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胫而走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基本解释 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
出处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不胫而走的典故
三国时,吴国的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借故将一些有才能者杀掉。
有一个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东吴,是孔融的好友。他为人耿直、孤傲,一向为孙策嫉恨。孔融时时为他担心,生怕他被孙策杀掉。一天,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介绍了盛孝章的情况,劝曹操招纳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写道:“如果要光复汉室,就先得着实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他打了个比方道:“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以:因,意指: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孔融还在信中强调:“只要尊重贤才,贤才就会跑来。”
“不胫而走”一成语便出于此。原喻贤才投奔慕贤者。后用于比喻事情还没推行就传开了。亦作“无胫而行”、“无足而走”、“无胫而走”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铿锵有力 |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
鼻塌唇青 | 李涵秋《广陵潮》第六五回:“想罢再看看严大成,已打得鼻塌唇青,简直不成模样。” |
神人鉴知 | 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一点丹衷,神人鉴知。” |
血染沙场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卷二:“设将军等今日不来,吾辈血染沙场早矣。” |
福地洞天 | 元 高明《琵琶记 牛小姐规劝侍婢》:“这般福地洞天,可知有仙姝玉女。” |
大莫与京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除旧更新 | 晋 竺僧朗《报南燕主慕容德》:“彗者除旧更新之象。” |
泥车瓦狗 | 汉·王符《潜夫论》:“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 |
螳螂捕蛇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
是非之心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