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鹞北鹰的成语故事


拼音 nán yào běi yīng

基本解释 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出处 《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南鹞北鹰的典故

晋武帝时期,御史大夫崔洪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他以敢于直言为著称,曾经多次直言进谏晋武帝,受到武帝的重用。朝中很多大臣都十分怕他,评论他是:“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略识之无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其命维新 《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感天地,泣鬼神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感天地,泣鬼神,才扶到凌烟阁里,与了俎豆,叫他飨哩。”
角巾私第 《晋书 王濬传》:“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
墓木已拱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上谄下渎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枯鱼涸辙 《庄子 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茧丝牛毛 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茧丝牛毛,充栋汗牛,字书之繁也;道听涂说,井蛙瓮鸡,学识之拘也。”
延年益寿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
乘时乘势 《孟子 公孙丑上》:“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