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类犬的成语故事
拼音 huà hǔ lèi quǎn
基本解释 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出处 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画虎类犬的典故
马援,字文渊,东汉名将,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有两个侄子,一个叫马严,一个叫马敦。他们俩平常喜欢议论他人的是非,因此,马援对他们很是担忧,于是写了一封信给他们。
这封信的内容是:“我一生痛恨议论他人的长短,希望你们听到有人议论别人的过失,能够像听到议论自己父母那样,只可听,不可参与议论。
我希望你们向龙伯高学习,他是一个厚道、谨慎、节俭、恭谦的人,他虽然职位不高,但我很尊敬他,希望你们仿效他。
而那位杜季良是个侠肝义胆的人,能够与人同甘共苦,无论人的好坏他都能与他们交朋友,我虽然也尊敬他,但我不希望你们仿效他。
如果你们向龙伯高学习,即使学不成,还尚且能成为一个谨慎之人,就像是刻一只天鹅不成,尚可成为一只鸭子(刻鹄类鹜);如果你们向杜季良学而学不成,就会成为一个轻浮浪荡者,这就好比画一只虎画不像,却画成一只狗了(画虎类犬)。”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千变万化 |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变万化而不穷。” |
碧空如洗 | 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
冒天下之大不韪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
刨根问底 | 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
一丝一毫 | 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而往惟寅,一毫一丝,给以县官,无取于民。” |
花香鸟语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
野无遗贤 | 《尚书 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
反唇相讥 |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 |
思所逐之 | |
不毛之地 |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