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子孝的成语故事
拼音 fù cí zǐ xiào
基本解释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 《礼记 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庄公十分喜欢他的宠妾生的儿子州吁,大夫石碏劝谏他不要过分溺爱,说骄奢淫逸会让他走上邪路,只有从小教育他“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庄公不听劝谏,结果州吁杀桓公而自立,把国家治理得乱七八糟。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烟霏雾集 |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嘉祥累仍,福应尤盛……烟霏雾集,不可胜纪。” |
| 世道人心 | 明·袁宏道《李温陵传》:“细心读之,其破的中款之处,大有补于世道人心。” |
| 铮铮有声 |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二出:“他也是敝世兄,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岂肯为此?” |
| 枯肠渴肺 | 《唐诗纪事》:“开妒满饮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饥。” |
| 杨花心性 | 明·孙柚《琴心记·当垆市中》:“虽则杨花心性,你也睡不稳些。” |
| 调三惑四 | 《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是弄非、调三惑四。” |
|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 反朴还淳 |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 |
| 不出所料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
| 人心不古 | 明 张居正《答两广殷石汀论平田事》:“近来人心不古,好生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