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当的成语故事


拼音 qí gǔ xiāng dāng

基本解释 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


旗鼓相当的典故

西汉末年,成纪(今甘肃秦安地区)隗(wěi)嚣组织武装力量反抗王莽统治,攻占陇西、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后刘秀任隗嚣为西川大将军。为阻止占据成都的公孙述势力向外发展,刘秀写信给隗嚣,希望他阻击公孙述的侵犯。信的大意是:如公孙述进兵汉中,图谋长安,我希望借重将军的兵马旗鼓抵挡之。如你能这样做,我就算得到上天的赐福。人们由刘秀信中“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引申出“旗鼓相当”,比喻势均力敌或力量不分上下。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物极则反 《鹖冠子·环流》:“美恶相饰,命曰复周;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盲目乐观 徐光耀《平原烈火》:“前一种是不看条件,盲目乐观。”
楞手楞脚 梁斌《红旗谱》:“她怕他,那家伙楞手楞脚,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
装孙子 刘心武《钟鼓楼》第六章:“他对事物最严厉的批评是:‘甭装孙子!’”
设张举措 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因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既谢辞不许,其所设张举措,必本于宽人。”
腹有鳞甲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忍耻偷生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如风过耳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后来者居上 《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刘毅答诏 《晋书 刘毅传》:“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