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的成语故事


拼音 duō duō bī rén

基本解释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出处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的典故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听了此话自觉难堪,但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好说了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牛毛细雨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五卷:“牛毛细雨送斜阳。”
计穷智短 元 无名氏《百花亭》:“我为那贺家姐姐,烦恼的小生计穷智短了。”
狗仗人势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紫绶金章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
顶头上司 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
无足轻重 宋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平易近民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生力军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18回:“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就令他作前军。”
出言吐气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魏公]与国夫人卢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讶而讯之,曰:‘此中有乐人孙子,多出言吐气,甚令人笑。’”
扯篷拉纤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5回:“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