆,鳞萃比栉,朝流女士日往游观,巷外车马日甚。”
17、鳞次相比见“鳞次栉比”。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细视之,乃群小蛤,鳞次相比,绸缪巩固。”
18、栉比鳞次亦作“栉比鳞差”。亦作“栉比鳞臻”。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
19、比肩齐声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三国志·吴书·吾粲传》:“虽起孤傲,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
20、比张比李比喻多方面打比方。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豫让,你不替我展江山、夺社稷,到来比张比李的说我!”
21、无其伦比同“无与伦比”。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边贡》:“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22、无与比伦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同“无与伦比”。宋·王禹偁《西京谢上表》:“永宫宠遇,无与比伦。”
23、将心比心将: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别人的心地。比喻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宋 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24、比肩随踵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韩非子 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
25、无有伦比没有比得上。唐·李翱《卓异记·叙封禅并两朝》:“祖宗封禅,自古帝王,无有伦比。”
26、句栉字比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清·仇兆鳌《<北诗详注>序》:“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
27、虚比浮词虚比:虚拟的比方;浮词:浮泛的话。空虚不实的言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探春笑道:‘虽也看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真是有的。’”
28、栉比鳞差见“栉比鳞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29、比肩系踵犹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新唐书 韦嗣立传》:“今之取人,未试而遽迁,务进徼幸,比肩系踵。”
30、无与伦比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31、引律比附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明律·名例·刑律》:“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
32、千金比屋有千金财产的人家一家连着一家。
33、比翼连枝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唐 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4、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
35、行比伯夷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战国·楚·屈原《九章·桔颂》:“年岁虽小,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36、比众不同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
37、朋党比周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
38、连类比事见“连类比物”。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二》:“《申子》与《商君书》,皆《韩非》之类,然其连类比事,不逮《韩非》远甚。”
39、比权量力比:比较;量:估量。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汉 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40、丝纷栉比栉:梳篦;栉比:像梳齿排列。像丝一样纷繁,像梳齿一样排列。形容纷繁罗列。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纂组异闻,网罗轶事,猥琐赘余,丝纷栉比,一经奇见而色飞,偶尔艳聆而绝倒。”
41、将胸比肚犹将心比心。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42、今非昔比昔:过去;从前。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形容变化非常大。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
43、比岁不登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汉书 成帝纪》:“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人谷物助县官赈赡者,已赐直。”
44、连枝比翼连枝:连理枝;比翼:比翼鸟。比喻男女成双成对,夫妻恩爱。明 高濂《玉簪记 叱谢》:“他指望连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镜破簪折。”
45、比户可封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见“比屋可封”。
46、无可比象没有什么可与譬比。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1卷:“焕彻如寒霜素雪之状,又似钟乳垂穗之形,五色备具,无可比象。”
47、诸如此比犹言诸如此类。《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调,多有烦刻。山泽之利,犹或禁断,役召之品,遂及稚弱。诸如此比,伤治害民。”
48、富比陶卫陶:陶朱公,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卫:商鞅。形容非常富有。西汉·刘向《战国策》:“裂地定封,富比陶卫。”
49、比肩叠踵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沈旧人,胜朝遗耈,比肩叠踵,同掌丝纶。”
50、连州比县见“连州跨郡”。《陈书·高祖纪》:“自八纮九野,瓜剖豆分,窃帝偷王,连州比县。”
51、比物属事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汉 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52、枝对叶比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53、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54、比肩而事比肩:并肩;事:侍奉。肩并肩做事。指共事。宋·苏轼《范增论》:“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55、比葫芦画瓢比喻照样子模仿。
56、比目连枝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57、比肩并起比:并列,紧靠。肩并肩地一齐起来。形容接连不断到来。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58、比手画脚说话的同时用手脚来比画。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像个大总管,率领所有人员从前庭到后院,比手画脚地指点了半个钟头。”
5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0、心比天高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