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的成语故事


拼音 yǎn qí xī gǔ

基本解释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偃旗息鼓的典故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著。

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击。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三寸鸟,七寸嘴
三臡八菹
冯河暴虎 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
流落江湖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6回:“言之不尽,自从父亲亡故之后,时乖运蹇,一向流落江湖。”
渺无边际 郭沫若《苏联纪行·6月25日》:“向机下展望,一望青黄色的草原,渺无边际。”
胡肥锺瘦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三国魏刘德升字君嗣,以造行书擅名,胡昭、锺繇并师其法,而胡书体肥,锺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
书囊无底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耳闻不如目见 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由窦尚书 《宋史·许及之传》:“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
贵不召骄 唐·杜牧《岐阳公主墓志铭》:“贵不召骄,富不期移,是此四者,倏相首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