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自新的成语故事
拼音 gǎi guò zì xīn
基本解释 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改过自新的典故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的名医,作过齐国都城管理粮仓的长官,又称太仓公。他年轻时就喜好医术。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阳庆拜师学习医术。这时阳庆已七十多岁,就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给了他,并传授给他黄帝、扁鹊的脉书,和观察面部不同颜色来诊病的方法,使他预先知道病人的生死,决断疑难病症。学了三年之后,为人治病,预断死生,多能应验。然而他却到处交游,不常在家,有时不肯为别人治病,因此许多病家怨恨他。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有人上书朝廷控告他,根据刑律罪状,要押解到长安去。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泣。他发怒而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紧要关头就没有可用的人!”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感伤,就跟随父亲西行到了长安。
她上书朝廷说:“我父亲是朝廷的官吏,齐国人民都称赞他的廉洁公正,现在犯法被判刑。我非常痛心处死的人不能再生,而受刑致残的人也不能再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行,最终不能如愿。我情愿自己入官府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使父亲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悲悯她的心意,于是赦免了淳于意,并在这一年废除了肉刑。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疑误天下 | |
横头横脑 | |
风向草偃 |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引用驽庸,以为党援,而望风向草偃,庶事之康,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弦不调而索清音哉!” |
一得之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囊萤照读 | 《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显祖扬名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吴诸顾、陆旧族长者,世有高位,当报汉德,显祖扬名。” |
利害相关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盲目崇拜 | 梁遇春《醉中梦话(二)》:“屈服于权威的座前已是我们的国粹,新文学家用不着再抬出许多沾尘不染的洋圣人来做我们盲目崇拜的偶像。” |
骄奢淫泆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
丑态毕露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琏亦丑态毕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