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抱蔓摘瓜 | 顺藤摸瓜。比喻扩大案情,牵连无罪的人。 | 唐 李贤《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了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
2、怀质抱真 | 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 《梁书 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
3、抱令守律 | 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时舍,便云我能平狱。” |
4、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 |
5、抱火卧薪 | 抱火:捧着火种;卧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处境险恶。 | 汉 贾谊《新书 数宁》:“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
6、抱鸡养竹 | 唐朝新昌县令夏侯彪之一到任就叫里正代他抱小鸡养竹子,自己坐收渔利。比喻官吏坐地盘剥,不择手段。 | |
7、痌瘝在抱 | 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怀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 《尚书·康诰》:“恫瘝乃身。” |
8、德以抱怨 | 德:恩德;怨:仇怨,怨恨。以恩德回报仇怨。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知敦以厉薄,德以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忘之猜,保六尺之托,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
9、怀材抱德 | 抱:胸怀。既有才学,又有德行。 |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因为山间林下,多有怀材抱德之人,不肯进取功名,今着小官五路采访。” |
10、送抱推襟 | 真诚相待的意思。 |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第16卷:“康祺独怪容甫爱少宰旷代之知,复得仪征相国、镇洋制府送抱推襟,殷殷以国土相期待。” |
11、抱椠怀铅 | 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指勤于写作、校勘。同“握铅抱椠” | 宋 沈遵《谢两府三启》:“然且抱椠怀铅,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
12、抱薪救焚 |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 《三国志 魏志 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
13、打抱不平 | 在双方争执中;主动介入;帮助受到欺压的人;打击实施强暴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
14、左拥右抱 | 形容人姬妾多(多见于旧小说)。 | 《战国策·楚策四》:“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
15、抱屈衔冤 | 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衔:含;衔冤:含冤。指心怀委屈和冤枉。 |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上卷:“这三个功臣,抱屈衔冤,诉于天帝。” |
16、抱怨雪耻 | 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 《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
17、抱残守缺 |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 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
18、尾生抱柱 | 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 《庄子 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19、抱头大哭 |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
20、怀材抱器 | 犹言德才兼备。材,才能;器,器度。 | 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匦使》:“东曰延恩匦,怀材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之。” |
21、抱诚守真 |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 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
22、抱璞泣血 | 比喻怀才不遇,伤心悲痛。 | |
23、怀真抱素 | 真:纯真。素:质朴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 | 《宋书·孝武帝纪》:“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
24、抱瑜握瑾 | 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 明·徐献忠《唐诗品》:“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沉浮闾巷之间。” |
25、怀冤抱屈 | 心中有冤屈。 | 南朝·梁·沈约《上言宜校勘谱籍》:“所欲既多,理无悉当,怀冤抱屈,非止百千。” |
26、解衣抱火 | 见“解衣包火”。 |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
27、饴含抱孙 | 同“含饴弄孙”。 | 清·龚玉晨《紫姬小传》:“饴含抱孙,亦止孝先一人。” |
28、抱关执籥 | 持门闩,拿钥匙。指监门小吏的职务。 | 汉 蔡邕《巴郡太守谢版》:“知纳言任重,非臣所得久忝。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头冗抱关执籥,不意录符很青,授任千里。” |
29、握铅抱椠 | 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后遂以之为勤于写作、校勘的典故。 | 语出《西京杂记》卷三:“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
30、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
31、抱火厝薪 |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 语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
32、投怀送抱 | 指投入别人的怀抱以博取欢心。借指投靠。 |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凡是富春江上‘江山船’中投怀送抱的船娘,一上岸都以阿狗嫂为居停。” |
33、抱宝怀珍 | 怀:藏有。比喻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能。 | 汉·蔡邕《陈寔碑》:“于皇先生,抱宝怀珍,如何昊穹,既丧斯文。” |
34、摘瓜抱蔓 | 语本唐李贤《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后用以喻一扫而空。 | 语本唐·李贤《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 |
35、抱打不平 |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
36、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 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
37、抱玉握珠 | 比喻满腹经纶,富有才学。 | 语出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
38、抱瓮灌园 |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
39、抱素怀朴 | 抱:胸怀;素:质朴;朴:敦厚。指风俗敦厚,人心质朴。 |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
40、守阙抱残 | 见“守缺抱残”。 | 邓溧《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守阙抱残非好事,神州国粹太飘零。” |
41、抱佛脚 | 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唐·孟郊《读经》:“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
42、抱恨黄泉 |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 唐·李贤等引注《邕别传》:“臣所在孤危,悬命锋镝,湮灭土灰,呼吸无期。诚恐所怀随躯腐朽,抱恨黄泉。” |
43、急则抱佛脚 | 急:紧急,危急。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 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
44、抱成一团 |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形容关系极为亲密。 | 程树榛《大学时代》:“刘向明和另外两人,抱成一团,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
45、守缺抱残 | 亦作“守阙抱残”。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 |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
46、抱枝拾叶 | 犹言舍本逐末。 |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奚事抱枝拾叶,徒金铁国会立宪之云乎?” |
47、抱残守阙 | 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 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
48、抱法处势 | 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
49、抱关击柝 | 柝:木梆;抱关:守关;击柝:打更巡夜。守关巡夜的人。比喻职位卑下。 | 先秦 荀况《荀子 荣辱》:“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 |
50、明月入抱 | 抱:怀抱。比喻美好的情景进入心怀,心胸开阔明朗。 | 清·缪荃孙《<宋元词四十家>序》:“吾友王子佑遐,明月入抱,蕙风在襟。” |
51、推襟送抱 | 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 南朝 梁 张充《与王俭书》:“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唯丈人而已。” |
52、倾抱写诚 | 谓推诚相待。 | 清·曾国藩《苗先簏墓志铭》:“君既习于祁公,又与诸君倾抱写诚,契合无间。” |
53、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 |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
54、抱布贸丝 | 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 《诗经 卫风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55、怀才抱器 | 见“怀材抱器”。 | 唐·唐彦谦《楼上偶题》诗:“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 |
56、抱不平 |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
57、别抱琵琶 | 别:另外。指移情他人或改嫁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故人情重,实不忍别抱琵琶。” |
58、恫瘝在抱 | 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 《尚书·康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
59、抱朴含真 |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 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
60、言行抱一 | 犹言言行一致。 | 汉·贾谊《新书·道述》:“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