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春祈秋报祈:向神求祷;报:为报恩而祭祀。指春秋两季举行的祭祀《诗经·周颂·载芟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孔颖达疏:“既谋事求助,致敬民神,春祈秋报,故次《载芟》、《良耜》也。”
2、恩有重报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6回:“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
3、蛇雀之报报:报答。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宋·欧阳修《<归田录>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4、活眼现报现世的报应。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儿那张尖嘴平生带过太带多了,所以死的时候连话都不能够说一句。这是活眼现报。”
5、忠君报国忠于国君,报效国家。元·郑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6、投木报琼《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7、现时报现时:今生今世。指今世作恶就在今世遭报应。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前日这老道前来求亲时,我们只怪他不伦,岂只是个妖魔,今日也现时报了。”
8、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9、施恩望报施:给予;报:报答。给予人恩惠,期望得到报答。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
10、急来报佛脚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11、春风报罢报罢:考试不中。指考试落第。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恰好春风报罢,即拟整顿行装,起身回去。”
12、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儿女风尘记》:“孩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
13、斯须之报斯须:短暂;报:报答。指微小的报答。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
14、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15、上蒸下报泛指乱伦的性行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报,同人道于禽兽;钻穴逾墙,役心机于鬼蜮。”
16、自报家门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宗璞《东藏记》第三章:“嵋慢慢地清楚地自报家门。”
17、拔来报往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西汉 戴圣《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18、打击报复打击:攻击。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人民日报》1988.12.31:“披露了我们向上级反映我店截留利润六十五万元的问题后,遭受打击报复的一些真相。”
19、自报公议自己报名或报出自认的情况,由群众讨论评议。
20、施不望报施:给予;报:报答。施惠于人而不望报答,轻财仗义。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治传》:“迁偏将军。”裴松之注引《吴书》:“留意于宾客,轻财尚义,施不望报。”
21、恩恩相报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22、报应不爽报应:佛家语,指因果报应;爽:差失。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万,那一个不说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23、舍身图报舍:放弃;报:报答。接受了别人的大恩惠,牺牲生命也要报答。明·无名氏《鸣凤记·物公劾奸》:“剩此微躯,皆赖天恩庇;舍身图报,如何敢埈巡回避。”
24、崇德报功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报有功之人。《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25、精忠报国精心忠诚;报效祖国。《北史 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26、通风报讯见“通风报信”。秦牧《愤怒的海》:“徐大奎进城到县衙门去了,芹姊觑了便,才赶回来通风报讯给我们。”
27、捐躯报国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28、报仇雪耻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29、报效万一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30、摅忠报国摅:抒发。抒发忠诚,报效国家。《杨家将演义》第39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摅忠报国,施展奇抱。”
31、断烂朝报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32、以怨报德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33、知情不报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古华《芙蓉镇》第三章:“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
34、投桃之报比喻给对方的报答。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9回:“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
35、红旗报捷清代军队出征,打了胜仗,派专人手持红旗,急驰进京报捷。现用作报喜的意思。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先生此去,何异登仙。指日红旗报捷,甚么司马黄堂,都是指顾间事。”
36、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7、公报私仇借公事来报私仇;是一种很卑劣的行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今日又将我家人收留谋死了他,正好公报私仇,却饶不得!”
38、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39、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幺快。”
40、恩将仇报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41、现世报现世:今世;报:报应。做了坏事,当世就得到报应。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8回:“单留得我一个现世报,还在这里;却又无男无女,靠唱道情度日。”
42、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报:报复,抵偿。指对造成冤枉、仇恨的人进行报复,使其作出抵偿。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武松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
43、报雠雪恨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44、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5、打小报告暗地里向领导反映别人问题。梁实秋《槐园梦忆》:“这时候有人向香山慈幼院的院长打小报告:‘程季淑不久要结婚了,下半年的聘书最好不要发给她。’”
46、好心不得好报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
47、报冰公事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48、尽心图报尽心:竭尽心力;图:谋划。比喻竭尽所有的心思谋划报答别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因向蒙教诲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49、轻事重报报:报告。小事情用严重语气报告。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过来,我看去,这厮轻事重报。”
50、官报私仇官:公事。借助公事以泄私愤。元 施惠《幽闺记 图形追捕》:“这狗骨头,我倒替你官报私仇!叫左右拿下去打!”
51、一报还一报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就有怎幺样的报应。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报还一报。”
52、感恩图报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宋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53、知恩报德受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图报答。《群英类选·〈红蕖记·触身谐配〉》:“可怜见咱魂销尽,知恩报德情难混。”
54、托公报私借公事报私怨。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
55、酬功报德酬:报谢;报:报答。酬谢功劳,报答恩德。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呜呼!酬功报德,率由旧章。”
56、上烝下报烝:晚辈男子和长辈女子通奸;报: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泛指男女乱伦。《左传;、 桓公十六年》:“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
57、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缨络经 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58、善有善报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9、通风报信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清 颐琐《黄绣球》第20回:“那掌柜的说他恶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
60、一还一报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